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回廊亭》已经上映了一段时间,看到互联网上的一些批评和质疑,大多集中在对情节悬疑性不强和没有最大程度呈现东野圭吾小说原貌这两点上。笔者上周看过电影,感觉并没有像外界评论的那么糟糕。
由于影片改编自著名侦探推理小说家作品的缘故,该片从宣传到上映被理所当然地归类为悬疑电影,从而大大调高了观众对影片在悬疑推理方面的期待值。其实,如果不强调这是一部悬疑犯罪电影,而只是单纯地将《回廊亭》作为一部剧情片来看,它还是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首先,影片渲染的氛围感很强,让观众非常容易地进入故事里的世界。这种氛围感不仅体现在开头十几分钟内被创作者精心设计出的叙事节奏上,还表现在影片中后半部分,伴随着几个主要人物的自述和回忆,影片传递给人的一种忧伤的基调。这种忧伤甚至让笔者觉得创作者自己是陶醉其中的。
影片以程萱的死,揭开高家人冷漠自私的人性真相。这个叫萱萱的女孩本不应与整个事件扯上关系,但她却因为与高家人之间不可告人的感情纠葛而成为牺牲品。程萱是高家富二代高健的妻子,却长期忍受这个瘾君子的家庭暴力。自私贪婪的高山夫妇出于对儿子的溺爱,对这样的恶行视而不见。偌大的回廊亭,能给萱萱一点点感情慰藉得只有高健的二叔高志。高志的爱是萱萱黑暗生活里唯一的一丝光亮。然而,这丝光亮是那样微弱,以至于它很快被人性的贪婪之火吞灭。
影片用镜头来向观众传达创作者的情感和态度。被害的当晚,当高志将萱萱关在门外,镜头对准她此刻苍白而失落的脸,大眼睛里的眼泪含而未落,却写满忧伤与无奈。此刻她柔弱的身影置身于优雅,古朴的回廊亭,带给人的感觉是格外孤独,绝望。这里的回廊亭,回廊亭里的人,以及那一抹难以言说的忧伤给笔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在讲述女主人公叶彤的故事时,笔者发现这里影片给予爱情的基调同样也是忧伤的。叶彤与杜宇之间的爱情,影片并没有给予正面清晰的呈现。影片的回忆片段是从叶彤的视角来叙述这段感情发生的始末。在大都市孤身奋斗的白领女性叶彤,心力交瘁时是多么渴望一个温暖的肩膀。杜宇阳光帅气的外表,温暖可靠的为人,一下子给她灰暗的世界照进一丝光亮。然而,正当他们之间的感情即将进一步的时候,叶彤却眼睁睁地看着他被人性的贪婪之火活活吞噬。可以想象,杜宇的死亡对叶彤的打击有多么巨大。即便自此之后,她自己还背负上被诬陷的罪名,失去工作和健康……这些都比不上她失去杜宇的痛苦。叶彤把杜宇当成自己的精神支柱,为此她不惜踏上艰难的复仇之路。
影片选择两个女演员扮演叶彤。化身律师周扬的叶彤由女演员任素汐饰演。她和回忆里饰演叶彤的女演员在外貌上有几分相似,可见创作者的用心之细。两相对比之下,扮演周扬的任素汐演得更好一些。遗憾的是,曾经自卑,唯唯诺诺的叶彤如何成长为隐忍而又坚强的女律师周扬,这个过程影片缺少必要的交代,从而使得叶彤这个重要人物给人一种断裂感。
其次,影片的片头设计有特色。影片开始有一个镜头令人印象深刻,九号房间一个封锁的衣柜,在熊熊燃烧的烈火中,衣柜门不断被人从里面敲着,却始终打不开……而当最终锁被力量挣断时,烈火吞噬整个画面。这火焰既是烧死真杜宇的火,也是燃烧在高家人心头的贪婪之火。
最后,也是笔者觉得该片最值得被称道的地方在于,电影《回廊亭》的创作者会用镜头语言表达,并且有自己的表达态度,是真正的电影创作者。影片前半部分有一段是呈现高家兄嫂几人吃饭的情节。高山夫妇和高志端坐在桌旁,面前是西式牛扒大餐。创作者故意用刁钻的角度拍他们吃饭,一个个狼吞虎咽,鲸吞面前的大肉,完全没有了衣冠楚楚的豪门家族形象。贪婪的人吃相注定难看。对于这些野心勃勃,心怀鬼胎的人物,创作者的否定态度显而易见。可以说,《回廊亭》的创作者想通过电影表达,呈现的是多面的人性。复杂的人性中那些不光彩,黑暗的部分最终影响了人物各自的命运。而对于这些身陷在各自命运中的人,创作者始终带着一种忧伤的心情在看着他们。他的确可以沉醉其中,让观众自己去感受和体悟,因为道理已然明了,那便是——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