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教育公益:有些声音,可以回响在最遥远的地方

时代与科技 2025-01-10 10:56:59

平安教育公益2024记忆:有些声音,可以回响在最遥远的地方

“希望能代表新疆为国争光,跟世界上最厉害的球员比赛。”喀什市伽师县卧里托格拉克镇第一小学的少年,和新疆很多孩子一样,对足球有一种天生的热爱。踢中场的阿卜杜拉是球队的队长,在学校迎接球队载誉归来的欢迎仪式上,他害羞地夸下了“海口”。

伽师县卧里托格拉克镇第一小学为12名小球员举行盛大欢迎仪式。

伽师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边缘。2024年5月23日至25日,阿卜杜拉和他的11名同学组建的校足球队应中国平安的邀请,远赴广东中山,参加了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的“2024希望工程大湾区足球嘉年华”。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他们从来自全国各地300多名小球员中脱颖而出,荣获亚军。

2024年,得益于持续的公益行动,中国平安总能关注到乡村教育最具体又深刻的需求,逐步实现了教育公益行动的迭代升级,助力乡村少年的全面发展。

跨越山河,少年的夏天与远方

2024年,与阿卜杜拉走向远方的,还有家住高黎贡山区的少年苏晓奇。

“成都不一样,成都有的路在空中,有的路在地下。”初到成都,最让苏晓奇感到惊奇的除了立交桥和地铁,还有大熊猫。“大熊猫原来是食肉动物,后来地球环境变了,它们经过进化,最终只好改吃素食。”

苏晓奇是云南保山施甸县酒房乡平安希望小学的学生。成都之行,是他第一次出远门。2024年7月28日凌晨3点半,父亲叫他起床,他们要连夜下山,翻几座山头,赶往施甸县城,和4位同学老师汇合,坐车40分钟前往保山市,再飞赴成都,与来自青海、云南、贵州等地的23所平安希望小学的115名师生,一起参加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中国平安联合主办的“2024平安希望小学公益夏令营”。

孩子们在操作喷气式飞机模拟器。

在都江堰,苏晓奇和同学们知道了“无坝引水”的古代水利工程;在四川科技馆,他们大胆地探索着VR、机器人、体感跟踪等科学技术。

研学导师张玺芳提问时,要点名举手最快的孩子,苏晓奇和他的同学举手总会慢一点,因为总要多想想,怕自己的答案不够完美。“你怎么想的就怎么去做。只要你们在尽心地做一件事情,别人就会看到你闪光的地方。”张玺芳反复地向孩子们强调,和别人交流观点,比交出完美答案更重要。

随着夏令营活动的深入开展,酒房乡的学生一天比一天活跃,敢于展现自己“不完美”的一面,但收获了答案之外的知识和友谊。苏晓奇不怎么害羞了,向小伙伴炫耀家乡随处可见的山鸡;他的同学黄李涵还认识了一个湖北的朋友,加了微信,“她太社牛了,天天发消息问我上车了没有,睡了吗,吃了吗。”黄李涵有点招架不住这种热情,“我让她以后来云南玩,如果来,第一个看的必须是白孔雀。”

迥异于家乡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与可触可见可探究的科技成果,在孩子心中留下最直接的触动。那些因触动而生发的感动、感想,以及因交流而结识的友谊,被老师鼓励而生发的触动,都成了乡村少年与外界建立正向连接的鲜明契机。

从硬件增添和维护、课程支教、远程培训,到学生音体美等综合素养的提升,中国平安在教育公益的路上,从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及时链接资源、输送机会、搭建舞台,让梦想的种子生根发芽,让友爱的情谊开枝散叶,乡村少年的小世界也随之悄然打开。

互利共生,少年与志愿者的笑脸

“李老师,长大后,我也要去火星看看”。小杰是广东省韶关市乐昌三溪镇平安希望学校二年级的学生,聪明伶俐,但性格内向。在支教志愿者李祥讲到火星的奥秘时,小杰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渴望。课后,李祥主动与小杰交流,并为他量身定制一份特别的礼物——一起观看火星探索历程的纪录片。小杰看完后神情飞扬,大胆地向老师说出自己的梦想。

支教志愿者李祥为孩子们讲授科学实验课。

在随后的科学实验课程里,当了解到中国长征5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以及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时,孩子们激动地惊呼:“我们也登上火星了”!第二天,他们围到李祥身边,手里举着自己的画作,争先恐后地说:“李老师,快看我们画的地球、火星车和卫星!”

“我仔细端详每一幅作品,感受到他们的创造力和对科学的热爱。”李祥说,这一刻,他坚定了继续为这些孩子们传递知识的信念。“一人的足迹无法覆盖大地,但有些声音,可以回响在最遥远的地方。这是我在支教过程中最深刻的体会。”为了达成这次支教心愿,2024年10月,李祥从深圳出发,穿越蜿蜒的山路,历经数小时的车程和400多公里的颠簸,来到粤西北山区。“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我见证了他们的成长和变化,这让我感到无比的满足和骄傲,我也希望自己带去的爱与希望的种子能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高品质的公益行动,本应是互利共生的——既能有效地援助了他人,又能让志愿者获得精神的满足。

“认识自己”是谢禄连给孩子们带来的第一课。这是他自己用业余时间设计的课程,用图片和小游戏,教孩子们认识到底什么样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

2024年10月,平安人寿湖南分公司的谢禄连,作为支教志愿者,从常德驱车四小时赶到石门县太平镇平安希望学校,“来之前我一直在想,以我的学识和认识能够给孩子带来什么?作为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他最需要的是什么?”

面对着一张张稚嫩而又认真的面孔,第一次支教的谢禄连心里并没有把握能否讲好这堂课。不过,孩子们的反应超出了他的预期。下课时雷鸣般的掌声和孩子们主动围上来的询问,让谢禄连如释重负。

上完心理课,学生们热情地请支教志愿者签名。

可能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大山里的孩子,最迫切需要的教育,也许是心理健康及自我防护。

2019年民政部就在《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动员全社会关注、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与发展。

“孩子有了自己强大的内核,良好的心态,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才能走得越来越顺,越来越远。”既是心理咨询师又是保险业务员的谢禄连,对儿童心理健康有着比普通人更清醒的认识。

一个健康的社会首先是儿童能够健康发展的社会。这里的儿童,不仅包括城市的孩子,还包括在更广袤的乡村的留守儿童。

每一次的支教,都是对孩子生命的一次投资。支教老师给孩子们带来的,不只是知识,更多的是陪伴和爱,这种心理抚慰,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他们深知,每一次耐心的讲解,都可能点亮一个孩子心中的明灯;每一次温暖的关怀,都可能为孩子的未来铺设坚实的基石。

平安的教育公益链接各种社会资源,在乡村孩子们的童年种下爱的种子,生根发芽,把大爱传递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尊重差异,打开各种可能

2024年9月的一天,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来到广东恩平市良西镇时,已是一天中太阳最烈的时候。他与种植户邝洪伟戴着草帽走到田埂,查看平安水稻AI助手守护下的水稻田的长势。在马明哲看来,当农民从事的产业的前、中、后期均有托底,不再有衣食之忧时,也就更加关注子女的教育和人生发展。

在乡村教育座谈会环节,分别来自化州市东方红平安希望小学、韶关市乐昌平安希望小学的两位校长分享了最近一年的学生情况。当得知东方红希望小学的教学楼因为历史久远而存在设施设备的困难时,马明哲表示平安将提供公益支持。了解到另一位校长对未来公益支教存在担忧,马明哲坚定承诺,“只要平安希望小学还有一个学生,平安公益支教就会一直做下去”。

孩子就像树苗一样,各种各样的树苗都要蓬勃生长。

2024年是中国平安支教大步跨越的一年。188批次支教行动,221支教队伍,987名志愿者,74所结对支教学校,累计6355课时,冷冰冰的数据背后,是中国平安和它所招募的志愿者们倾情关心民族希望的滚烫之心。

截止2024年底,中国平安在全国已援建119所平安希望小学,累计招募12708名支教志愿者,支教服务时长总计超44.3万小时,并在1039所智慧学校落地实施“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培训乡村教师超2万名,惠及31万余名乡村学生。

好的教育应当打开各种可能。孩子就像树苗一样,各种各样的树苗都要蓬勃生长。实际上,人类的思维和认识方式是多元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念,为我们打开了认识个体差异的新视角。该理念认为,除了传统的言语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每个人还拥有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多种智能。这种理念强调了每个人的独特智能组合,每个人都有不同潜力。

基于对这种理念的认同,中国平安支教行动致力于推动教育公平和全面育人。通过支教活动,中国平安不仅希望帮助乡村孩子获得更广泛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多元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2024年是希望工程实施35周年,也是中国平安践行教育公益30周年。长期以来,中国平安以硬件维护、课程支教、远程培训、夏令营、奖学奖教金等帮扶举措,打造教育公益“五大工程”。从最初的校舍援建,到鼓励学习的“教书”,再到培养素质、塑造人格的“育人”,平安教育公益不断融合“软硬件”,培养乡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更多少年“走出大山”,圆梦未来。

0 阅读:2

时代与科技

简介:新鲜好玩科技干货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