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盘啦拟以3.49亿元拿下7%股份,“壳股”银之杰月内涨超220%

老虎财经 2024-09-29 10:20:18

作为一家主营金融科技服务的上市公司,银之杰过去几年业绩表现并不如意,连续三年出现亏损。然而,在最近7个交易日内,其股价却仍暴涨220%。资金涌入的契机为,“开盘啦”的创始人将成为这家公司重要的股东。这轮飙升不仅为现有股东带来了显著的收益,也引发了市场对其潜在转机的猜测。

已经没有什么能挡住银之杰凌厉的涨势了!

9月27日,在连续3个20CM涨停后,银之杰再度大幅高开。开盘震荡后,该股于9:54触及涨停。截至收盘,银之杰涨20.02%,报27.34元/股。

总的来看,自9月19日开始,银之杰7个交易日内实现了6次涨停,累计上涨219.77%,现已逼近2020年7月创造的阶段高点。

作为一家从事银行IT业务公司,银之杰通过并购、合作等形式,布局了多项资本市场上的“热门题材”业务。包括金融IT、个人征信、互联网保险、金融大数据、移动支付,可谓是应有尽有。

而股价暴涨的背后,不仅有多次“押中”市场热点的功劳,也有市场短线情绪逐步升温的影响。

历史上市场行情启动时,银之杰都属于先行梯队,据了解,该公司在2013-2015年股价一度从1.22元涨至101.52元,涨幅超8221%,市值一度达357亿元,市盈率高达千倍,成为该轮牛市的妖股之一。

不过,股价的暴涨却难掩业绩颓势。2021年至2023年,银之杰连续三年亏损,亏损金额分别为2.83亿元、1.22亿元、1.17亿元。2024年上半年,该公司再亏损5002.69万元。

7个交易日

获220%的涨幅

银之杰成为近期最大的妖股。

9月27日晚间,银之杰发布股票严重异常波动公告表示,公司股价短期内大幅上涨,可能存在非理性炒作等情形。近期股票换手率及成交量明显放大,可能存在股价大幅上涨后回落的风险。

这已经是银之杰近日第三次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自9月19日至今,短短7个交易日,银之杰收获6个涨停板,股价累计上涨219.77%。

除了市场情绪近日转好外,自9月以来,银之杰公开的新增信息并不多。直到9月18日晚间,该公司才发布了控股股东转让股权的公告。紧接着在9月19日,银之杰的股价就开始了暴涨。因此,市场普遍认为银之杰的本轮上涨与控股股东本次协议转让股权有关。

具体来看,银之杰9月18日的股权转让公告显示,9月13日,公司实际控制人张学君、陈向军、李军与卓海杭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三名实控人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卓海杭转让其所持有公司4946.2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7%。

此次交易完成后,三人持股比例分别下降至11.56%、5.39%、4.92%,卓海杭则成为公司重要股东。

相比于实控人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变相减持”,市场更加关注转让背后的意图和受让方的实力。

公告显示,接盘方卓海杭出生于1980年,居所在广州市海珠区。本次受让股权的资金,来源于其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

根据银之杰晚间公告,截至本报告书签署之日,卓海杭不存在拥有境内、境外其他上市公司权益的股份达到或超过该公司已发行股份5%的情况。

除此之外,银之杰并没有公布更多信息,那么颇为神秘的卓海杭究竟是何许人也,为何要大手笔受让银之杰股份?

从媒体报道及公开信息来看,卓海杭或许是“开盘啦”的创始人兼CEO。

据了解,“开盘啦”提供的服务包括股票数据APP应用,该应用2016年12月20日正式上线,应用商店给出的应用定位为“炒股票手机软件”,为用户免费提供解构市场逻辑、资金动向、投资机会等服务。

而银之杰的主营业务与“开盘啦”都属于金融科技服务。或受此影响,市场猜想两家公司未来的合作空间较大。

虽然一切都还停留在猜想阶段,但股价的暴涨已然让一众股东获益,包括本次转让股权的张学君、陈向军、李军三人。

除了原有的股东外,卓海杭也获得了不菲的收益。据了解,本次转让价格为7.05元/股,交易总价款约为3.49亿元。而截至9月27日收盘,银之杰股价已经来到27.34元/股,相应地,卓海杭拟获得的这部分股权市值涨到了13.46亿元,实现了近10亿的涨幅。

此外,9月13日,银之杰刚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对子公司拓扑技术总经理吴某强、技术总监许某生和首席架构师潘某合计授予股票数量1500万股,授予价格为4.23元/股。按照9月27日27.34元/股的收盘价算,这笔股权激励也翻了5.46倍,浮盈超过了3.47亿元。

“疯涨”的基因

事实上,在银之杰本次暴涨前,老股民就对这家公司印象深刻,而这主要源于在2013-2015年其一度实现了超80倍的涨幅。

据了解,银之杰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银行IT业务,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应用软件服务及硬件设备。

2010年,公司才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当年,公司营收也只有9214万。而上市之后的3年里,业务规模也几乎没有增长,2013年营收是1.1亿,只比IPO之初多了900万。

这样的业绩,自然不会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股价也就萎靡。2010年、2011年、2012年,银之杰股价维持在1元/股至3元/股区间,股价涨幅分别为2.86%、-32.23%、16.45%,最低股价一度降至1.22元/股。

终于在2013年银之杰作出了“历史性抉择”,通过并购、合作等形式,布局了多项资本市场上的“热门”业务。

2013年10月,银之杰与深圳联合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深圳票联金融服务公司,开展支票自助金融服务业务。同年,银之杰作为第一大股东投资成立了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

成立华道征信的同时,银之杰还在筹划收购一家名为亿美软通的移动数据服务商,并在2014年5月,正式宣布以3亿元的对价,收购亿美软通100%的股权。

据介绍,亿美软通是一家做短彩信业务和数据服务的公司,为45万家企业、近7亿人群提供移动商务信息化服务,积累了丰富的移动商务大数据。

数据显示,该次收购预案发布后,银之杰的股价出现大涨。截至当月月末,银之杰股价涨至17.5元/股,相比收购停牌前上涨了16%。

而2014年8月,银之杰股价的再一次爆发。彼时,毫无征兆之下,银之杰突然抛出公告称,计划以1.5亿元自有资金,发起设立互联网财产保险公司——易安财险。

适逢互联网保险概念大热之际,银之杰在2014年8月至11月,股价从17元一路逼近50元。

此后,银之杰又进军了互联网商业领域,并计划收购两家分别经营P2P和小额贷款业务的公司。其子公司数量也从2013年年初的2家增加至2015年年末的6家。

而以上并购的子公司都属于2015年牛市中最火热的题材,因此,银之杰的资本布局为公司的股价打开了新的空间。在2013-2015年,银之杰股价一度从1.22元涨至101.52元,涨幅超8221%,冠绝市场。

难掩业绩颓势

从当年的百元牛股到现在,各方股东都在受益,只有上市公司还在亏损。

2021年银之杰业绩由盈转亏,数据显示,当年银之杰的营业收入为11.8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83亿元,而2020年银之杰的营业收入为13.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085万元。

此后,银之杰的业绩表现一直不理想,在2022年至2023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又连续双降,其中,净利润分别为-1.22亿元、-1.17亿元,连续三年亏损。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4.25亿元、-5002.69万元,同比下降18.97%、83%。

从业务来看,银之杰的三大主营业务均在下降。今年上半年,短彩信通讯服务收入约1.99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46.72%,上年同期,该项业务收入为2.41亿元;金融软件、金融专用设备收入分别为3137万元、1103.80万元,上年同期为4065.09万元、3032.11万元,也有明显下降。

事实上,银之杰业绩的下滑离不开此前大举的对外扩张。比如,此前收购的亿美软通业绩不佳,基于此影响,2021年亿美软通的1.52亿的商誉被银之杰全额计提减值损失。此外,银保监会将易安财险接管,银之杰投资的7864.43 万元全部被计提减值损失。

除了易安财险和亿美软通外,东亚前海证券的业绩表现也对银之杰业绩产生直接影响,2021年至2023年,东亚前海证券对银之杰投资收益的影响分别为-1501.89万元、-4273.61万元、-4642.04万元。

因此,张学君、陈向军、李军三名实控人早有撤退之意。

除了本次协议转让外,2016年6月,张学君、陈向军和李军三人趁着股价正高首次对银之杰进行减持,合计减持2060万股。2020年12月,陈向军与李军二人再次对银之杰进行减持,合计减持326.6万股。据不完全统计,通过二级市场减持,三名实际控制人累计套现10亿元左右。

总的来看,银之杰的股价在近期出现了显著的上涨,可能与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预期有关。然而,公司仍需要通过实际的业绩改善和战略调整来支撑这种市场信心。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