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山版《鹿鼎记》真有那么差?我们会不会错怪了它

解忧书香 2020-11-18 09:19:46

11月15日,张一山版的《鹿鼎记》悄然开播,没有过多的宣传,一开始还不知道,直到在网上看了很多人的评论,这让我也忍不住想去看了一下。

在我想来,会不会是因为之前有了固有印象,所以很多人才会不容易接受其他版本呢?

比如《射雕英雄传》我只喜欢黄日华和翁美玲版本的,《天龙八部》只喜欢黄日华、樊少皇版本的,《倚天屠龙记》喜欢吴启华、黎姿和佘诗曼版本的,《笑傲江湖》是吕颂贤版本的,《神雕侠侣》自然是古天乐和李若彤版本的。

仔细想一想,这自然是我们的第一印象所造成的。

心理学上有首因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

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

所以,对于影视剧来说,当我们有了第一印象,对于某个人物我们就会认定是这种形象。

其实,我们每个读者都是一个独立的导演,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内心会根据书中的描述来想象出人物的形象。

而如果这时候,有了第一版影视剧的影响,内心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起来。

比如我在读《鹿鼎记》原著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陈小春扮演的韦小宝。

比如他大着舌头说话,他摇骰子时候的神气劲,这些不得不说陈小春刻画地都很好。

即使后来又有很多的版本,比如张卫健、梁朝伟、周星驰、黄晓明、韩栋等多个版本,总感觉还是陈小春是最贴合韦小宝。

那这也是为什么隔段时间就会有翻拍的《鹿鼎记》出现,因为对于我们来说,有98版的鹿鼎记,而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可能会更喜欢黄晓明版本或者韩栋版本的。

因为这是第一印象的问题,所以对于翻拍剧还是有一定的市场。

但是,为什么张一山版本的《鹿鼎记》还是遭受这么多的吐槽呢?

在我看来,这是因为导演和编剧犯了“知识的诅咒”。

所谓知识的诅咒就是:当一个人知道一件事后,他就无法想象自己是不知道这件事的。

在张一山版本的《鹿鼎记》里,很多网友吐槽它剧情进展太快,没有铺垫。

原先好几集的内容,在新版里面不到20分钟就全部带过了,这就造成了新版的剧情很不合理。

在98版《鹿鼎记》里,韦小宝是要去救双儿,不小心把茅十八给救了。茅十八答应韦小宝帮他救出双儿,这样子两个人才有了交集,成了生死兄弟。

在新版里面,把双儿直接给删除了,茅十八和韦小宝就见了一面。韦小宝说不定还想去举报他呢,结果茅十八直接就认韦小宝是兄弟。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茅十八居然去青楼吃饭喝酒,这种事情难道不是应该去悦来客栈吗?

总之,张一山版本的《鹿鼎记》,一来因为演员的形象问题,遭受了很多的吐槽,二来就是根本没有把剧本理顺。

导演可能是认为,《鹿鼎记》大家应该都看过,所以没有必要从头铺垫,所以尽快进入正题就好。那这就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看过《鹿鼎记》的观众会认为这剧情太乱,节奏都打乱了。而像00后中没有看过《鹿鼎记》的观众,也会觉得这就像现在经常看到那种搞笑剧一样。

但其实,《鹿鼎记》是金庸老先生特别重要的一部作品,它代表着金庸老先生的武侠观逐步完善。

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历程,在经历“侠之正”、“侠之变”、“侠之疑”等不同阶段之后,终于走向了“侠之反”,继而写出了《鹿鼎记》这部武侠小说史上从未有过的奇书。

《鹿鼎记》是金庸的封笔之作,也可以说是金庸创作的最成功的一部作品,甚至在整个武侠文化史上,它都具有很高的地位。

金庸在《鹿鼎记》的后记中这样写道:“《鹿鼎记》和我以前的武侠小说完全不同,那是故意的。一个作者不应当总是重复自己的风格形式,要尽可能地尝试一些新的创造。在康熙时代的中国,有韦小宝那样的人物并不是不可能的事。”

并且,韦小宝虽然贪财爱赌好色,却最以江湖义气为重。在整部作品中,韦小宝经常自言自语,做思想斗争。他不是凭着男主角光环而所向披靡,而是因为每件事他都前后思量,想过对策。

而新版的《鹿鼎记》已经改成了如今网文中最经常看到的那种男频爽文一样,男主角凭着主角光环,可以口无遮拦,没大没小,似乎处处都告诉观众,我就是主角,我永远都死不了。

不信,你看张一山版的《鹿鼎记》,鳌拜对康熙都可以步步紧逼,可是韦小宝一出来,居然吓得鳌拜立马怂了。

这剧情好像康熙不是皇帝,韦小宝才是皇帝,一个小太监可以对鳌拜任意指责,居然不怕鳌拜用以下犯上来处罚他?这个韦小宝很像是穿越回去的。

总之,虽然对于陈小春版本的《鹿鼎记》有一定的感情,但是张一山版本的《鹿鼎记》要想不被吐槽,还是应该让剧情更合理。堂堂的韦爵爷并不是只会娶七个老婆那么简单!

0 阅读:23
评论列表
  • 2020-11-18 09:29

    出来洗地了。现在的演员不缺钱啊,随随便便演一下他不香吗,

解忧书香

简介:专注热门综艺、影视剧等,大家一起愉快追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