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老张头弓着身子在地里转悠,随手抓起一把泥土,捻了捻,像是摸出些名堂。
"蒜地闲着?
可惜了,这间隙还能长点别的。
"他指了指蒜苗之间空隙的香菜苗,笑眯眯地说:"多一趟手工,多一份收成,这账算得划算啊。
"对于很多人来说,蒜地就该专心种蒜,但在老张头看来,田垄间那些“边角料”,照样有大用处。
蒜苗间隙里的秘密土地休息半年,无形中就少了半年收益。
老张头心里清楚,蒜苗从秋播到春收,中间需要半年时间,但它们之间的间距足足有二十公分,这块空地可不是白给的。
如果能合理利用,不就是多一份收入吗?
过去,老张头试着在蒜垄沟里撒过香菜种子。
方法很简单,当蒜苗长到十五公分高时,香菜种子刚好可以播下去。
香菜的生长期很短,四十天左右就能采收,正好赶在蒜头膨大之前处理掉,既不耽误蒜头长个儿,也能在原本闲着的地里“种出”一份新收成。
那一次,试种的半亩地里,香菜就多赚了八百块钱。
一亩蒜地,收入翻倍,这事听着平常,却不简单,全靠老张头的这一双“会算计”的眼睛。
巧妙利用蒜苗生长周期香菜和大蒜能和平共处,依靠的是作物生长特点上的“错峰搭配”。
蒜苗的生长周期长,早期成长较缓,而香菜前期耗水量较大,但正好避开了一段时间蒜苗的高耗期。
比如,香菜苗期需要充足水分,而这时候蒜苗刚好处于休眠期,“不抢地盘,更不争水肥。
”等到香菜长到可以收割的高度时,蒜苗正开始“抽条”,两者好像一前一后排队吃饭,井然有序。
更妙的是,蒜苗的辛辣味还能自带“杀虫功能”,避开一般香菜种植中常见的虫害麻烦。
周围地里种香菜的农户,撒药忙个不停,老张头却靠蒜的味道省下不少力气,这点让别人听着都很羡慕。
"人家香菜是用药水伺候,我家香菜靠蒜叶护着,省钱还省心!
"他一边说,一边满意地看着那些嫩绿的香菜叶子。
多年来的实战经验总结当然,不是什么地块都能照搬这个方法。
为了种好这一亩地,老张头折腾出来不少经验,比如香菜种子的选择。
他特别看中那种耐寒品种,叶柄发紫、还粗壮的香菜苗格外受欢迎。
种之前,他都会用温水提前泡种,这样出苗又快又齐。
除了前期种得好,还有关键的后期采收,采收前十天,必须控水。
老张头说,“控制好了,香菜不光根好、口感好,那股子特别的香味,还能比一般香菜浓上三成!
”
这种香菜在集市上相当抢手,菜贩子闻着味儿就全包圆了,几乎抢都抢不到。
老张头乐呵呵地说,地里这些事儿,看着简单,其实比孙子的小学算术题还复杂,少算一笔,就可能亏大把。
不过,这方法也并非适用于每个环境。
如果是南方常年湿润的地区,为了避免雨季积水,可能需要额外建高垄、挖排水沟,并且特别注意播种时间。
香菜在冬季霜冻之前必须采收完,这一点需要尤其注意。
另外,成本上并没有增加多少,除了购买香菜种子外,其他像肥料、水这些,完全靠现成的资源就能搞定。
算下来,半斤香菜种子不到十块钱,但能种两分地,这笔投资,怎么看怎么划算。
结尾的时候,老张头总是喜欢叼着他的老烟杆念叨:“农民得会记账,地里的学问,比账上的还大。
”他那一亩地,像是地头上的一本“土账本”,看着不起眼,但藏着他几十年的智慧。
或许,很多人眼里的“边角料”,在老把式眼里就是条新道道儿。
如果你家的菜地冬天也闲着,不妨试试老张头的法子,撒把香菜籽,明年这时候,说不定饭桌上的香油拌菜,就多出一份来自自家地里的清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