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电刺激在神经调控中的应用

亦民评健康 2025-02-01 03:36:31

顾建文

本文聚焦深圳中科华意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经颅电刺激仪,深入探讨其在神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经颅电刺激仪凭借无创神经电刺激技术,通过调节大脑皮层神经活动来改善脑功能。文中详细阐述了该仪器的技术原理、在多种神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产品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神经疾病治疗领域提供全面的参考依据,推动经颅电刺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

经颅电刺激仪;神经疾病;无创神经电刺激;临床应用

一、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神经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也对医疗资源造成巨大压力。传统神经疾病治疗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寻找创新、有效的治疗手段迫在眉睫。经颅电刺激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神经调控方法,近年来在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治疗中备受关注。深圳中科华意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经颅电刺激仪,依托先进的“脑机接口&神经调控”技术,为神经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二、经颅电刺激仪技术原理

中科华意经颅电刺激仪采用无创神经电刺激技术,通过置于头皮表面的电极将低强度电流作用于大脑皮层。这种低强度电流能够改变皮层兴奋性,具体而言,当给予阳极刺激时,可使神经元膜电位去极化,提高神经元的兴奋性;而阴极刺激则使膜电位超极化,降低神经元兴奋性 。同时,电流还能增加突触可塑性,促进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连接或强化已有的连接,增强神经网络的功能连接 。前额叶在多种高级认知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该仪器通过针对性地调控前额叶脑区,有效改善脑功能,为神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临床应用

3.1 脑卒中康复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导致患者出现运动、认知、言语及吞咽等多种功能障碍。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和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在脑卒中康复中均展现出显著效果。

tDCS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多项研究表明,tDCS能够提升患者的远期运动学习能力,增强下肢肌力和活动度,尤其在改善上肢功能方面,慢性期的效果优于急性和亚急性期 。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tDCS也能发挥积极作用,帮助患者提高自理能力。在言语功能康复上,刺激左侧额下回可显著提高名词的命名准确性,治疗失语症疗效显著,阳极tDCS刺激左侧初级运动区还能改善慢性期脑卒中患者的命名能力和日常交流能力,且疗效可持续6个月。低强度tDCS(1mA,每日1次,每次20min)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也有轻度但显著的疗效。

tACS同样在脑卒中康复中表现出色。在运动学习任务中,对M1和小脑半球给予γ -tACS可以增强运动学习记忆;刺激小脑或SMA等脑区能提高患者双手运动功能;Antiphasic 10Hz tACS刺激可增强运动想象任务表现;在运动训练中应用0.75Hz tACS能提高训练有效性 。在言语和认知功能方面,不同频率的tACS刺激能增强健康参与者对语音和噪音的辨别力,改善慢性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言语理解能力 。

3.2 其他神经疾病治疗

除脑卒中外,该经颅电刺激仪还适用于多种神经疾病的辅助治疗。对于脑损伤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经颅电刺激可以调节大脑神经活动,改善记忆力、注意力等认知能力 。在情绪障碍和睡眠障碍的治疗中,经颅电刺激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系统,如增加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释放,缓解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对于自闭症和多动症患者,经颅电刺激能辅助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和注意力集中程度,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

四、产品优势

4.1 无创性与安全性

经颅电刺激仪采用无创技术,避免了传统侵入性治疗可能带来的感染、出血等风险,安全性高。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无需承受手术创伤,减少了身体和心理上的负担,更易于接受长期治疗 。

4.2 便捷性与灵活性

仪器采用WiFi无线连接,患者运动灵活,不受空间限制,可在医院、社区康复中心甚至家中进行治疗,节约了治疗场地。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可同步进行评估测试与其他训练,提高了康复治疗的效率 。

4.3 个性化治疗

该仪器可精细化调节参数,如时间、幅值、电流、频率等,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设计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4.4 操作简便

仪器的操作设计友好,简单4步即可轻松上手,无需专业人员时时看护,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患者的转换效率,便于在不同医疗环境中推广使用 。

4.5 卫生与高效

一次性特殊电极采用特制配方导电液和特殊材质导电棉,导电效果好,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减少了医护人员使用传统电极的维护时间,提高了医疗工作效率 。

五、面临挑战

5.1 个体差异问题

尽管经颅电刺激在多种神经疾病治疗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个体差异明显。不同患者对相同治疗参数的反应可能截然不同,部分患者可能效果显著,而另一部分患者则效果不佳甚至无反应 。这可能与患者的基因差异、大脑结构和功能的个体特性、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合并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如何针对个体差异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5.2 治疗参数优化

目前,经颅电刺激的治疗参数,如刺激频率、强度、部位和时长等,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不同研究和临床实践中采用的参数差异较大,这使得治疗效果难以准确评估和比较 。缺乏标准化的参数体系,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发展。需要通过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深入研究不同参数组合对不同神经疾病的治疗效果,建立科学、规范的治疗参数标准。

5.3 作用机制深入研究

虽然经颅电刺激的基本作用机制已有所了解,但在细胞和分子层面的作用机制仍有待深入探索。例如,电流如何精确调控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代谢,如何影响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以及如何与大脑内复杂的神经网络相互作用等问题,尚未完全明确 。深入研究这些机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经颅电刺激的治疗效果,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5.4 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

经颅电刺激目前常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如何与药物治疗、认知训练、物理治疗等其他治疗方法有机结合,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是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同治疗方法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合理的联合治疗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避免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协同效应。

六、未来展望

6.1 精准化治疗发展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神经影像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实现根据患者的基因信息、大脑结构和功能特征,制定高度个性化的经颅电刺激治疗方案 。通过精准定位大脑中的病变区域,选择最合适的刺激参数,实现对神经疾病的精准治疗,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6.2 拓展应用领域

目前经颅电刺激仪已在多种神经疾病治疗中取得一定成果,未来有望拓展到更多领域。例如,在预防神经疾病方面,对于具有神经疾病遗传风险的人群,通过早期干预性的经颅电刺激治疗,可能延缓或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健康人群的认知提升和大脑保健方面,经颅电刺激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如提高记忆力、注意力和创造力等。

6.3 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颅电刺激技术将不断创新。未来的仪器可能会具备更高的刺激精度、更丰富的刺激模式和更智能化的操作界面 。同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治疗过程的实时监测和自动调整,进一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6.4 多学科融合发展

经颅电刺激技术的发展需要多学科的融合,包括神经科学、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 。通过跨学科的合作,能够深入研究经颅电刺激的作用机制,开发新型的电极材料和刺激技术,优化仪器设备的设计,推动经颅电刺激技术在神经疾病治疗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七、结论

深圳中科华意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经颅电刺激仪在神经疾病治疗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应用价值。通过无创神经电刺激技术,该仪器在脑卒中康复以及多种神经疾病的辅助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具有诸多产品优势。然而,目前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多学科的融合发展,经颅电刺激技术有望实现精准化治疗,拓展应用领域,为神经疾病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1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