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俣,字叔倩,颍川颍阴人,东汉末年名臣荀彧次子。在魏晋时期,玄学领域成为学术界的一大热点,因此,荀俣投身于玄学的研究和讨论。其中,关于“言意之辨”的问题,成为当时玄学领域的核心议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在这个问题上,荀俣和他的弟弟荀粲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荀粲常常认为,孔子关于性和天道的言论深奥难懂,即便六经仍然存在,但它们不过是圣人思想的皮毛,无法完全理解孔子的本意。
荀俣则反驳说,《易经》中提到圣人立象以尽意,既然如此,那么深奥的言论为何不能被理解和感知呢?对此,荀粲回答道:真正微妙的道理,并非物象所能充分表达。现在说“立象以尽意”,这只限于意象所能表达的范围;而“系辞焉以尽言”,也只限于言语所能表述的表层。由此可见,意象无法表达的深层意义和言语无法表述的更深层内容,实际上是含蓄而不显的。
荀俣无法辩驳荀粲的观点。从这个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魏晋时期的玄学领域,关于“言意之辨”的问题确实引发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这也体现了当时学术界对于玄学问题的研究热情和探讨深度,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学术遗产。
后来,在魏国荀俣官至御史中丞。儿子荀寓仕晋,位至尚书。孙子荀羽,也位至尚书。
参考资料:
《三国志注·列传十·荀彧传》
《荀粲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