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昆明的天空阴沉,乌云密布,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蒋介石的一封密令,划破了天空的宁静。
关键时刻,卢汉比蒋介石的亲信更早一步得到了这封密电,看了内容,卢汉的心中充满了震惊和不安,很快,他想到了对策,救下了九十余人。
这份密电是什么内容?卢汉是怎样应对的?
蒋介石的密杀令1945年,卢汉成为新的云南省主席,表面风光,实际如何只有自己知道。省主席听着好听,却没有实际的军权。
当时,卢汉的表兄龙云被软禁,两人曾经一起学习,还是亲戚,关系密切。看到龙云的下场,卢汉感觉休戚与共,唯一的想法只有积攒力量,保全自己。
政治局势上,国民党节节败退,大失民心,各地的将领,要么失败被俘,要么反叛起义。存留的军队人心涣散。
卢汉和蒋介石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表兄龙云时常让人送来嘱托,让卢汉尽早起义。
1949年,国民党接近战败的边缘,眼看局势越来越动荡,蒋介石态度更加敌对,在昆明进行了大规模的搜捕行动,企图把地下共产党人一网打尽。
蒋介石搞这一出,除了想对我党造成致命打击,更是想要阻止卢汉投靠共产党,确保云南地区的稳定。
沈醉当时是蒋介石的亲信,听从命令抓了400多个人,列出了累计200人的枪决名单,向蒋介石请示下一步的行动。
蒋介石也够心狠手辣,迅速发电报给沈醉,回复了八个大字“情有可原,罪无可逭”。表面上,似乎留有余地,实际上,暗含杀机。
但老蒋没预料到的是,卢汉抢先看到了密电的内容。
智慧救众人卢汉看着密电上的八个字,心中涌起一股寒意,自己一旦执行此令,就等于是千古罪人了。
卢汉知道自己必须做出选择,这个选择,将会影响无数人的命运,包括自己。深吸一口气后,卢汉决定暂时扣留这份密电,不让冷酷的命令立即执行。
该怎样解救被抓捕的人呢?卢汉想到了求助于李根源,李根源不仅曾指导过朱德,还担任着省政府的高级顾问。
李根源被迅速请到了卢汉府上,卢汉告知了蒋介石的具体指示,希望商量出救人的对策,能帮一个是一个,要能全解救,最好!
李根源沉思片刻,在电文上做了个标记,将其递回给卢汉,卢汉接过一看,发现八个字已被颠倒为“罪无可逭,情有可原”。
经过改动,电文的含义就完全变了,虽然罪责难逃,但按情理都是可以理解原谅的。这一改变,使得原本的死刑命令变得含糊不清,为被捕的人士争取了生存的机会。
卢汉心中赞叹不已,随后,他将修改后的内容交给译电员,命令重新翻译后发给沈醉。
收到信息的沈醉感觉出了一丝古怪,但又无法直接向蒋介石求证,随即向保密局长请求协助。
保密局长把名单减少到了90人,自以为做出了让步,卢汉肯定会同意。结果,名单一递上去,就吃了个软钉子。
卢汉说,90人实在太多了,都没有啥证据,大家怎么可能信服呢?
不久后,李宗仁要来访问,李宗仁本来就和蒋介石不和。来到云南,卢汉好生进行招待,还趁机提到了名单的事情。
知道国民党已经是强弩之末,李宗仁马上给了批示,抓捕的人,由卢汉从轻处理即可。
就这样,云南释放了所有被抓捕的人,当时蒋介石不知道,自己的电文内容是如何被颠倒修改的。
领导云南起义1949年4月,解放军渡过长江,南京解放了。蒋介石跑到云南一趟,建了个反共的大基地。同时,老蒋还派人监视卢汉,生怕他造反。
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国民党大势已去。
蒋介石依旧没有放弃挣扎,召集驻扎在云南的一些将领到重庆集合,商谈重要安排,反倒给卢汉留下了起义的时间和空间。
12月一个宁静的深夜,在昆明的卢汉公馆内,西南军政长官张群,正焦急地在反复尝试打电话,希望与蒋介石连线。
张群号称蒋介石手下的“智多星”,但他并没意识到电话线已被切断。突然,两名警卫冲入,告诉他,卢汉已经抵达五华山,宣布云南起义。
张群震惊至极,一时无法接受,瘫坐在沙发上,久久难以起身。
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很快收到云南起义的消息,给卢汉发送了电报,对他的明智决定赞不绝口。
六个月后,卢汉到了北京,有幸与毛主席会面。毛主席不仅称赞他是抗日英雄,还说他起义立了大功,保了人民,是“黄花晚节香”。
卢汉在关键时刻,有智慧,有决断,值得我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