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西南的天府之国成都,有一家曾经在航空工业领域响当当的企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家都叫它“成飞”。这家公司可是咱们国家航空工业的中流砥柱,生产了包括歼-20在内的好几款牛气冲天的战斗机,为国防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就在2023年,一场收购事件把成飞集团彻底从公众视野里抹去了,它被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电测”)给收入囊中。这事儿不仅让业内人士瞪大了眼睛,也让不少关心国防工业的老百姓觉得有点儿不是滋味。
成飞集团的历史与发展
成飞集团这名字听起来挺高大上,但它的起点其实一点儿也不花哨。1958年,在成都市西郊的黄田坝,国营132厂开始动工兴建。那时候条件简陋,但这厂子硬是靠着一群热血的工人和技术人员,1964年正式建成投产,成了中国最早的国防工业企业之一。到了1998年,这厂子改制成了集团公司,正式挂上了“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牌子,也就是咱们熟知的“成飞”。
成飞的地盘可不小,总占地面积将近470万平方米,员工最多的时候有1.5万多人,其中三分之一是搞技术和管理的高手。这么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再加上成都这地方交通方便——紧挨着火车货运西站,还有综合性机场和专用公路、铁路货运线,原材料运进来、产品送出去都顺畅得很,成飞的发展可以说占尽了天时地利。
成飞的路子一直走的是“航空为本,军民结合”。啥意思呢?就是既要抓好航空主业,也得在民用飞机和非航空民品市场上闯出一片天。所以,成飞的业务分成了三块:军机、民机和非航空民品,三条腿走路,稳扎稳打。
成飞集团的成就
要说成飞的成绩,那真是拿得出手、说得出口,不管是军用飞机、民用飞机还是非航空民品,都有亮点。

成飞可是中国歼击机研制的大本营,搞出了好几款让人骄傲的战机。
1978年,成飞开始搞军用飞机,推出了歼-7战斗机。到了1990年,歼-7E首飞成功,这款飞机从仿制到自主改进,算是中国航空工业迈出的一大步。
1998年3月,歼-10首飞成功。这款飞机是咱们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战斗机,全天候、多用途、高性能,成了空军的主力战机,扛了好多年大梁。
2011年1月,歼-20隐形战斗机首飞,2019年10月正式列装空军。这可是咱们的第五代战斗机,高隐身、高感知、高机动,性能跟世界顶尖战机有一拼,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成飞在军机上的成就,不光是给国家撑起了空中防线,还证明了咱们中国人的自主创新能力,那是杠杠的。

成飞在民用飞机上也没闲着,干得挺漂亮。
2006年12月,成飞造出了国内首架支线客机ARJ21的机头。
2009年12月,成飞又搞定了首架C919大型客机工程样机的机头,后来还成了C919机头的独家供应商。
在民用飞机零部件这块,成飞接了不少活儿,为中国民航工业的发展出了不少力。
除了飞机,成飞还把手伸到了别的领域,比如汽车模具、磁悬浮列车、柴油机电喷装置等等。虽然这些业务竞争激烈,技术更新也快,但成飞靠着航空技术的基础,还是在市场上站住了脚。
成飞集团面临的挑战
成飞虽然辉煌过,但随着全球航空航天技术突飞猛进,它也遇上了不少坎儿,技术、经营、管理上都有些头疼的事儿。

成飞在发动机研发上一直是个弱项,主力战机的发动机性能跟国外比有点差距,航程和机动性受了影响。
航空材料这块,成飞跟世界顶尖企业比还有距离,研发和应用上都得加把劲儿。
国防预算一调整,装备采购计划一变,军品订单就跟着波动,成飞有时候忙得要死,有时候又闲得慌。
民用飞机市场上,国内外对手一大堆,成本、价格、交货期,哪样都得拼,成飞压力不小。

成飞的管理层级多,决策流程拖拖拉拉,信息传得慢,效率不高。
军机、民机、非航空民品三块业务抢资源,经常顾此失彼,整体效率上不去。
生产计划不够准,供应链老掉链子,零部件送不到位,生产周期拉长,成本也跟着涨。
这些问题攒一块儿,成飞想再往前走就有点吃力了,变革成了不得不考虑的事儿。
2023年1月11日,中航电测扔了个重磅消息出来,说要向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航空工业集团”)发行股份,买下成飞集团100%的股权,交易价格定在174.39亿元。这消息一出,市场炸了锅,大家都盯着这场大戏。
中航电测是个啥来头?
中航电测2002年12月成立,2010年8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总部在陕西西安,生产基地在汉中。它是航空工业集团的控股企业,主打电子测量和控制系统,产品用在飞机、导弹、卫星上,传感器、测量仪表、航空机载设备这些领域做得挺牛,研发能力强,市场也认。

2023年1月11日,中航电测停牌,说要买成飞集团100%股权。2023年2月2日,复牌后,股票连着8天20cm涨停,市场热情高得不行。
2023年11月,深交所受理了中航电测的重组申请。因为审计机构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被暂停业务6个月,中航电测换了大信会计师事务所,重组审核暂时停了。
2024年6月24日,审计搞定,深交所恢复审核。深交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通过了这项目。8月6日,证监会同意中航电测发行20.86亿股股份买成飞集团100%股权。

2025年1月,成飞集团正式成了中航电测的全资子公司,资产交割和过户都搞定。2025年2月,中航电测改名叫“中航成飞”。
这笔174.39亿元的交易,是注册制以来深市重组里金额最高、规模最大的项目。
成飞被中航电测收购,不光是两家公司的事儿,对中国国防工业来说也是一次大动作。
本来是搞配套的,通过这次收购,直接跳到了航空整机制造的圈子,从供应商变成了整机+核心系统的大玩家。

成飞集团在航空装备上的技术积累和生产体系,跟中航电测的电子技术一结合,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两家在技术、人才、市场上的资源深度整合,把航空工业产业链补齐升级。
以后搞新型战机,技术融合更顺畅,研发周期能缩短,产品质量也能再上一层楼。
成飞集团是优质军工资产,整体上市后靠资本市场输血,技术研发、设备更新、产能扩张都有了底气。
重组消息一出,中航电测股价连涨,最高涨了500%多。到2025年4月14日,中航成飞股价59.40元,总市值1590亿元,成了陕西军工和航空装备的龙头。

资源整合后,中国的国防工业在国际上更有话语权。
成飞的地位和贡献不会丢,通过中航成飞继续发扬,为国家提供更硬的底气。
成飞集团被中航电测收购,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路上的一次大变革。成飞这名字虽然没了,但它在国防工业里的辉煌和功劳,谁也抹不掉。中航成飞的成立,既是成飞航空梦想的延续,也是中国航空工业整合资源、提升实力的新起点。
未来,中航成飞会继续盯着航空主业,专攻航空装备整机和零部件的生产,预计营收能到800亿元。成飞集团虽然不在了,但它的精神和使命在中航成飞身上还在发光发热,为咱们的国防事业再添一把力。

作为一个老盯着中国航空工业的看客,成飞被收购这事儿让我挺感慨的。成飞是咱们的骄傲,歼-20更是国人心里的英雄战机。但时代变了,产业得升级,成飞的变革可能是躲不下的。中航成飞的出现,说明咱们有决心、有行动要把航空工业搞得更强。希望未来,中航成飞能接过成飞的接力棒,继续为国防事业冲锋陷阵。
成飞本就是中航工业旗下公司,中航电测也是中航工业旗下公司,而且成飞的真实价格绝不止170多亿,所以只是左右换手的事
成飞是战略最好的位置,
没什么可惜,归谁只要在四川就0K。
飞机只是空中平台,真正的战斗在电磁空间
国家的航空产业链资源重组而已
成飞还是成飞,只是央企合并而已,好象天塌了似的。
什么靠着一群热血!是沈飞分一半到成都,领导,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工人,家属都过去!现在工厂退休的老年人很多都是说东北话的,成飞现在工厂也是说普通话不讲四川话,什么归不归成都,一直都是国家的!
搞得不鬼不怪
还不是在成都,有啥失去
不都是国家的吗
幕后老板是谁
这点钱买地皮都不够。
国家机密你都知道,比间谍还凶
谁收谁都要吃饭,明天会继续,明天会更好!
严重泄密了。举报!
狗屁都不懂就来发文 借壳上市都不懂 成飞还是成飞
国有资产,合并或者分拆都是国家根据实际情况作下的决定,只要不是卖国,老百姓都支持
以前还有成发
好多都写错了 漏洞百出
正常,国企都这样
都是国企控股,这样的军工只会做的更好!
谁事先持股[点赞][点赞]
改改名字集资而已,但都是好事
不是成飞消失了,是中航电测消失了,如今中航电测的股票都已改为中航成飞,中航电测这个名字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