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一对头发花白,身穿老旧迷彩服的老人突然走入中国工商银行武汉某支行办理业务。眼见二老颤颤巍巍,不知商量着什么,正在银行当值的大厅经理潘媛赶忙迎了上去。但接下来的对话,却让潘媛大为震惊,连呼老人遇到了诈骗。
原来,二老本次前来是要给黑龙江一个账户汇款。预计转账1000万,本次先转300万,之后再将700万陆续转出。老两口并不像是有钱人,这点从他们穿着打扮及随身物品就能看出。如此一笔巨款,潘媛虽不知来历,但这很可能是他们一生的积蓄,因此她一边稳定老人情绪,一边立刻联系了行长。
行长赶来后,经二人详细了解,老婆婆自称是国家离休干部,现居武汉。本次之所以拿出这么多钱转账,是为了与自己老家黑龙江木兰县的工作人员对接,进行捐款工作。在双方交流中,工作人员发现老人思路清晰,态度坚决。不过,由于近些年电信诈骗增多,受骗者大多都是老年人,其中也不乏知识分子,因此银行不敢贸然放款,遂选择报警。
经警方核查,二人身份与他们所提供的信息基本一致,都是湖北某军区离休干部。而当警方与黑龙江方面进行联系后,发现捐款一事也的确属实。得到警方证明,银行方面很快为二老办理了转账手续。不过,一个巨大的谜团还在众人心间萦绕:他们为何能拥有千万以上的巨款?一场误会引出二人当年的惊天秘闻,也让马旭这个名字在沉寂多年后重新闪耀,揭开了那传奇般的过去。
老婆婆名为马旭,黑龙江哈尔滨木兰县建国乡建国村人,1933年生。众所周知,1929年起,中国国内时局动荡,内忧外患。先因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中国物价暴涨,后在经济危机下,日方1931年大举出兵犯我东三省,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其高压统治下东三省百姓处境极为艰难,马旭一家也并不好过,只能勉强苟活。
4岁时,马旭父亲患病离世,家里几乎塌了天。全家日常生活开支及子女抚养都落到了母亲身上。平日里,马旭母亲靠说书养活一家,日子过得非常苦,但母亲的坚强与开明却为她自小树立了独立的性格,而母亲说书讲述的杨家将、岳家军等古代英雄故事,更让她自小心潮澎湃,希望有朝一日可精忠报国。不过,日本势力在东北根深蒂固,暴行每日都在发生,这种感觉让年幼的她无能为力,也痛苦不已。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长期遭受压迫的百姓们终于松了口气,马旭也盼来了久违的光明。1947年,一直存有报国之心的马旭报名参军,特批入东北军政大学学习医护知识。由于我军当时医疗设备及医护资源奇缺,经一段时间学习后,她便加入我军第四野战军,做了卫生员。此后,马旭不畏艰难,追随我军南征北战,参加了如辽沈战役等著名战役,还在抗美援朝战役中随军跨过鸭绿江,救死扶伤。因其功绩,马旭分别荣获解放勋章、抗美援朝纪念章、保卫和平纪念章及三等功勋章等,同时她还在战场遇到了自己未来的伴侣颜学庸,事业爱情齐开花。历经多年磨难,马旭本能享受更加闲适稳定的生活,但她却并不甘心就此离开战场。
1961年,国家预备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马旭听闻立刻向组织提出申请,希望通过训练,能够成为一名空降兵。然而对于这一请求,却遭到了组织的强硬拒绝。毕竟在当时情况下,空降部队虽有女兵,但其工作往往都是辅助。一般无法胜任及执行特种作业,自然也不会被允许跳伞。同时,与其他经过挑选的战士相比,女性体能本就劣势,更别说她身高只有1.53米,体重不足70斤。这些数据在指导员的眼里,她们甚至比不上“娃娃兵”。也正因此,马旭虽先后5次申请跳伞,但高层总以她身材瘦弱,体能差为由将其拒绝。长官的话深深刺痛了马旭,也令马旭为之愤慨。
空降兵梦将破碎,执拗的马旭并不甘心。既然领导说自己体能差,那自己就练!不懂跳伞的动作,那就自己偷着学!为了模拟跳伞的环境,她在宿舍挖下大坑并填满沙子,同时她又将桌子等家具相叠垒高。每天回到宿舍后,她都会根据平常“偷学”到的内容,一次次地重复动作,更夸张的是,她一晚上能跳500次,再苦再累也咬牙坚持。如此半年后,其体能已大有改善,遂再次向组织提交申请。
领导本以为这些年她已知难而退,眼见她顽固不化,一而再再而三地逞能,不由有些生气:“你们女兵不适合跳伞,这事你们干不了”。马旭听后也不让步,接着在师长和全军面前许下承诺:“我跳得不比战士们差,如果不如大家,就不再提这事了。”
随后,马旭在全军的注目下换上军装,随后用苦练半年的成果,登台起跳并平稳落地。如此三次后,两旁的战士几乎不敢相信,而马旭也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位女空降兵。20多年来,马旭勤劳奋进,为弥补劣势,她付出了比普通战士数倍的努力。同样,这也让她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第一个跳伞女兵,而她也是我国跳伞次数最多、跳伞空降年龄最大女兵的记录保持者。
多年军旅生涯很快过去,岁月已不饶人。转眼间,马旭已不复年轻,从空降兵中退役。不过她却并未忘记部队,忘记百姓。退伍后,她与丈夫一边义诊,一边思索着如何才能降低空降兵执行任务时的风险。曾身为空降兵的她深深知道,如说跳伞需要的是经验、熟练与勇气,着陆时的复杂环境,才是每个空降兵最大的考验。在着陆时,空降兵稍有不慎或地形复杂,往往腰部及脚部都会骨折负伤。如果只是简单扭到自然好说,但20多年来,她看到了太多空降兵因为一次小失误或意外,落下终生残疾。这也成为了困扰她心头的一件大事。
也正因此,退休这些年来,除了义诊行医外,夫妻俩疯狂研究攻关该难题,最终在无数次尝试下,终于发明了“充气护踝”,荣获国家专利。凭借这一专利,老两口解决了空降兵执行任务时最大的隐患,也获得了一笔较为可观的经费。
为了不闭门造车,他们在不断研究的同时,也不忘与各界专家进行沟通与研讨,最终在多年努力下,二老还解决了空降兵在高原等复杂环境长时间供氧作战的难题,其获得的数十项专利在空降兵领域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多年的科研工作,多年心血付出,让他们错过了生育的黄金阶段。等真想要孩子时,却怎么都要不上了。对此,二老虽遗憾,却并不后悔。对他们而言,每一个空降兵都是自己的孩子,只要能看到孩子们安稳落地,那就是他们此生最大的幸事。
此外,二老多年来,通过专利研发,也挣到了不少的钱。但这笔钱并没有被他们用于改善生活。他们每天吃着粗茶淡饭,住在一间小屋,鞋开胶不舍得换,衣服反反复复都是这件有些泛白的迷彩服。当他们听说自己家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教育条件差后,二老几乎没有思考,就决定为家乡奉上绵薄之力,将自己多年的积蓄全部捐出,完成最后的奉献。这才有了本文最初的那一幕。
有些人不解:“为啥要捐这么多钱,未来可咋办?”马旭却说:“是党和军队培养了我们,我们有朝一日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和国家。”我听说家乡教育没钱,孩子们需要,我有就捐了。最后,她还遗憾说道:“我捐得不多,我看电视上的大商人一捐一个亿呢!可惜我只有这么多。”马旭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自己对国家的承诺。而她崇高的爱国精神,更感动着无数人。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永远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