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到底有多大功劳,为何能称得上是千古一帝?

墨初写史 2025-01-21 14:04:56

汉武帝所建立的功绩那可是相当巨大。尽管在其统治后期也犯下了一些错误,可当把这些错误与他所取得的诸多功绩放在一起对比衡量时就会发现,那些错误相较于其功绩而言,实在是显得微不足道,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呢。

后世从汉武帝的功绩当中受益颇多,可谓受用无穷。汉武帝在位期间所创下的诸多功绩,对后续的时代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且积极的影响,其贡献一直绵延不断,持续泽被后世,让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从中获取到无尽的益处。

汉武帝在刚刚继位之时,实际上并不能去做太多的事情。这是为何呢?主要是由于他所受到的种种约束,真的是多得不得了,这就使得他在行事方面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呢。

窦太皇太后作为他的奶奶,历经三个朝代,在朝堂之上颇具影响力。而他的母亲王太后呢,借着身为母亲的这一身份,再结合汉朝忠孝治国的理念,对他同样有着不小的影响。

就连他那位身兼姑姑与丈母娘双重身份的馆陶公主,在其被立为太子的过程中可是出过力、立过功的。也正因如此,馆陶公主常常会对他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

因而,汉武帝在刚刚继位的时候,其实是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开展什么大的作为的。毕竟那时各方面条件或许还未成熟,诸多因素制约着,使得他即便身处皇位,可在初始阶段,确实是缺乏能够有所行动、有所建树的力量呢。

他的身边围绕着一些亲人,这些亲人虽对他有着一定的掌控,但表面上待他还算不错。然而,汉武帝并未向这种看似温柔的掌控妥协,他始终在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去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力。

汉武帝最先想要着手去做的事情,便是对朝廷的整体氛围加以改变。自汉高祖起,一直到文景之治这段时期,汉朝始终在坚定不移地推行道家所倡导的黄老思想,在处理各项事务之时,皆秉持着无为的理念。

汉朝初年之所以奉行无为而治,乃是由于秦末之时社会生产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鉴于此情形,唯有让社会尽可能地休养生息,方能使其逐步恢复元气。

然而当下,社会已然恢复得差不多了。在如今的汉朝,最为突出的矛盾当属匈奴频繁地侵扰汉朝边境这一状况。为此,汉朝急需在军事方面崛起壮大,唯有如此,方能守护好民众的生活,确保大家的生活能够安稳有序。

于是乎,汉武帝起初一心想要做的事情呢,便是要将在朝堂之上盛行的黄老之学,替换成另外的学说。而这一举动,可着实是触碰到了窦太皇太后内心最为敏感的地方啦,让她心里极为不痛快呢。

汉武帝身手颇为灵活,其有心宣扬儒学,却未当即擢升亲信之人,而是采取了一种折中的做法。为此,汉武帝给自己寻得了援助力量,其中一位是窦婴,另一位则是田蚡。

窦婴乃是窦太皇太后的侄子,从亲属关系来讲,他是汉武帝的表叔。而田蚡呢,他是王太后的亲弟弟,如此一来,他便成了汉武帝的舅舅啦。

此二人既是汉武帝的亲属,同时亦为窦太皇太后与王太后那边的外戚。汉武帝邀这二人一同行事,其中亦含着安抚这两位长辈的用意。就是想表明,自己要办事,但绝不会亏待了她们娘家之人。

然而,汉武帝怎么也没料到,窦太皇太后对黄老之术的崇信程度竟如此之深。即便汉武帝对窦家人予以重用,可窦太皇太后依旧不满足,还使出了各种各样的手段来对汉武帝加以阻挠。

在当年的十月份的时候,窦老太太与汉武帝之间的矛盾一下子就爆发了出来。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御史大夫赵绾向汉武帝提议,往后就别再将工作情况向窦太皇太后汇报了。实际上,汉武帝自己内心也不情愿凡事都要去禀报窦太皇太后,只是他当下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改变这一状况,所以也不敢去触怒自己的奶奶。

窦老太太听闻了赵绾所提的建议,顿时怒不可遏。其实此前她便已派人暗中收集赵绾等人的诸多不是,此刻瞅准时机突然出手,毫不留情地把赵绾等人的罪状一股脑儿地公之于众,紧接着就下令将他们全都抓捕起来,关进了监狱。

窦太皇太后突如其来地发起难来,这让汉武帝完全没料到,即便汉武帝求情,也丝毫不起作用。于是,赵绾等人最终被处以死刑。而窦婴即便身为窦家之人,窦老太太也未对他网开一面,连同田蚡一起,都被罢了官职,撵回了家中。

就这样,汉武帝所做的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了。或者:于是,汉武帝的初次努力宣告失败了。又或者:如此一来,汉武帝的首度努力最终没有成功,就这样失败了。

一直到公元前135年的时候,窦太皇太后离世了,至此,汉武帝才总算得以亲自把控权力,也终于有机会去尽情施展自己的抱负啦。

在当时的汉朝,有一件事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那便是匈奴问题。匈奴的存在及其相关情况,对汉朝而言意义重大,是汉朝在诸多方面都需要着重考量并应对的关键所在,其影响涉及汉朝的政治、军事以及边境百姓生活等诸多领域。

自刘邦遭遇白登之围,在冒顿单于手下吃了一回亏后,汉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推行的皆是和亲政策。

当时间推移至汉武帝时期,彼时冒顿单于已然离世,匈奴当下当家做主的乃是伊稚斜单于。汉武帝经过考量后觉得,汉朝历经发展,国力已然得到恢复,此刻的汉朝,是时候转变战略,由守转攻了。

然而,因多年来一直对匈奴呈示弱姿态,诸多大臣早已丧失了痛击匈奴的那份信心。虽说众人不敢违抗汉武帝的旨意,可实际上也并不怎么拥护汉武帝发动战争。毕竟在他们看来,通过和亲以及送钱财的方式也能够维系住和平局面,又何苦非要打仗呢?

汉武帝年少之时,长期遭遇着这样一种诱惑:只需稍微妥协一下,变得软弱些许,再放弃一部分主动权,同样能够过上极为舒服的生活。并且,如此一来,甚至还会感觉更轻松自在,也更加安全无虞呢。

然而,汉武帝始终未被这类假象所蒙蔽,其始终致力于积极进取。正是凭借他这般不懈的努力与坚持,方才为后世谋取到了能够长远享有的诸多利益。

鉴于众人皆持反对意见,汉武帝纵然有心,也无法即刻投入大量资源去开启战事。于是,汉武帝斟酌之后作出决定,先进行一番小小的试探之举。没过多长时间,一个合适的机会就摆在了他的面前。

雁门马邑之地有一人,向汉武帝进献一策。其称当下汉朝与匈奴交好,匈奴对边地百姓颇为信任。他表示愿为朝廷效力充当间谍,佯装投降匈奴,而后将匈奴军队引入,朝廷只需在关隘处部署军队设伏,如此必能大获全胜。

汉武帝应允了此事,随后派遣王恢率领兵马前去设伏出击。起初,整个计划开展得颇为顺遂。然而,匈奴才刚刚踏入预设的伏击区域不久,其单于便察觉到了异样。心里不禁犯起嘀咕:以往这地方一直都有人放牧,可今日怎么不见人影了呢?

单于匆忙间抓住一个亭长,欲问个究竟。那亭长胆小怯懦,面对单于的询问,竟将汉军的计划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单于听了这番话后,不禁大为震惊,当下不敢再有迟疑,赶忙率领着军队迅速撤了回去。

王恢瞧着这情形,发现匈奴已然做好了充分准备。他心里寻思着,要是这会儿和匈奴真打起来,恐怕也占不到啥便宜。于是,他就做了个决定,干脆不跟匈奴交战了,就那么干瞪着眼,瞧着匈奴从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大摇大摆地撤出去了。

此次出征,虽说未遭受多少损失,可最终却是无功而返,既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又劳民伤财。如此情形,朝廷之中自然议论声不断。汉武帝首次派人尝试开战,却只收获这般结果,心中亦是极为恼怒。

最终,即便有王太后出面替王恢求情,可汉武帝依旧没有改变主意,还是将王恢处以死刑。

谁都未曾料到,汉武帝在之后居然是以极为戏剧性的方式收获了卫青、霍去病这两员名将。这一结果着实出乎众人的意料,谁能想到汉武帝会以如此带有戏剧性色彩的情形,迎来这两位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将领呢。

汉武帝所拥有的这般机遇,事实上与他的婚姻状况是存在着一定关联的。

汉武帝起初所娶之人乃是其表姐陈阿娇,阿娇的性格极为骄纵,这使得汉武帝在婚后不久便对她心生厌倦之情,渐渐不再如最初那般对待阿娇了。

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也曾这般劝他:“此前就因推行儒学那事儿,你已然触怒了奶奶。如今要是再把你姑姑给惹恼了,哪还能有你的好?还是去哄哄阿娇吧。”

汉武帝对此也很无奈,只能再次去哄哄阿娇了。毕竟夫妻之间偶尔耍耍小性子,这都还算不上什么大问题呢。可让汉武帝最为苦恼的是,他和阿娇成婚这么久了,却一直没能有个孩子。

或许是由于血缘关系极为亲近的缘故,汉武帝与阿娇始终未能育有子女。日子久了,大臣们便暗自寻思起来,都这么多年了还没个孩子,难不成是皇帝自身存在生育方面的问题?

汉武帝心里很清楚,要是没有确立太子的话,自己的皇位可就难以安稳,为此他心里头别提多恼火了。恰在这个当口儿,他的姐姐平阳公主给他引荐了一位美人,此人正是卫子夫。

在卫子夫获宠以后,她顺利为汉武帝诞下了一个女儿。汉武帝得知此事后满心欢喜,正因如此,他对卫子夫的弟弟卫青也给予了格外优厚的待遇,让卫青颇受眷顾。

汉武帝想要稳固自身的权力,便琢磨着怎样削减丞相等位高权重官员的权力。那究竟该通过何种方式来达成削减其权力的目的呢?他想出的办法就是减少这些官员手头要处理的工作事务。

汉武帝组建了一个专属的小团体,成员皆是其身边的内侍近臣,卫青作为汉武帝那沾亲带故的小舅子,自然也在其中。之后,汉武帝的这个小团体有了个名号,叫做“中朝”,它是与原本就存在的“外朝”相互对应的。

汉武帝一旦遇有事宜,便会拿到中朝进行商议,待与中朝的相关人员一同确定好最终结果后,才会将其交付给外朝的官员们去具体施行落实。

在以往,三公拥有能够与皇帝一同商议事务的资格,并且具备相应的决策权。然而,当中朝制度诞生之后,曾经那般风光、权势颇盛的外朝,便渐渐沦为了单纯负责执行相关事务的机构了。

大臣们的决策权一旦被削夺,其手中的权力便会遭受压制,如此一来,他们也就没办法对汉武帝形成施加压力的态势了。

就中朝而言,它并非正规设立的机构。其成员大多出身低微,他们唯有依附于汉武帝才能有所发展,如此情形下,根本不可能对汉武帝构成任何阻碍。

公元前129年,卫青已在中朝待了好些年头,这一年,他总算迎来了领兵出征的契机,得以与李广、公孙敖、公孙贺等一干人共同带兵向匈奴发起出击。

卫青的初次出征,同时也意味着汉朝在与匈奴的征战中收获了首次胜利。彼时出征共分四路,可惜除卫青之外的另外三路皆迷失了方向,而卫青却能准确知晓匈奴祭天所在的龙城位置。

在汉朝时期,其收获可不止是打赢一场战争这般简单。汉军直捣匈奴祭天的圣地,这件事所具备的象征意义极为重大。正是凭借此次战胜的成果,汉武帝这才拥有了足够的底气,得以再次开启与匈奴作战的新局面。

然而,在卫青、霍去病针对匈奴展开的一系列作战行动中,随着他们不断取得节节胜利的战果,一个新的状况随之产生了。

存在哪些问题呢?其一,要是一直处于作战状态,财政方面该如何应对?其二,在战争结束之后,对于新收复的那些地盘又要怎样去处理呢?

关于第一个问题,汉武帝可是想出了诸多新奇的做法,其间不乏一些巧妙之举,甚至有部分方式方法,即便到了现代,仍旧在被沿用着呢。

起初,汉武帝心里琢磨着,出兵攻打匈奴那可是为了保障所有人的安全。既然这是关乎大家的事儿,那大伙都理应出份力、掏点钱嘛。我不过就是征收点财产税罢了,这应该不算过分的要求吧?

汉武帝作出规定,但凡商人拥有的财产每达到2000缗,便需缴纳税款120钱,此即所谓的一算。而手工业者同样需要纳税,只是其缴纳税款的比例仅为商人的一半。另外,若拥有车或者船,那么车和船也会被视作财产的一部分,同样得依照一定比例来缴纳相应税款。

然而,汉武帝并非那般严厉苛刻。他给予这些商人自行报税的方式,让他们自己去核算所拥有的财产,然后依照核算出来的结果,该缴纳多少赋税便缴纳多少。

财产申报得少,相应需缴纳的财产税也就少。而且朝廷还准许众人自行申报呢,如此一来,大家自然都往少的数额去申报啦。可没过多长时间,大家就都愣住了,为啥呢?原来汉武帝紧接着又颁布了一道命令,那便是告缗令。

汉武帝作出宣布,其内容为:倘若某人所申报的财产相关数据存在不符实际的情况,那么任何人皆可对此进行举报。一旦举报的情况经过核实得以确认,被举报之人将会被依法没收其全部财产,而实施举报的那个人则能够从中获取一半的财产作为提成。

告缗令一经颁布,众人皆踊跃去进行举报。毕竟一旦举报成功了,就能获得数额不菲的一笔钱财。

直到这时大家方才明白,算缗令不过是在薅羊毛罢了,真正厉害的当属告缗令,那可是杀羊的利刃。算缗之时,若能依规定缴纳财产税,那可算是占了便宜。一旦告缗令颁布,只要存在些许逃税漏税的情况,个人全部财产便会化为泡影。并且朝廷还能从中获取一半数额的“罚款”,收获相当可观。

战争所需的耗费极为庞大,单靠算缗和告缗这两项举措所获取的钱财,是远远填补不了这个巨大窟窿的。鉴于此,汉武帝便采取了一些其他举措来应对,其中就包括像均输平准这样的措施进行相应的经济调控。

在当时,各个藩国按惯例需定期向朝廷进献地方特产。汉武帝为此专门设立了一个部门,负责将那些原本该送往京城的物品转运到其他地方售卖,以此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而这一举措,便是所谓的均输。

至于平准举措,就是朝廷事先囤积各类物资。当物价升高之时,便将所囤物资抛售出去,如此既能获得盈利,又可调控物价。而等到物价降低了,就大量购入物资,以防物价过低。所购回的物资,可留待物价再度上涨时售出。

朝廷推行的均输平准之策可是挣了不少钱,而且在平定物价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呢。但话说回来,在实际实施这一举措的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均输官和大商人相互勾结,结果使得物价不降反升,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伤害到了民生呢。

汉武帝除了采用均输平准、算缗告缗这些举措之外,还使出了另外一招,而这一招同样为朝廷增添了诸多收入。这一招究竟是什么呢?那便是实行盐铁酒官营的制度。

盐、铁、酒在当时均属于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人们日常吃饭,盐是不可或缺的。而对于耕种劳作而言,铁质农具必不可少,所以只要从事耕种,就得购买铁器。酒也和盐、铁情况相仿,是人们生活里需求较为频繁的物资。

想当年,吴王刘濞为何敢带头谋反呢?原因在于他的封地坐拥矿山与大海。那矿山能采铜用以铸钱,而海水可用来晒盐,要知道人是离不开盐的。如此一来,他便有了用之不竭的钱财。正是因为钱财充足,他才有了那份胆量去挑起叛乱之事。

彼时汉武帝下达诏令,自此后,除了朝廷可经营之外,其余任何人皆不得从事盐、铁、酒的售卖事宜。要知道,这盐、铁、酒可是在全国范围内销路极为广泛的三种商品呐,而如今,能够经营这三种商品买卖的,便唯有汉武帝所掌控的朝廷一方了。

若是所售商品销路十分广阔,并且还是处于独家销售的状况,那毫无疑问是能够赚取相当丰厚的利润啦,必定是极为挣钱的呢。

并且,汉武帝还下达了一道命令,那就是严禁各郡国自行铸造钱币。往后呢,将由朝廷来制作五铢钱啦,所有人都得使用我朝廷所制的五铢钱,不得再有其他情况哦!

汉武帝通过一系列举措,将那些能让其他势力从中获利的途径全部予以封堵,使得朝廷牢牢把控住了最具获利潜力的渠道。唯有如此这般操作,汉武帝方可成功筹集到数量充足的钱财,进而为前线开展讨伐匈奴的战事提供有力的物资供应保障。

在打仗期间,筹钱方面的事宜,汉武帝已然处理得差不多了。如此一来,那刚刚攻占下来的新地盘,又该通过何种方式去将其好好消化吸收呢?

在公元前121年的时候,霍去病成功开拓出了河西走廊这一区域。随后,汉朝在这片开拓出来的地方设立了四个郡,通过这样的举措,汉朝得以有效控制住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为后续与西域的往来等诸多事宜奠定了重要基础。

汉武帝所采取的举措乃是移民实边。

在卫青成功拿下河套平原之后,针对要不要在这片新占据的土地上设置郡县一事,朝廷之中展开了极为激烈的探讨,各方观点碰撞,争论之声此起彼伏。

汉武帝向来是支持设置郡县的。此地土壤极为肥沃,很适宜开展农耕之事。要是在此设立郡县的话,日后给前线运送粮草时,便能够直接从当地调配粮食了,如此一来,也就无需再从长安长途跋涉地运送粮食过去啦。

最终,在主父偃全力的支持与推动之下,汉武帝经过深思熟虑,终于下定了决心,那便是着手修建朔方城。

要设置郡县,居民问题需率先解决。汉武帝为吸引百姓前来居住,给出了极为优厚的条件。凡是搬至朔方城的百姓,皆可享受到免除数年赋税徭役的优待呢。

在汉武帝发出号召之后,陆续有百姓迁至朔方郡,使得这片土地日益繁华起来。彼时汉朝有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名将,如今又掌控了朔方郡,如此一来,在战争期间便能及时获得补给。到了这个阶段,在汉朝与匈奴的对战当中,汉朝已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提起主父偃,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在他对汉武帝所立下的诸多功绩当中,最为突出的并非是主张修建朔方郡这件事,而是那极具影响力的推恩令,这推恩令在当时可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呢。

推恩令的内容是这样的,它“准许”诸侯王能够从自己所拥有的封地里划出一块地方,将其分封给那些没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儿子,使其成为列侯。

咱可都是高祖皇帝的后人呐,就老大能当个诸侯,其余的儿子却啥名分都没有,这多不像话!如今呢,皇帝施行了“推恩”之策,准许您的其他儿子也能有一个列侯的位子哟,您看这事儿行不?

这分明就是明目张胆的阳谋啊,诸侯王要是给自己儿子请封列侯,那自身的封地必然会遭到分割。如此这般,历经几代之后,原本的大国便会沦为小国,而那些小国呢,更是会变得越发无足轻重啦。

主父偃想出了一个主意,他原本研习的是纵横家那一套。如今呢,倒像是把这本事换了种方式来运用,正好可以替汉武帝去处理藩王方面存在的问题,就如同神功逆练一般,反倒在这件事上派上了大用场。

然而,要让那些诸侯王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份“恩”,并非仅仅依靠主父偃有多么高深精妙的计谋,关键在于汉武帝所统治的汉朝,其国力正日益强盛,有着足够强大的底气,才使得诸侯王们不得不乖乖就范。

并且,汉武帝并非仅有推恩令这一项举措。实际上,汉武帝还施行了一系列的组合策略,其中就包括“左官律”以及“附益法”,以此来从多方面达成其相关的政治目的等。

“左官律”是这样一种规定,它把诸侯国的官吏界定为“左官”。在地位方面,“左官”相较于朝廷正常官吏要低一些。并且一旦出任过“左官”,此后就不被允许再到朝廷去担任官职了。

当这一命令下达之后,许多原本有心前往诸侯国谋取官职的人,纷纷陷入了犹豫之中。如此情形之下,诸侯国想要招募吸纳人才,也就变得极为困难了。

“附益法”对朝廷官员的行动作出了限定。其明确规定,朝廷官员是不被允许私自去和诸侯结交的。一旦出现违反这一规定的情况,那么必定会对违反者予以严厉惩处,绝不姑息迁就。

前文曾提及,汉武帝与阿娇成婚已历经多年岁月,然而却始终未曾育有子嗣。在当时,不少大臣便暗自揣测,汉武帝是不是在生育方面存在问题。也正因如此,许多人都认为待汉武帝驾崩之后,皇位必然会由其他藩王来承袭,于是纷纷跑去讨好汉武帝的叔叔淮南王。

淮南王在自己的封地那可是有着不错的名声呢。他召集了众多文人在身边,每日都醉心于对文学的钻研探讨之中。正因为淮南王这般痴迷文学的爱好者形象,连汉武帝也对这位叔叔格外喜爱,还时常与他通过书信进行往来交流呢。

值得一提的是,淮南王在为人处世上十分谦和,对待大臣们的态度极为友善。并且他还很大方,时常会赠予大臣们丰厚的礼物,这般行事风格着实令人称道不已。

淮南王向来善待文人,对待大臣也极为友善,而且皇帝对他也颇为喜欢。在众人眼中,这淮南王可不就是妥妥的下一任皇帝人选嘛。就因为这样,诸多大臣纷纷跑去讨好淮南王,就连汉武帝的舅舅,武安侯田蚡也在讨好者之列呢。

汉武帝掌握大权之后,田蚡得以出任丞相一职,其地位极为崇高,手中权力颇重,行事颇有呼风唤雨之势。鉴于汉武帝多年都未曾有子嗣诞生,在这样的情况下,田蚡便动起了未雨绸缪的念头。

曾经,田蚡不辞辛劳跑了老远的路去迎接淮南王,公然对其阿谀奉承道:“大王可是皇帝的近亲,向来声名极佳。日后要是皇帝归天了,那继承皇位的,除了大王您还能有谁呢?”

之后,淮南王的阴谋被戳穿。汉武帝得知田蚡曾刻意讨好淮南王这一情况后,不禁气得恨恨不已,怒声道:“倘若武安侯尚在人世,定要将其满门抄斩!”由此不难看出,对于大臣与诸侯相互勾结的这种行径,汉武帝心中是极为憎恶痛恨的。

在搞定了诸侯王之后,对于那些分割出来的列侯,刘彻可没表现出丝毫的客气劲儿,同样是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丝毫不留情面。

汉武帝为了减少一部分人,于是开展了一场“酎金夺爵”行动。他专门在列侯进贡的黄金上挑刺儿,不是嫌这个的成色欠佳,就是说那个的分量不够。就通过这样的方式,一大批列侯被削去了爵位。

汉武帝有一位兄弟名叫刘胜,其获封中山王的爵位。据说,这刘胜子女众多,足足生了一百多个呢。而在他这众多的子女当中,有一个名叫刘贞的,还被封作了陆城侯。

在酎金夺爵之际,刘贞的爵位就被他的九大爷给削除了。打这以后,刘贞便从原本尊贵无比的凤子龙孙身份一下子沦为了普通之人。但话说回来,刘贞后来可是有个后代名叫刘备呢,至于这刘备的故事,那可就是另外一码事儿啦。

无论刘备他家的日子过得是何种情形,都不可否认的是,汉武帝所采取的相关举动实实在在地起到了节约国家开支的作用,并且有力地巩固了中央集权,这一点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汉武帝在对外方面,成功将匈奴治理得服服帖帖,使其不敢肆意妄为。于国内而言,他大力抑制豪强势力的扩张,同时对诸侯也加以有力压制,通过这些举措,极为有效地巩固了中央集权,使得统治更为稳固。

像击败匈奴从而打通丝绸之路、抑制豪强、完成削藩、压制相权等等这样的功绩,随便哪一项单拎出来,都足以让别的皇帝凭借它就被视作明君了。然而汉武帝却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凭借一己之力将这些功绩全部都完成了呢。

毋庸置疑,任何功绩的铸就,背后无疑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与汗水。汉武帝便是如此,他做成了诸多大事,未曾让众人付出的心血付诸东流。倘若流血在所难免,那么让鲜血洒在战场上,相较于在妥协中徒耗血汗,无疑要来得更为光彩、更为体面。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