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正式发布了,关于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的紧急通知。
这个通知中,明确告诉了大家,根据海关总署的相关规定,“集成电路”原产地按照四位税则号改变原则认定,即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
不管是已封装的,还是未封装的,以原产地“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为准。
为什么要有这个原产地认定规则?熟悉最近关税大战的人应该清楚,因为为了反制美国的关税霸凌制度,我们对原产于美国的商品加征34%+50%=84%的关税。
而芯片产品因为比较复杂,它里面有众多的环节,众多的元件,涉及到晶圆、制造、封测等,所以怎么认定它是不是原地产美国,也要有相应的规则。如今就是将这个规则定了,那就是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
我觉得这个规则一出,真的就击中了美国芯片制造的“七寸”了。
我们知道美国芯片品牌占领了全球50%左右的市场,但是其芯片制造产能只占到全球的10%左右,也就是说美国的这些芯片中,有80%是在美国之外的地方制造的,所以美国芯片产业空心化严重。
所以这些年,美国一直在努力的发展芯片制造产业,从拜登到特朗普都是如此,邀请全球知名的芯片企业,到美国去建厂,去生产芯片,提高美国的芯片制造产能,为此拜登搞了一个530亿美元的芯片补贴法案,也是为了发展芯片制造业。
在补贴下,台积电,三星跑美国建设芯片厂,英特尔、格芯等扩产,其实都是为了发展美国芯片制造产业。
但是,问题来了,随着中国的半导体原产地认定规则发布后,意味着美国制造的芯片进入中国市场需要加征84%的关税,这没有任何一家芯片企业承受得起,没有谁的利润能高达84%吧。
可能有人就说了,中国加中国的,那就不卖给中国就行了。
但是我们也清楚,中国是全球芯片进口大国,每年进口的芯片,占到了全球芯片规模的65%左右,比如上图所示,可以看到这些年以来中国的芯片进口金额维持在4,000亿美元左右。
可以想象得到,这些芯片企业,有多么的依赖中国市场。
所以如果他们在美国制造芯片,再卖到中国来,因为高关税,那么这个商业模式就玩不下去了,而为了避开这个关税,他们就必须在美国之外的地方来制造芯片。
基于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请问这些芯片企业们,还敢在美国制造芯片吗?既然不敢在美国制造芯片了,但美国芯片制造产业还能发展得起来吗?这不就是釜底抽薪,打中了美国芯片制造产业的“七寸”了么?
其实中国也没要求他们一定到中国来制造芯片,只要不在美国就行。这下估计台积电都有点懵了,台积电可是计划投1650亿美元,到美国建厂的,到时候没有客户敢找它流片代了,投资不就是打水漂了?
优秀[点赞],就应该这样精准阻击,效果也是加倍的好.
打蛇打七寸,看你制造业怎么回归!
我们自己芯片消费不多,
下一个干美国波音 !
其他的都可以参考“原产地”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