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着走着瘸了,休息休息好了?“间隙性跛行”警示:下肢动脉堵了

安白看健康 2025-03-20 04:10:33

门诊,来了位78岁的老太太。说是最近3个月来,每当走路时走个200来米,就感到左腿酸痛无力,要停下来休息休息才能缓过来,可再接着走一会儿,左腿酸痛无力就又出现了。最近这个月加重了,走100米左右就犯病。老太太既往的病史是高血压。

检查下来,血压190/85mmHg。左小腿、左足皮温减低,左侧足背动脉摸不到搏动,而右小腿、右足皮温正常,足背动脉搏动也是好的。

这很符合医生的判断。因为医生一听患者的症状就有了想法。走着走着就“瘸了”,休息一会儿就好了,再接着走又犯病了,这是 “间歇性跛行”,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的典型表现。

血管超声检查更是证实了医生的判断。超声发现,下肢动脉内中膜增厚伴有斑块形成,左侧股浅动脉中段闭塞,左下肢动脉血流速度减低,心脏超声有了心肌肥厚的高血压心脏病改变。

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也叫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和冠心病、脑血管病一样,同属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之所以出现“间歇性跛行”,是因为下肢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狭窄,在下肢活动需要增加供血的时候供应不上,就出现了缺血发作,下肢酸痛无力,走不了了,跟负荷增加时心肌缺血、心绞痛发作是同样的道理。如果缺血严重,也会发生缺血坏死。

早先这样的情况,严重了只能截肢。现在有了血管介入治疗、手术,就像冠心病,可以冠脉球囊扩张、放支架、搭桥一样,外周血管也可以做,于是,患者被收入了血管外科。

患者入院后做了下肢血管的CTA,结果和超声检查一致。经过术前讨论,医生决定给患者做血管造影,视情况再做处理。

血管造影显示,左侧股浅动脉中段闭塞,局部已经有侧支循环形成,但是腓动脉没有显影。腓动脉就是负责给小腿肌肉供血的。医生多次尝试着把导丝穿过闭塞的血管,然后用球囊扩张血管,使管腔恢复了90%,然后植入支架,患者下肢的血流通畅了。

这次血管堵塞的危机解除了,后续的治疗除了防止动脉血栓,根本的还是要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一种,按现在的说法,是属于“泛血管病”。因为人是一个整体,血管遍布全身,血管病变不会单纯的就是某一个部位。泛血管病里,95%都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可以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闭塞发生缺血坏死,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脑缺血、脑梗死,其他部位也可以。像肾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肾缺血,会导致血压居高不下,肾脏萎缩、肾功能衰竭;肠系膜动脉缺血,就会引起肠管的供血不足,出现腹痛、腹泻、甚至便血,严重时也会肠坏死;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闭塞,就会出现我们这位患者的“间歇性跛行”表现,严重了,也会发生肢体缺血坏死。

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治疗是要降血脂,抗血小板,其他危险因素也要控制。像这位患者的高血压控制得不好,也是发生和加重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之一,因为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另外,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尤其是要戒烟酒。

(原创,版权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