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后主刘禅为何放弃北伐?

法慧明达 2022-09-13 14:47:15

公元219年,诸葛诞去世不到3个月,随后吴国派兵杀入蜀汉国都,将诸葛诞的儿子诸葛瞻斩首。吴军的兵马杀到阳安县,驻扎在城里的吴将士纷纷弃城投降,这个可怜的男孩被俘虏,交到了蜀汉丞相诸葛诞的手里。后主张翼,因为年纪尚小,对诸葛瞻无法忍受,就将他与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和诸葛诞都赶出了蜀汉后方。蜀汉后主刘禅在位期间,虽然大力进行了镇压叛乱活动,但实际效果并不好,依然是被东吴、魏国牵制,最终不得已,刘禅不得已放弃了对蜀汉的战略威胁。

第二年,蜀汉灭亡。刘禅登基之初,也曾计划恢复北伐。但是,当时一些主战派认为曹魏一定不会放弃一支可以为国捐躯的军队,所以强烈反对孙权恢复北伐,不打算派统兵部队前往,并且担心刘禅无法控制局面,会造成反噬。由于诸葛瞻作为嫡系部队被掳掠到蜀汉后,在一些事务上处理不当,被东吴给控制,以至于后主曾命人打算用于镇抚吴国的部队撤回,但是刘禅反复无常,被主战派认为已经无法控制局面,不听召唤,最终选择了放弃北伐,并且将曹魏的一些军队撤回了北方。

到了刘禅即位之后,他也想恢复北伐,这时他的继承人邓艾被孙权看好,并且以“五虎上将”之一的地位担任了军事重任,成为东吴的军事将领,他也担任了大将军,领兵镇抚北方。不过,由于邓艾并不是刘禅自己选拔的,而是依靠人才选拔的,刘禅本人年岁太过小,他的弟弟刘封无法控制大军,导致后方混乱。为了避免蜀汉内乱,刘禅采取了一种奇怪的做法,他把已逝弟弟刘封给废掉,将刘封的将军职务给了曹魏的司马昭,把邓艾给派去镇守荆州。事实上,刘禅采用这种做法是对的,因为邓艾是曹魏指派过来镇守荆州的将领,如果撤权了,很大可能会发生内乱。

不过,这种做法显然是对外人不利的,如果蜀汉灭亡,东吴会趁机进攻,这样,蜀汉的北伐战略就中断,后期邓艾还可以重新接过统帅职务,但如果恢复邓艾在荆州的职务,就会为东吴提供隐患。三国时,孙权是东吴的开国皇帝,在三国的诸侯之中,他应该排在第一,因为其他两个都是刘备和曹操之后。

但其实,孙权虽然厉害,但他们都没能有效的控制住东吴,反而让这两个国家联合的更加彻底,甚至还有人出过一个“东吴三杰”之类的神言论,看得人眼红。后世,那些所谓的“东吴三杰”,如:吴郡司马昭,建安十二年(219年),大将军孙权与荆州牧刘备、江夏王刘琦、豫州牧陈武、雍州牧刘琰以及凉州刺史张鲁结盟抵抗曹操的进攻,吴郡太守张出兵救援,刘备为夺取益州不惜用白马之战的方式招降吕蒙,击败袁绍、曹操,东吴得到了三方支持。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