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乐迷来说,水木年华是一个关于过去的符号。
不久前,他们意外地亮相于大众视野,参加了很热门的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2》。
当两位中年男人在台上深情满满地唱起《青春再见》,却没有让在场的“专业乐评人”满意。
有人说,他们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不太明白为何还唱什么再见青春,觉得这个舞台应该留给一些新乐队。
还有人说,作为年轻人,根本不被水木年华的中年油腻打动。
看到此情此景,不禁想问一句:被嘲“中年油腻”的水木年华,凭什么就不能怀念青春?
以年龄为维度的话,他们的青春的确已经逝去。但是,他们年轻时经历的那些事儿,依然能够耀眼。
01时间倒回到80年代末,那时的卢庚戌是清华建筑系的学生,且有着辽宁省营口市理科状元的头衔。
可学霸光环这玩意,在遍地都是学霸的清华,却并没有那么引人瞩目,尤其是不会惹女生瞩目。
那会儿,高校女生清一色地喜欢有文艺才华的男生。
在男女比例为7:1的清华,想谈一场轰轰烈烈恋爱的卢庚戌,试过写诗,试过画画,却都没行得通。他有了忧患意识。
直到他看到其貌不扬的高晓松、宋柯等校园歌手,凭着音乐才华和愤世嫉俗的灵魂,就成了女生们眼里的香饽饽。
于是,卢庚戌准备将自己的着力点,放到音乐方面。
为此,他赶紧买了一本书,叫《一个月学会吉他》,一吃过饭,他便对着这本书练习,就连晚自习时间,也用来弹吉他。
音乐,原本是卢庚戌为了实现泡妞梦想所学。没成想,音乐后来竟成为他的挚爱和长久的坚持。
卢庚戌最开始走音乐路的那些年,基本上可以说,像一场凄苦的单恋之旅。
他掏心掏肺,特别热情。可是身边几乎没有任何对他歌声肯定的声音。
1989年,卢庚戌爱去宿舍的水房练歌,结果,听到他唱歌的某位校友,愤怒地把酒瓶子给砸掉了,还吼了一声:“还让不让人活了?”
无奈之下,卢庚戌只好换了场地,跑到学校的一片草坪上练歌。
一年之后,他自以为练得差不多了,于是报名参加了校园歌手大赛,结果,连决赛都没进。
但他不折不挠,非要在这条道上死磕。到了第三次参加校园歌手大赛的时候,他干脆将唱的机会交给了别人,自己只负责弹奏,这回,他终于迎来高光时刻,在大赛上夺得第一名,而他的组合“梦中草原”也在清华一夜成名。
1994年,梦中草原还在清华举办了一场很拉风的演唱会。
而这一年,水木年华的成员缪杰,以及前成员李健、姚勇,也都在清华如火如荼地玩音乐。
作为新生的缪杰和李健,在进入大学不久后加入了学校合唱团。姚勇则期盼着毕业后能当上摇滚歌手,并将不少心思花在自己组建的那支叫“泡沫”的摇滚乐队上。
因为对音乐共同的热爱,卢庚戌和这几位学弟结识,并成为朋友。
03从清华毕业后,卢庚戌没有热衷于去做专业对口的工作,而是依然沉迷于音乐。
他母亲知道了,流着泪好言相劝:“你不是这块料啊!”
而他父亲,气恼到说要断绝父子关系。
即便这样,卢庚戌也不肯退缩,他给自己父亲画了块饼,大言不惭地声称自己将会在一年时间内走红,且向父亲提出借钱的请求。
随即,被洗脑的父亲在将信将疑的状态下,同意以资金支持儿子的音乐梦想。
那一年,卢庚戌搬到了清华北门的一个小小出租房里,房子外面有个厕所,有时味道特别大。在恶劣的环境下,他竟觉得活得有滋有味,毕竟,自己是在为理想而活着。
一年后,卢庚戌在歌坛上依然没有一席之地。他只好央求父亲再给他一些时间。
就这样如此反复,好几年过去了,他仍是没闯出什么名堂,且一次又一次地被权威否定,不知听过多少次“你当不了歌手”。
一般人撞了南墙,心也就死了。卢庚戌偏不,他相信奇迹,偏要为梦想奋不顾身。
接着,他找了一位声乐老师,在老师的教导下进行了一种很特别却也很残酷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便是,去学动物的叫声。
此后,他常不计形象地在麦田、地铁等场所学狗叫、学蛤蟆叫、学狼叫……鬼哭狼嚎的叫声有次把警察给吸引了过来,他们误以为有什么命案发生。
2000年,卢庚戌终于出了第一张专辑《未来的未来》,出专辑的费用,是他向母亲借来的。
但这张专辑却没溅起多大水花,不过,也不是没有半点用处,至少,让一些业界人士注意到他。
差不多在卢庚戌坚持残酷声乐训练的时候,李健、缪杰走入了社会。前者做的工作是国家机关的网络工程师,后者做的工作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高级系统服务专家。听起来是清华学子该做的事情。
而姚勇,此时一边在清华当任教工,一边拉着学生组建摇滚乐队“黑铁时代”。
2001年春节,卢庚戌给哥们李健打去电话,一番寒暄之后,他问道:“你还想不想唱歌?”
随后,卢庚戌称,想和李健组一个组合,然后和一家叫喜洋洋的唱片公司签约。
李健那时虽有看起来很光鲜的工作,可他没有从事业中体会到半点成就感,本质上,他依然是热爱文艺的小青年。
所以,在接收到卢庚戌的提议后,李健毅然决定离开机关,与卢庚戌组成了“水木年华”。
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在清华待过的岁月,那段岁月里,有青春的刺痛与激情(清华大学有个别称是“水木清华”)。
水木年华出道不久,发行了专辑《一生有你》。专辑的主打曲《一生有你》由卢庚戌作词作曲,其中包含着他失恋时的经历和心绪:因为你梦见你离开,我从哭泣中醒来……
歌曲中有非常能打动人心的歌词,比如: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
这首歌一经推出,就红遍大江南北,水木年华一时风光无二,拿奖拿到手软。作为新人,面对突然的爆红,他们显然都没做足准备,一起去领Channel V最佳新人奖时,他们稀里糊涂地不知道这个奖项有多么重要,且不擅长在领奖时表演“合适的反应”。
2002年,李健发觉,他和卢庚戌在音乐理念上存在着很多不同,却都在为迁就对方而做着妥协。因此,他萌生了去意。
当卢庚戌知道了李健想单飞,心里有百般的不情愿。然而最终,还是选择了放手。
据说,一次乘飞机时,卢庚戌问李健:“如果你自己一个人去做音乐的话,会不会更好?”飞机着陆的刹那,李健回应道:“我觉得我会做得更好。”也就是从那刻开始,他们俩走上殊途,可友谊仍在。
李健的离开,让卢庚戌不得不重新找搭档。他想到的人选包括缪杰、姚勇。
彼时,缪杰在IBM公司已经待了四年,正处于事业发展期,深得公司老板的器重,月入达五位数。但他爽快地答应了卢庚戌的邀请。
对缪杰来说,卢庚戌的邀请就像是理想的召唤,他突然觉得,为喜爱的事情付出一生也值得。所以,他没有多虑现实因素,便立即放弃高薪工作,加入水木年华。
同年8月,已离校组建软件公司的姚勇也加入了这个组合。
2003年1月,他们仨与北京北银文化机构签约,发行了“新歌+精选”专辑《3》,象征着三人组合正式启动。
这张专辑里的主打歌是《在他乡》,歌词灵感来源于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的情诗《当你老了》,当时卢庚戌一看到这首诗就很受感染,立马写下了“我多想回到家乡,再回到她的身旁……”。离队的李健,则很义气地参与了该歌曲的编曲工作。
《在他乡》点燃了无数听众对青葱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离愁,瞬间走红,从而让水木年华再度亮相于各大舞台和音乐类节目。
062003年夏天,姚勇因为心脏有早搏症状,受不了音乐的高分贝刺激,不得不退出水木年华。两年后,姚勇组建的公司打造了一款很风靡的游戏,叫xx炫舞。
姚勇和其大名鼎鼎的舅舅王小波,以及舅妈李银河
队友的离开,虽让卢庚戍和缪杰感到遗憾,可他们那阵子受访时,都对前途表现得信心满满。
他们说过,市场上羽泉组合的唱片很受欢迎,但水木年华只会做自己看来最好的音乐,不会为一味迎合市场而创作,他们相信哪怕时光过去10年,也会有人爱听他们的歌。
说这些话时,卢庚戍与缪杰的年纪都不算很年轻了。他们一个33岁,一个28岁。
后来,水木年华又创作、演唱了一些歌,可惜,昔日辉煌难以再重现。
2010年,卢庚戍意识到,唱来唱去老是唱那么几首歌没意思,生命里可以有更多的事情去做,于是,他跨行当起电影导演。近些年,他已导多部影片。
卢庚戍导的第一部电影是《怒放之青春再见》,这部电影抒发了有关青春的怀旧情愫,但更多的是传达一种即便年轻不再,还是可以继续追梦的态度。而这点,也让该电影的主题思想显得不落入俗套。
缪杰呢,从2015年开始,他热衷于公益助农事业,常去偏远乡村以高价收购农产品,然后在网上销售,过程中被骗过钱,然而也获得过不少成就感。
不过,在他们的心里,音乐梦不曾破灭。
这些年,总能在网上看到人们拿现在的水木年华组合和翻红的李健相比较,常有人吐槽他们俩没有李健红,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被商业利益吞噬,再也写不出走心的歌。
还有人评价,水木年华的歌,已不再适应时代,只能被80后的文青喜欢,当今喜欢新潮的年轻人们是不会再吃他们那一套的。
这些评价,让我很感慨。
或许,真相就如某位网友说的那样:在《乐队的夏天》上的水木年华,像极了遭遇中年危机的80后。
所幸的是,每一位日渐衰老的人,都可以在青春回忆里遇见年少的自己,然后想起我是谁、我怎样走到了今天。
也许在回首过去之时,新的激情,新的梦想会在我们心中点燃。有了这些,兴许,就可以去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作者:肖大雨
长相是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