《逆行人生》:社会资源分配不均,揭示了底层人民在困境中的无奈

木桥说 2024-12-09 15:33:33

前言

人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充满了未知的挑战和突如其来的变故。正如电影《逆行人生》所展现的,生活可能在瞬间将你从舒适区抛入困境,让你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方向。

“逆行”并非简单的逆袭,也并非单纯地回到过去,而是在困境中不断调整方向,在迷茫中积极探索自我价值,最终找到新的出路,这才是“逆行人生”的真谛。

影片的主人公高志垒,一位45岁的高级程序员,原本拥有着令人羡慕的生活:稳定的工作,体面的收入,温馨的家庭。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裁员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也让他开始了他“逆行”的人生之旅。

高志垒的逆袭之路

高志垒的“逆行人生”始于一场突如其来的中年危机,45岁的他,在IT行业摸爬滚打多年,成为了公司的高级程序员,拥有着50万以上的年薪,看似稳固的事业,却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

公司以“优化”的名义将他辞退,仅仅给予了30万的赔偿金,这与他预期的70多万相差甚远,更讽刺的是,计算赔偿金的系统正是他自己设计的。

这次裁员对高志垒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他开始疯狂地投递简历,一千多份简历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好不容易得到一次面试机会,却发现是一场乌龙,对方将他的出生年份看错了,市场需要的并非他这样经验丰富的老程序员,而是更年轻、更廉价的劳动力。

残酷的现实让高志垒不得不正视自己的处境,他深陷中年失业的困境,前途一片迷茫。高志垒面临的不仅是事业的危机,更是家庭的重担。

妻子肖妮是全职太太,没有收入来源,女儿佳佳就读国际学校,每年20万的学费是一笔巨大的开支,父母在小区经营着一家小超市,收入微薄。

更雪上加霜的是,父亲因为搬运货物突发脑血栓住院,高额的医疗费用让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家庭雪上加霜。

高额的房贷和之前互联网金融暴雷的损失,让高志垒一家背负着沉重的经济压力。

为了维持家庭的生计,高志垒不得不放下身段,选择送外卖这份工作。从IT精英到外卖骑手,这样的转变无疑是巨大的,他需要克服心理上的落差,适应全新的工作环境。

送外卖的初期,高志垒可谓是洋相百出,路线不熟导致超时,服务态度不好被差评,甚至还有订单被退单。他深刻体会到了底层劳动者的艰辛,也感受到了算法的无情和压榨。

然而,高志垒并没有被困难击倒,他积极学习,虚心向同事请教,逐渐掌握了送外卖的技巧。他学习抄近路,与出餐人员搞好关系,避免接“垃圾单”。

凭借着努力和坚持,他从垫底的外卖员逐渐成长为“单王”,每个月的收入也达到了1万5千元,这足以支付房贷,维持家庭的基本开销。

送外卖的经历不仅让高志垒获得了经济上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他从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他日后开发“路路通”小程序埋下了伏笔。他亲身体验了外卖员的痛点:认路难、找地址难。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外卖员的工作效率,也影响了用户的体验。高志垒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在工作之余开发了一款名为“路路通”的小程序。

这款小程序详细标注了各种路况信息,例如哪个小区几点关门、哪里有路障、哪里有小门、哪里距离外卖柜更近等等。

这些信息都是他以及其他资深外卖员,例如大黑,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路路通”小程序的出现,解决了外卖员的痛点,提高了配送效率,也提升了用户体验。这款小程序最终获得了公司总部的认可,高志垒也因此被调回总部算法中心,重新回到了IT行业。

高志垒的经历证明,技术人员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本身,更在于将技术应用到合适的场景,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新的价值。

他从送外卖的经历中汲取了灵感,将技术与实践相结合,最终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行业带来了创新。

家庭的坚韧后盾

高志垒的逆袭并非孤军奋战,他的背后始终有一个坚韧的家庭作为支撑。当家庭遭遇经济危机时,家人们并没有互相抱怨,而是选择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这种团结和支持是高志垒战胜困境的精神支柱,也是“逆行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经济危机像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高志垒的家庭,高志垒失业,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父亲突发脑血栓住院,高额的医疗费用让家庭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女儿佳佳就读国际学校,每年20万的学费是一笔巨大的开支,高额的房贷和之前互联网金融暴雷的损失,更是让这个家庭不堪重负。

面对如此困境,高志垒的家人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选择积极应对。

妻子肖妮原本是全职太太,为了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她重新拾起了自己的专业——架子鼓,开始教授架子鼓课程,并通过网络直播授课,增加收入。

为了补贴家用,她甚至还偷偷在美甲店兼职,用自己的双手为家庭贡献一份力量。

高志垒的父母也展现出了坚韧的精神,父亲在病情稳定后,放弃了费用高昂的康复中心,选择在家进行自我康复训练。

为了减轻儿子的负担,他和妻子一起重新开起了小区的小超市,并增加了代收快递的业务,用自己的努力为家庭增加收入。

即使是年幼的女儿佳佳,也展现出了超出年龄的懂事和理解。当父母告诉她要放弃国际学校时,她并没有哭闹,而是默默地接受了这个现实。她明白家庭的处境,也愿意为家庭做出牺牲。

为了进一步降低生活成本,高志垒一家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卖掉现在居住的大房子,搬回面积较小的老房子。

虽然这意味着他们不得不放弃改善性住房的梦想,但这也是为了家庭的长远考虑,可以最大限度地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

在整个过程中,高志垒一家没有互相抱怨,没有互相指责,而是选择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家庭,什么是患难与共。

这种良好的家庭氛围是高志垒战胜困境的精神支柱,也是他最终能够逆袭的关键因素。

算法、阶层与底层互害

《逆行人生》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个人奋斗的故事,它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一些深刻的社会现实问题。影片中,算法的控制、阶层的固化以及底层互害的无奈,都引发了观众的深入思考。

算法,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既可以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算法既是高志垒被裁员的原因,也是他逆袭的工具。他被公司裁员,是因为算法判定他不再是最佳人选;他开发的“路路通”小程序,也是基于算法的应用。

这体现了算法的双刃剑特性,它既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

更值得关注的是,算法对外卖员的控制和压榨,外卖平台的算法精确计算着每一位骑手的配送时间,并以此作为绩效考核的标准。

这种机制虽然提高了配送效率,但也给外卖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逆行”在城市的街道上,为了几块钱的奖励而拼命赶时间,甚至不惜违反交通规则。高志垒在成为“单王”的过程中,也深刻体会到了算法的残酷性。

影片也触及了阶层固化和“背刺”闭环的问题。高志垒原本属于城市中产,拥有着体面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裁员让他瞬间跌落到社会底层,不得不为了生计而奔波。外卖站长贾冰的双标训话,更是展现了底层互害的无奈与辛酸。

他曾经是保安队长,对外卖员严厉苛刻;如今成为了外卖站长,又对外卖员施以援手。这种身份的转变和态度的转变,并非因为他个人的好恶,而是因为他所处的阶层和环境发生了变化。

这反映了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矛盾,也揭示了底层人民在困境中挣扎的无奈。

影片中,关于“世界上没有中产”的观点,更是引发了人们的深思。这种观点认为,中产只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围剿”,高杠杆、高消费的模式让中产在危机面前不堪一击。

高志垒的经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拥有高额的房贷,妻子没有工作,女儿就读昂贵的国际学校,这些高消费的习惯让他在失业后迅速陷入经济危机。

影片引用了“外卖员诗人”王计兵的诗歌《赶时间的人》,更是将外卖员的生存状态和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焦虑与压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这句诗深刻地描绘了外卖员为了生计而奔波的无奈,也反映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下人们的普遍焦虑。

结语

《逆行人生》并非一部简单的励志电影,它更像是一部现实主义的社会寓言。它以高志垒的“逆行”人生为主线,展现了中年危机、家庭困境、社会现实等诸多问题。

影片的结尾,高志垒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开发出“路路通”小程序,重新回到了IT行业。然而,这并非一个完美的结局,因为算法的控制和阶层的固化依然存在。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应对挑战,如何寻找自身的价值,如何构建更美好的未来?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