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止是让李行亮窒息,让观众也很窒息的,好吗?
01
麦琳披着弱者的外衣,对李行亮三连逼问:
“你会觉得我不关心你吗?”
“你会觉得我不在乎你吗?”
“你会觉得我不爱你吗?”
李行亮都回答:“不会。”
然后麦琳继续输出:“那你为什么不反过来问一下?”
麦琳就是要让李行亮认识到——他不够爱她。
那么麦琳就胜利了。
02
观察室里沈老师说:“爱只能相信,不能证明。”
麦琳不相信李行亮爱她。
因为麦琳是以自己对李行亮的爱的模样为范本,李行亮不能做到像她似的那样爱她,那就是不爱。
在我眼里,其实李行亮已经做的很好了。
而且,麦琳对李行亮的爱就像是一种——妈妈对孩子的爱。
而不是异性爱。
异性爱需要平等,母性爱是一方处于上位者(保护者),另一方处于下位者(被保护者)。
麦琳掌管着家里的财政大权,李行亮没有零花钱,想买什么都要经过麦琳的同意才行。
李行亮给麦琳买东西,她都会嫌贵,买便宜的她也会心疼,最好不要给她花钱。
麦琳的行为就像是「不爱吃鱼肉的妈妈」。
她把自己放在无私奉献,甚至是牺牲的位置上,如果李行亮不能肯定她的付出,她就会感到很委屈。
如果李行亮还忤逆她,她就会感到自己被激怒了!
因为她感觉李行亮在挑战自己的权威。
03
麦琳虽然是家庭主妇,但是她是一个很爱权的人。
当她意识到导游手册掉了的时候,她的第一反应是:“我现在不仅没有行使导游的权利,还把导游手册掉了。”
不是在想她的义务,而是先想权利,所以说她很喜欢人和事都按照她的想法发展。
爱权不是错,但是麦琳的问题是不懂得尊重对方。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刘爽提出自己要用吃早饭的钱拿去买烟。
身为导游的麦琳就十分反对,她认为没有人是不吃早饭的,她阻止刘爽买烟,还强烈的批评刘爽的行为。
这其实就代表着不尊重。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说到:“尊重意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应该顺其自身规律和意愿。尊重意为没有剥削。让对方为他自己的目的去成长和发展,而不是为了我。”
刘爽有烟瘾,就想抽烟,无论这是否有害于他的健康,作为成年人都应该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麦琳出于好心,想让刘爽吃早饭,但是这没有尊重到刘爽的意愿,也是不对的。
三组嘉宾刚刚接触,关系没有那么熟悉,还是保持边界感,学会课题分离比较好。
04
麦琳最重要的问题是:她好像不爱自己。
她把自己逼进了一个死胡同里,按照自己想的「为他好」而做事,却从不考虑对方需不需要她那样做。
就连麦琳自己也说她会先考虑老公,第二是孩子,最后才是自己。
她认为她很爱李行亮,这只是她认为。
其实并不然,假如李行亮感受到她的爱,他又怎么会痛苦?
因为麦琳的爱不是真正的爱——起码这不是一种健康的爱。
再讲一个理论:一个人若做不到爱自己,那么TA也不会爱别人。
她都不知道怎么爱自己,对自己好,那么,她能知道怎么爱李行亮,怎么才是对李行亮好吗?
所以麦琳对李行亮的爱的种种行为,实际上只是一种自我感动,而不是让李行亮多么欣然接受的爱并且感激,他也不会觉得这是幸运的,反而认为是一种枷锁,是一种情感绑架。
李行亮对麦林感到愧疚。
而麦琳意识到他的愧疚后,不会安慰他——“我是自愿的”——反而会埋怨:“那你为什么不能多关心我,不能多爱我?”
天呐,多么令人窒息!
两个人都是好人,两个人都很想爱对方,但是他们用错了方法,错的离谱的还是麦琳,她陷入了一种自我牺牲的「荣耀」里,她意识不到自己是错的。
麦琳会想:“我做了这么多,怎么我什么都得不到?你就不能做一点点吗?”
其实是她想要的太多了,她的「无私奉献」到了极端的地步,心理开始扭曲,她奉献的越多,她想索取的就越多。
对李行亮来讲,就是:“我没有要你做这么多啊,我也想对你好,可是你什么都不想要要,我买了什么你都生气,你一生气我就不敢买了。”
而麦琳掩藏在生气下面的是:“我还要你买,就算是退,我也是高高兴兴的退,我会感觉到你在关心我,你在爱我。”
麦琳这是一种很幼稚、扭捏的爱。
生活这么久了,李行亮越来越成熟,麦琳的生活圈子被禁闭了,她还是像在深圳打工的那个20多岁的小女孩。
来这个节目,真是来对了,期盼他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