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评社
【沪港通锦囊】亟需让更多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
今年春节复工首周,内地十余省份相继召开「新春第一会」,在万象更新之际鸣响了各地拚经济谋发展的「发令枪」。观察到,不少地方「新春第一会」纷纷聚焦优化营商环境、锚定企业「获得感」。对此笔者认为,此举或有两大方面的因素。
一是受国内外复杂多变环境影响,相当一部分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成本上升、订单减少、融资困难等经营压力。因此,这部分中小微企业迫切需要更加稳定、可预期、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来降低经营成本,从而提升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二是,当前中国经济虽然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但是经济恢复的基础仍需进一步筑牢。特别是消费、投资等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因此亟需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企业的内生增长动力。
纵观全国各地「新春第一会」所释放出来的诸多亮点,上海的「新春第一会」或亮点颇多。其发布的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特别提到要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降低经营成本、优化涉企监管检查、关注「草根经济」等,这些都与民企息息相关。笔者认为,上海之所以连续八年推出优化营商环境,说明上海已经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性任务,并在不断深化和迭代,以更好地适应当前中国经济新的发展阶段和企业现实的需求。
上海持续优化营商举措 值得留意
总体而言,此举对于企业的促进作用是深层次和多维度的。首先,此举有助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因为通过简化流程、减少审批、规范监管等措施,企业可以为此节省大量的时间、资金等成本,未来可以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创新研发和市场拓展中;其次,优良的营商环境亦是激发企业市场活力的重要保障。当一家企业感受到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感受到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的时候,自然会更有动力去创业创新,从而能够推动当地经济更加的繁荣发展;最后,此举还有助于提振上海民营企业的信心,进而推动民营经济在稳增长、促创新、增就业等方面持续发挥出应有的重要作用。事实上,过去七年里,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已经颁布了1101项任务举措。今年行动方案名为《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提升企业感受」更是首次被放在大标题中,由此可见对民营企业的重视程度。
坚持不懈 更好支援民营壮大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
归根结底,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的政策支持和不断的改革创新。事实上,只有坚持不懈地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才能真正让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而为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贡献更大的力量。
作者为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著有《中国韧性》。本栏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