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欧洲的控制日渐加深,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起了戴高乐主义的大旗,就在最近马克龙因为欧盟的一项任命而坐立不安。
事情是这样的,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一项任命,将美籍经济学教授莫顿将出任关键的反垄断职位。消息一出欧盟内部一片哗然,引发了马克龙的强烈不满,马克龙立即站出来反对。并且扬言:美国和中国都不会允许类似的事情发生。
马克龙之所以会反对,其中主要的一大原因就是欧盟委员会中这一权重比较重要的职位竟是让一位美国人来担任。令人唏嘘的是,整个欧洲经济学家中找不出一位可以担任这个职位的人选,偏偏在重要的位置上安排美国人入选。倘若欧洲人也能进入白宫,马克龙表示他将对这一任命持开放的态度。显然,两方不对等的架势已经让马克龙第一个跳出来表示反对了。
从另一方面来说,美国的手伸得太远了,这就像是找了一只耗子去监管耗子窝。欧盟的公正开放公平性原则得到了威胁。不过,欧盟这样的事情也不止这一件。
冯德莱恩的上任就是一个例子。不过她的上任正是马克龙自己推举上去的,可谓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从严格意义上说,冯德莱恩是一名德国人,但是她的家庭组成成员全部是美国人。她在欧盟委员会中站住的脚跟是自从上任的时候削弱德国和法国对欧盟的领导力,帮助美国进一步在欧盟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可以说冯德莱恩的处事方式都是向着美国的。
马克龙看见自己的国家在欧盟中的势力在不断地削弱自是十分焦虑。在对外关系上一直奉行的是战略自主的政策。马克龙更加的希望欧盟各个国家之间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再加上马克龙最近一直在高举着戴高乐主义大旗,对美国一直奉行的单边主义进行了挑战。
马克龙是欧盟国家中第一个跳出来与美国相抗衡的。马克龙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他的先行是否真的会掀起一阵浪花?
不管莫顿最终是否会上任,马克龙也会倾尽自己的政治资源,在莫顿未上任期间,进行强有力的干扰。冯德莱恩是个例子,马克龙坚决不会让莫顿成为第二个冯德莱恩。
最终莫顿是否能够上台,就要看各方势力。不过,从侧面也可以看出,就算莫顿不担任此岗位,美国也会找下一个人继续。美国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采取更多的措施继续掌控欧盟。
倘若欧盟也相继成为美国人的囊中之物,那欧洲各国之间的联盟将会变得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