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乍暖还寒的初春清晨,淑梅站在周建忠家门口。
这个女人已经有六年没出现在这个地方了,她轻轻地敲着门,眼里满是忐忑和犹豫。
这天的风很轻,却足够将她的声音送到屋内。
门开了,站在她面前的周建忠并没显得多么意外,他就那样平静地看着她。
六年前,她离开时也是这样的一个清晨,只是那时她满脸的不耐和兴奋。
如今,她回来了,却像一棵被风折断了的树,站立不稳,满是岁月的痕迹。
旁人看到这样的场景或许会鼻尖一酸,然而周建忠的心情已不再能让这点感触起波澜。
他只是侧身让出一条路,就像招呼一个久未谋面的朋友。
往事的回忆周建忠心里明白,淑梅还想着能重拾旧梦,但他已不再是从前那个单纯的自己了。
时光和经历让他清楚,很多东西是不可逆的。
六年前,淑梅离他而去,说是去照顾生病的母亲,谁知后来却成了她和“初恋”情人私奔的借口。
他未曾辩驳,因为他知道多年婚姻堆积的情感与信任,已经在那一刻支离破碎。
那些年的回忆如同一场漫长的电影,周建忠细细地回想。
那些他们挑选家具的下午,那些为了女儿学习而节衣缩食的岁月,还有每一个争吵之后的和好,仿佛在时光的游离中有了不同的解读。
一件褪色的小布包出现在他眼前,那是淑梅母亲亲手缝制的,结婚时,她曾说过那是要带着满满的爱走这一生。
人心易变,流水无情。
无法追回的信任淑梅的解释与流泪让人想起很多矫情的电视剧桥段——选择离开,尝尽苦头,终究还是想回头。
周建忠已了然于心的是,信任就像一扇被风雨打湿的窗,纵使再怎么擦拭,也无法让它重现最初的透明。
他曾问过自己无数次,假如时光能倒流,他会不会愿意给淑梅一个机会。
现实中有太多无法言说的不甘和恍惚。
夜深人静时,女儿小雨的声声呼唤在耳边敲击,他终于明白:不是不原谅,而是不可能再付出同样的信任与感情。
为女儿的选择为了小雨,周建忠克制住自己的情绪。
这个女儿是他心里暖亮的那块磐石。
他一个大男人,学着做饭、给女儿洗衣,忙碌却充实。
他告诉小雨,不管妈妈走不走,你的爸爸一定在。
小雨懂事,从来没有多问。
她的聪慧和自立,是周建忠这辈子最大的安慰。
孩子长大了,有一次她轻声问父母重归于好的可能,周建忠无法给出肯定的答案。
淑梅时而来探望,带着水果或是营养品。
她帮小雨补课,尽量做一个“好妈妈”。
在这个过程中,周建忠没有阻挠,但他心里知道,这个地方不会再是她的归宿。
人生如同一场单行道的旅行,过去的事成了永不磨灭的印记,而未来,是由每一个现在所编织的。
女儿高考的发挥让他们有理由欣喜,那种喜悦包裹住了许多往日的阴霾。
不再是三口之家,却团结一心。
在站台送小雨上大学的那天,周建忠看着她的背影渐行渐远。
淑梅说要参加劳务市场的新招工,随后目送女儿搭上前往北京的火车。
小雨临别时,终于对淑梅放下心结。
生活在朝前走,旧事总需要时间来治愈。
周建忠心里明白,也许他可以慢慢地放下那些不甘与难以释怀。
人生往往是这样,一条路走到了尽头未必是结束,而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
不需要再等待什么心动的奇迹,平淡如水的日子也自有它的味道。
有些事,一切顺其自然,经历了便懂得了。
未来或许会有新的相知相伴,或许,会有一个雨夜的晚餐,在不经意间重新开启生活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