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缺失、反派模糊设定,《蛟龙行动》难再现《红海行动》辉煌!

娱乐焦点秀 2025-02-06 18:12:58

春节档向来是合家欢电影的主战场,但今年,林超贤带着他的全新军事巨制《蛟龙行动》强势登场。这部以核潜艇战争为主题的电影,延续了《红海行动》的热血风格,但也面临着新的市场挑战。

一、硬核升级,林超贤如何打造极致潜艇战?

与《红海行动》聚焦蛟龙小队的陆战不同,《蛟龙行动》将战场转移至深海,以潜艇作战为核心。核潜艇的运作、深海中的对抗、鱼雷与声纳的博弈,使得整个电影充满了紧张感。导演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展现了潜艇战的每一个细节:从潜艇的下潜、上浮,到舰长的一道道指令如何影响战局,甚至是每一次声纳波动、鱼雷发射的时机选择,都让人肾上腺素飙升。

影片最让人震撼的,是一段长镜头,带领观众穿梭于潜艇的各个区域——狭窄的生活区、密布仪表的指挥室、装载武器的弹舱、充满神秘感的核反应堆舱……这一切构成了一座钢铁迷宫,既令人敬畏,也让人不寒而栗。在如此密闭的空间中,蛟龙小队要面对的不仅是敌人的攻击,还有深海带来的无形压力。

二、音效极致,潜艇战的真正杀手锏

相比于陆地战,潜艇战最大的特点是——听觉比视觉更重要。在深海中,战舰、潜艇、甚至是鱼雷的声音,都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蛟龙行动》最大程度地利用了这一特点,将“声音”作为核心战术元素。

影片中,王俊凯饰演的声纳兵成为关键人物。他需要在嘈杂的背景音中捕捉敌方潜艇的微小动向,每一个细微的波动,都可能决定整艘潜艇的生死存亡。导演通过极致的音效处理,将这种紧张感放大到极致,观众仿佛置身于潜艇之中,随着声纳波的起伏而屏息凝神。

三、动作戏全面升级,深海肉搏战更显残酷

林超贤的电影从不缺少高燃动作场面,即便《蛟龙行动》的主要战场是深海,枪战、肉搏战也依然刺激十足。蛟龙小队在执行任务时,不仅要面对敌方潜艇的攻击,还需要深入敌舰内部,在狭窄空间内展开近身战斗。

最令人窒息的一场戏,是队员们潜入敌方潜艇后,遭遇突袭。水下浮动的断肢、弥漫的血雾、随时可能出现的敌人,让整个场景充满压迫感。尤其是“水下肉搏”戏份,因水的阻力让一切动作变得缓慢而危险,每一次出拳、每一刀挥下,都让人捏了一把汗。

四、情感缺失,缺乏触动人心的瞬间

尽管《蛟龙行动》在军事细节和动作场面上做到了极致,但它并不像《红海行动》那样拥有强烈的情感共鸣。《红海行动》取材自真实的也门撤侨事件,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更有战友情、家国情的深度刻画,例如佟莉与张天德之间的情感线,最后张天德牺牲的片段,至今仍让人泪目。

《蛟龙行动》虽然延续了《红海行动》部分角色,例如杜江的徐宏、蒋璐霞的佟莉,但它的故事是架空的,缺乏现实事件支撑,情感落点也相对薄弱。整部电影虽然燃点十足,却缺少能让观众落泪的瞬间。对于春节档来说,这可能会影响电影的市场表现。

五、反派塑造较为模糊,缺乏现实代入感

另一大短板,是反派的塑造。在《红海行动》中,索马里海盗、北非动荡等真实背景,让观众能够迅速代入,并理解冲突的逻辑。而《蛟龙行动》的反派设定较为模糊,是某国将军还是国际恐怖分子?他们为何要引爆核弹制造生态灾难?这些问题都没有明确交代,导致反派角色显得脸谱化,缺少令人信服的动机。

当然,由于中国军事题材的特殊性,电影在反派塑造上必须有所克制,无法像好莱坞大片那样直接点名特定国家。这也让许多国产军事片的反派形象相对模糊,缺乏令人印象深刻的对手戏。

结语:视听盛宴,缺憾犹存

《蛟龙行动》无疑是近年来最硬核的军事大片,深海战场的设定、极致的音效处理、硬碰硬的动作戏,都让人眼前一亮。但与此同时,情感塑造的缺失、反派的模糊设定,以及春节档的市场环境,也让它的票房表现充满不确定性。

如果你是军事片爱好者,喜欢硬核战争题材,这部电影绝对不会让你失望。但如果你期待的是一部既燃又催泪的春节档大片,《蛟龙行动》可能会让你感到些许缺憾。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