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分封天下如此公平,为何天下诸侯还要群起反对?
世人皆道项羽分封天下公平有序,十八路诸侯各得其所,可谓是天下共治的大好局面。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看似公平的分封之下,却暗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门道。有人说是因为刘邦被封到偏远之地心生不满,也有人说是田荣因私怨被排除在外愤而造反,更有人说是项羽心存私心,处处提防诸侯。但真相究竟如何?为何短短一个月后,就有诸侯纷纷举兵反叛?这其中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看看这场轰轰烈烈的分封大戏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玄机?
一、项羽的分封格局
公元前206年冬,咸阳城内,项羽正襟危坐,身边围坐着各路诸侯。这一天,他要在这里宣布一个影响整个天下的重大决定。
"天下共分,以功定封!"项羽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这句话,让在场的诸位将领们神色各异。
项羽首先宣布了自己的封地——西楚霸王,都城彭城。这个选择绝非偶然,彭城不仅是项氏家族的根基所在,更是控制中原、制衡各方的战略要地。东连齐地,西通中原,南达楚国,北接燕赵,可谓位居天下腹地。
有趣的是,项羽并未像秦始皇那样追求大一统。他将天下分为东西南北四大区域,每个区域都布置了自己信得过的重要将领。
在北方,项羽安排了多位前秦将领坐镇。章邯被封为雍王,都城废丘;董翳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这三人皆为秦朝降将,项羽此举看似宽宏大量,实则用心良苦。这些降将既无根基,又无后援,自然会倚重项羽。
东方诸侯的安排更显精妙。齐地共设四王:田都为齐王,田安为济北王,田市为胶东王,臧荼为燕王。四王分治一地,互相牵制,谁也不能坐大。
南方则以吴芮为衡山王,英布为九江王。这两人都是项羽的老部下,忠心可靠。尤其是英布,被安排在扼守长江要道的位置,既可监视南方,又能牵制西边的刘邦。
最令人玩味的是对刘邦的安排。表面上封其为汉王,实则将其置于三面包围之中。北有章邯,南有英布,东有项羽亲军,形成了一个巧妙的包围圈。
这场分封大会持续了整整三日。项羽在分封诸侯时,还特意规定了各路诸侯的兵力限制,更下令各诸侯须定期朝觐,以示臣服。
然而,这看似周密的分封格局中,却埋下了几颗定时炸弹。田荣因与项羽的私人恩怨被排除在外,陈馀和彭越这样的功臣也未得到应有的封赏。更重要的是,有功之臣的军队被强行打散,重新编入各诸侯的军中。
这场分封大会结束时,咸阳城内歌舞升平,觥筹交错。谁也没想到,这看似完美的分封格局,竟会在短短时日内土崩瓦解。诸侯们举杯相庆的背后,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二、表面公平下的暗流
当年在垓下,楚怀王曾向天下诸侯许诺:"先入咸阳者为王!"谁料这句承诺竟成了一场空。
天下人都说项羽分封诸侯公平有序,可细究之下,处处都藏着不平之事。最让人称奇的,莫过于楚怀王的遭遇了。
那日朝会,项羽当众宣布:"尊楚怀王为义帝!"表面上看,这"义帝"之名比诸侯王还要尊贵三分。可项羽紧接着又道:"迁都长沙!"这一迁,可就大有文章了。
要知道,长沙之地远在南方,既无兵力,又无根基。更有意思的是,项羽还派了五千精兵"护送"义帝。这"护送"二字,说白了不过是软禁罢了。
有老兵曾回忆道:"那支护送队伍走得很慢,每到一处都要停留许久,仿佛是在等什么消息似的。"果不其然,义帝还未到达长沙,就在途中遇害,连同夫人一同被杀。
再说田荣的事。在当年攻秦之时,田荣可是冲锋陷阵的大将。有一回,他被章邯的军队团团围住,是项羽的叔父项梁亲自率兵相救。按理说,这份恩情该让田荣世代相报才是。
可项梁在定陶之战中遇难时,田荣的军队就在附近,却按兵不动。后来有人问起此事,田荣只说了句:"兵法有云,不救必死之师。"这话传到项羽耳中,自然是记恨在心。
分封时,田荣眼看着同族的田都、田安、田市都得了封地,唯独自己空手而归。更令他气愤的是,那三人论功劳、论能力都不及他,却因为没有得罪过项羽,反倒得了富庶之地。
再看彭越和陈馀,这二人在灭秦之战中可都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彭越,曾率军斩杀秦军大将李由,夺取了重要城池。可分封时,项羽对他们视而不见,连个小小的封地都未曾赏赐。
有趣的是,这些未得封赏的将领,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曾在关键时刻违背过项羽的意愿,按自己的想法行事。
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封地的分配。那些得到封地的诸侯,几乎都被项羽安排到了远离故土的地方。比如赵歇本是代地人氏,却被封到了远方;张耳是齐国旧将,却被封到了常山。
这般安排,表面上看是打散了各路诸侯的老班底,可实际上却让这些失意之人有了共同的怨气。正如当时有位文士所言:"此非分封,实是分化也。"
就这样,在看似公平的分封背后,一股暗流正在悄然汇聚。那些未得封赏的将领、被迫离开故土的诸侯、受到打压的功臣,都在等待着一个时机。而这个时机,很快就要到来了。
三、隐藏的政治算计
要说项羽最提防的人,非刘邦莫属。当年在咸阳城外,刘邦可是第一个攻入关中的诸侯。按照楚怀王的承诺,这关中之地本该是刘邦的囊中之物。
可项羽偏偏在分封时玩了个巧妙的花招。他表面上封刘邦为汉王,实则布下了一个巧妙的包围圈。
且听老人们讲,当时项羽是这样安排的:在刘邦的北面,安排了前秦大将章邯为雍王,都城就在废丘;在西北方向,又设了董翳为翟王;东边还有英布为九江王。这三人可都不是等闲之辈。
章邯是何许人也?那可是秦朝的老将了,曾经在钜鹿之战中与项羽对垒。虽说后来投降了项羽,但他手下的兵马可都是秦军精锐。项羽让他镇守北方,名为重用,实则是在监视刘邦。
再说这董翳,当年在秦军中也是位赫赫有名的将领。项羽安排他守在西北,看似是防备胡人南下,实则是在为刘邦再加一道枷锁。
最妙的是这英布。英布本是项羽的老部下,忠心耿耿。项羽把他安排在九江之地,正好卡住了通往中原的水路要道。这一招可谓是既防住了刘邦东进,又保住了自己的退路。
有意思的是,项羽对待这些前秦将领格外"优待"。不仅保留了他们的兵权,还赐予他们富庶之地。当时有位老将就说过这样一句话:"项王此举,看似宽厚,实则是在养虎为患啊!"
再看项羽如何安置楚国的旧部。他把自己最信任的将领都安排在了战略要地上。像是在淮河沿岸的几个重要渡口,把守的都是项羽的亲信。
就连粮道也被项羽控制得死死的。但凡运粮的水路要道,都有项羽的亲信把守。这样一来,刘邦就算想扩充实力,也要看项羽的脸色行事。
更有趣的是项羽对待韩王的手段。韩成虽然被封为韩王,可项羽却把他软禁了起来。为何偏偏对韩王如此防范?原来韩地与关中接壤,项羽担心韩成若是与刘邦联手,后果不堪设想。
就这样,项羽在短短数月之间,布下了一个天罗地网。从地图上看,这些诸侯国的分布就像是一张大网,网的中心正是刘邦的汉中之地。
可天下事往往就是这样奇妙,项羽的这番算计非但没有困住刘邦,反而让那些被分散的诸侯暗中结盟。正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那些被项羽安排在关中周边的诸侯,反倒成了日后刘邦的助力。
四、不为人知的秘密联盟
世人只知田荣在分封后第一个举旗造反,却不知在这表面的叛乱背后,早已暗藏着一张错综复杂的联络网。
那是在分封大会结束后的第三天,齐地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据当时的商人回忆,一支不起眼的商队进入了临淄城。这支商队看似普普通通,但领头的竟是陈馀的心腹。他们带来的可不是寻常货物,而是一封密信。
这封信很快就传到了田荣手中。不久之后,田荣派出的使者就在半夜秘密拜访了彭越。当时彭越正在整顿军队,对外声称是遵照项羽的指令,可实则是在为将来的大事做准备。
更有意思的是韩信的举动。这位日后被称为"兵仙"的奇才,在项羽分封时并未得到任何封赏。可他并未像其他人那样愤而离去,反而主动投奔了刘邦。
有个老兵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那时候我跟着韩将军,常看见他半夜里在营帐中研究地图。地图上标注的,都是各路诸侯的驻军位置。"
这些秘密的联络并非偶然。当时在彭城一带,就有不少商人看见过携带密信的信使来来往往。这些信使打着做生意的幌子,实则是在为各路诸侯传递消息。
最令人称奇的是魏豹的做法。这位被封为魏王的诸侯,表面上对项羽唯命是从,可暗地里却在打探各路诸侯的动向。他派出的探子遍布各地,专门打探项羽军队的调动情况。
有史料记载,在田荣起兵前的一个月里,齐地的盐商突然活跃了起来。这些盐商走街串巷,不仅做买卖,还打探各地的军情。后来才知道,这些盐商中有不少是田荣的密探。
刘邦这边的动作也不少。他派出的使者频繁出入关中各地,表面上是在处理政务,实则是在笼络各地诸侯。韩信就曾说过:"要想成大事,光靠一家之力是不够的。"
最有意思的是各路诸侯联络的方式。他们用的暗号就藏在普通的商品中。比如,装盐的车上若是插着一支红布条,就说明有紧急军情;若是插着黄布条,则表示可以按原计划行事。
就这样,在项羽的眼皮子底下,一个庞大的秘密联盟悄然形成。这些被项羽分化的诸侯,反而因为共同的利益走到了一起。日后的历史证明,正是这个秘密联盟,成为了撼动项羽统治的重要力量。
五、分封大计的致命缺陷
细看项羽的分封之策,那些看似细微的疏漏,却成了压垮霸王的最后一根稻草。
且说这功劳与封赏的失衡。在楚军中,曾有一位叫樊哙的将领,此人在攻打咸阳时立下大功,可分封时却连个小小的封地都未得到。有意思的是,樊哙的上司刘邦倒是封了个汉王,可手下的功臣们却都成了无封无地的闲散人员。
再说项羽对待降将的手段。章邯、董翳这些前秦将领不但未受惩罚,反而得到了富庶之地。当时就有楚军老卒议论:"我们在关外打仗时,这些人还在给秦军效力,如今反倒比我们过得还好!"
更令人不解的是对待同族的手段。在齐地,项羽竟分封了四位姓"田"的诸侯。这四人既无显赫战功,又无特殊才能,却占据了齐地最肥沃的土地。反观真正立下战功的田荣,却因为私人恩怨被排除在外。
地域分配上的漏洞更是处处可见。项羽将刘邦封到汉中,看似是要将其困在偏远之地。但他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汉中虽然偏僻,却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
有个老兵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话:"汉中这地方啊,北面有秦岭为屏障,南面有巴蜀为依托,东边还有汉水可以通航。这哪里是关进笼子,分明是给人家一个筑巢的好地方!"
最致命的是项羽对待楚怀王的方式。当年在定陶,楚怀王可是许诺"先入咸阳者为王"。可项羽不但违背诺言,还将楚怀王迁到偏远的长沙,后来更是暗中除掉了这位名义上的共主。这一举动,让天下人都看清了项羽的为人。
在军队编制上,项羽也犯了个大错。他将各路诸侯的精锐部队都打散重组,妄图削弱诸侯的实力。可这些被拆散的将士们,反而对新主子没有多少忠诚可言。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对待功臣的态度。那些在灭秦之战中冲锋陷阵的将领,不是被贬到边远之地,就是干脆不得封赏。反倒是一些投机取巧之辈,得了富庶的封地。
就在分封大会结束后不久,各地就已经暗流涌动。那些未得封赏的功臣们纷纷打起了小算盘,那些被迫离开故土的诸侯也开始谋划着回归。更有甚者,一些诸侯已经开始暗中联络,准备起兵造反。
项羽的这场分封大会,表面上看是公平合理,实则处处都埋下了祸根。那些被忽视的细节,那些被轻视的将领,那些被打破的承诺,最终都成了反噬项羽的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