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村路如何“有名”更“有为”
打开手机上的互联网地图,高速路、国道、省道、城镇间道路都是彩色标线,路名就写在标线中间。在四通八达的彩色标线之间,还有很多较细的白线,尤其在农村地区更为密集。这些白线都是“无名路”,不仅是导航中的“盲区”,也是地名服务乡村群众的“空白区”。
如何打通地名服务在乡村的“最后一米”?2024年9月,青岛启动乡村道路命名试点工作,对各区(市)镇(街道)城镇开发边界外的行政村等农村居民点内部道路进行命名,减少导航“盲区”和服务“空白区”,在方便村民生活的同时,也在挖掘传承乡村文化内涵、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以及乡村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活更便捷:从“进村问路”变为“进村看图”
不少居住在崂山区王哥庄街道青山村的村民和游客,最近都感受到了“王哥庄街道青山村地名一张图”带给他们的便利。这张图不仅放置在青山村村委会的对面,还被村民和游客以电子版的形式广泛转发、使用。
在这张图上,除了青山温家街、青山南头街、青山村大街、青山姜家街等新命名的8条村庄道路外,还有包括村里民宿、农家宴、超市、茶叶店等近百家经营业户的具体位置,林家祠堂、青山石碾、青山古石桥等一批文化景观也被标注并加以解释说明。
据青山村党委副书记姜兆阳介绍,在给村庄道路命名时,村庄先后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在听取村民意见的同时,邀请文史专家结合村庄历史文化进行论证。“比如,青山温家街两侧主要是温姓聚集区,青山姜家街则是姜姓聚集区。除了以村庄大的姓氏进行命名,还按照村民的生活习惯进行命名,比如将村民习惯称呼的村南头,命名为‘青山南头街’。”
在青山村生活了70多年的村民刘振居认为,村内的8条主要道路有了名字,“是件方便居民和游客的大好事”。至于怎么好,刘振居掰着指头一一道来。
“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生活方便多了。比如家电送货上门、维修家电人员要进村,以前不管再忙,都要先放下手头的事,跑到村口去接人。现在每条路都有了名字,跟着导航走就行,既方便了我们村民,也便利了外来人员和游客。”刘振居说。
地名作为社会基本公共信息,发挥着指位指向的重要功能。在王哥庄街道办事处民生保障中心主任高存乐看来,乡村道路命名除了方便群众生活,也是村民的“救急路”。“村内的路有了名字上了地图,村民生病时拨打120呼叫救护车、拨打119呼叫消防车都会因为定位更加精准而更快速到达,从而赢得抢救生命的宝贵时间。”
经济更活跃:兴趣点上地图引来大流量
冬天本应该是旅游淡季,但是在青山村经营着栖宿、青山故事两家民宿的姜斌却依旧忙碌。自从青山村启动道路命名以来,他的另一个任务就是帮助村内的经营业户实现兴趣点上传。
在电子地图上,兴趣点用于标示政府部门、商业机构、旅游景点、交通设施等处所。兴趣点查询或搜索是位置信息服务的基础技术之一,直接影响用户的服务体验。“兴趣点上传地图后,游客想要来我们村里,无论是民宿还是农家宴,都可以一目了然,直接导航到达。之前我们的口碑都是通过游客口口相传,现在地图上有哪些经营者一目了然,游客可以自行选择。”姜斌说,现在村里已经有70多家经营者实现了兴趣点上地图,这对于游客和经营者来说,是双赢的好事。
“油香也怕巷子深”。青岛香农粮油专业合作社位于莱西市七星河畔,其生产的“七星河石磨香油”在当地“香”得出名。但因为远离闹市区,厂址不好找,失去很多市场机会。
转机出现在莱西市民政局启动乡村地名采集上图工作,“七星河石磨香油”被定点定位上传到电子地图。“现在客户循着导航,直接就奔来了。”看着厂里一波接一波的客户,合作社理事长史松林脸上绽开了笑容。
2022年8月底,民政部部署开展“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工作,莱西市成为70个试点县(区、市、旗)之一,随即启动乡村地名采集上图相关工作,并依托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和高德地图,加强乡村地名信息采集更新,将镇(街)自然地理实体、乡村居民点、乡村道路街巷、乡村公共服务设施、乡村旅游景点等全面采集入库。同时,以地图上标注的乡村地名为“锚点”,引导镇(街)自主上传农家乐、种植养殖基地、民俗旅游、特色名吃、农业合作社等助农兴农兴趣点。据莱西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孙环宇介绍,截至目前,莱西市已经有2413个兴趣点实现上图。小小的兴趣点,带来了乡村经济振兴的大流量。
文脉更悠长:在传承创新中留住乡村根和魂
2023年7月,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发挥地名工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全面提升乡村地名建设水平,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小小的乡村道路著名,承载着村民们的集体记忆,也连接着村庄的过去与未来。作为千百年来村民生产生活和地理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地名通过村落、桥梁等实体得以传承,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
八岔梅花路、羊栏胡同、武举街、翰林街……走进青岛西海岸新区王台街道徐村,一块块老磨盘上雕刻着颇具传统色彩的地名,让人不禁沉浸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中。
徐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至今在村子北侧还留存着一处古村落遗址,是当地在修建青兰高速进行土地开挖时发现的。而“徐村”这个名字从明初被记载于文献算起,也已经有六七百年的历史。
近年来,徐村社区深入挖掘当地历史典故,对众多街道、胡同进行了一系列命名。如官道大街因曾是古登州至洛阳的官道而定名,武举街是因街上住户曾考取过武举人得名,翰林街则是以一位翰林出仕而闻名。“徐村丰厚的历史人文积淀,为我们的命名提供了基础。同时,我们也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拓展著名范围,命名了溪庐书庄民俗小院、女企业家协会小院、农文农武农家小院等新地名。”徐村社区党委书记韩宗祥说。
“乡村著名行动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的深度融合,不仅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更成为传承乡村文脉、弘扬时代精神的重要途径。”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帅说,在乡村著名行动中,青岛注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用乡村好地名展示和提振美丽乡村精气神。
随着乡村道路命名试点行动的深入开展,以“地名+品名”开发乡村地名文化产品,打造独具特色的乡土产品,这种做法在青岛比比皆是。
莱西市建立了市、镇(街)、村(社区)三级乡村地名服务工作队,深入挖掘乡村地名文化资源,并通过村级采集、镇级整理、市级论证上传百度百科等工作流程,创建渭田火烧、产芝水库大银鱼、院上烧鸡、日庄火烧、垛埠岭大枣等富有莱西特色的“地标”词条,叫响“莱西特色”。
2024年,市民政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青岛乡村好品”地名标识品牌建设活动,鼓励引导在乡村各类“乡字号”“土字号”品牌的培育、申报中融入地名元素,打造“青岛乡村好品”地名标识品牌,创新推进“地名+”工作模式,助力乡村优质农副产品、旅游产品线路等推介推广和乡村优秀文化保护传承,赋能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对外公布了“青岛乡村好品”地名标识品牌342个,并组织采集信息上图,有力推动了地名文化宣传弘扬和乡村产业发展。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贾臻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