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俄媒详解中国六代机歼36的设计和作战运用

墨斗鱼纪事 2025-04-17 10:12:02

虽然大家都知道中国正在搞第六代战机,但歼-36和歼-50突然出现还是让人挺吃惊的。一方面,大家都没想到,中国竟然能抢在美国前面亮出这种新型战机,要知道美国可是最先琢磨第六代战机的。另一方面,中国这边刚宣布,那边就一下子推出了两款第六代歼击机,这两款战机还是两个不同厂家在竞争中搞出来的。照这么看,2025年说不定就是中国成为国防航空老大的新起点了。

中国成飞公司那款歼-36战斗机,真的是让人摸不着头脑。说到它的设计、性能还有怎么使用,那可真是能让人想破了脑袋。就现在流传的照片和视频来看,歼-36好像是用了那种无尾的菱形设计。一开始看到照片时,大家都觉得它装了两台涡扇发动机,但仔细瞅瞅,嘿,背部竟然还藏着第三台呢。这事儿,真是让人猜不透啊。

跟歼-20比起来,歼-36明显是个大块头。有专家估算,歼-36的长度大概23米,翅膀展开有19.2米宽。反观歼-20,它只有20.3米长,翅膀展开也就12.88米。所以,歼-36最大起飞时,重量可能飙到50到60吨。为啥需要这么重的战斗机呢?它比苏-34还要沉,苏-34满载起飞也就45吨,看起来更像轰炸机,而不是战斗机。但歼-36可是正儿八经的战斗机,它最轻的时候,都跟俄罗斯前线轰炸机的最重时候差不多了。

加装第三台发动机,或许是因为觉得两台涡扇-15的推力不够,但这想法也挺让人琢磨的。要是咱能信中国给出的数据,那涡扇-15的劲儿能有16000千克力,比苏-34用的AL-31F-M1发动机还猛,后者最大也就13500千克力。要是光看力量大小,不管能用多久、稳不稳定,那涡扇-15肯定是更强,两台就足以让飞机飞得好好的,哪怕它是讲究灵活性的战斗机。歼-36选三台发动机的设计挺有新意,这么做的原因可能不光是因为飞机大,还得是为了以后性能上能更上一层楼。说实话,有了这三台发动机,歼-36的电就多得是了,能供得起各种高级航电、传感器,还有强大的电子战系统,说不定还有激光或微波自卫装备呢。这么一来,歼-36就能指挥一群无人机、智能炸弹啥的,成为一款既能自己打又能管得宽的高效远程战斗机。

有人说歼-36就像是战斗部队的指挥中心,它好不好用,电子设备很关键。但其实,要想指挥一大堆无人机,战机得有个超牛的计算能力。而且,要打开那个厉害的双向数据传输通道,能量也得跟上。这些电子设备啊,不光得处理数据、组成传感器或电台网络,还得有冷却设备,不然就得烧坏。歼-36靠发动机发电,每架都能变成个全能选手,干好多大事,比如指挥无人机打仗,还有协调其他有人开的飞机。不过,干这些活儿都挺费电的。

说不定,歼-36或者它以后的型号会装上可变循环发动机VCE。这种VCE厉害的地方在于,它能让每台发动机根据自己的需要转不同的速度,而不是所有发动机都只能一个劲儿地猛转。这样一来,燃油就能用得更省,还能更好地满足各种能量需求。

歼-36的最大起飞重量预计会在50到60吨之间,这比一般的攻击歼击机要重得多。这么大的体格,很可能意味着它的油箱更大,内置的弹药仓也更宽敞,能飞得更远,还能带上更重的武器。咱们大陆主要是想让它的航程更远,最好能覆盖到第一岛链,就是日本、台湾、菲律宾、印尼那一带。这样的话,就算不中途加油,歼-36也能飞得很远,足够覆盖第一岛链了。而且,有了远程武器,歼-36还能打击到第二岛链呢。它内置的弹药仓能装各种弹药,远的像霹雳-17超远程空空导弹,射程超过300公里,还有精确制导的滑翔炸弹、空射巡航导弹什么的。

歼-36的关键作用在于,它是一整套庞大空战体系里的核心环节。这个体系里头,会有各种型号的无人机,说不定还有个头不小的,快赶上小型有人驾驶歼击机那么大了。给这60吨重的大家伙装上第三台发动机,目的可能是想让它动起来跟苏-35一样灵活,还能飞得更远、更快;又或者,这多出来的发动机能用来发电,供给那些最新的超远程雷达、电子干扰设备和定向能量武器,还能确保对无人机的指挥顺畅无阻。

不少媒体都注意到了飞机顶部多了一个进气道。我专门请教了一位干了32年飞机制造的老专家,他听了后觉得这个想法挺新奇。要是中国真这么做了,那肯定是技术上有大突破,因为其实用现有的两个进气道给第三台发动机供气也不是难事,还更简单呢。但关键是,中国显然想要的是个能独立运作的第三台发动机。那如果这第三台不是普通的涡喷发动机,而是冲压发动机呢?要知道,“氧-煤油”这种搭配在航天发动机上已经很常见了,从“联盟-2”到“猎鹰-9”都在用,加上氟或戊基氧化剂,能让推力猛增到3500米/秒。不过,启动冲压发动机还得靠外部点火。难道说,这是一款装备了两台涡喷发动机,外加一台火箭发动机的战斗机?

中国把歼-36看作是一款能够穿透任何防空网并执行打击任务的原型战机。那它究竟怎么穿透防空网呢?方法有不少。它可以采用最新的隐身技术,让敌人的雷达找不到,悄悄接近攻击目标。或者,歼-36还可以凭借超强的机动性,结合地形跟踪技术,始终躲在雷达探测范围之外。不过,要让这个60吨重的“飞翼”长时间贴着地面,在15到20米的高度飞行,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

能不能在那些防空“保护罩”的最上面飞过呢?就是在50到60千米的高空。咱们拿俄罗斯很棒的S-400系统来说吧。它最牛的40N6E导弹,能打到的高度也就30千米。再看看美国的“爱国者”地空导弹,才20千米。美军的标准-6导弹,上限也就33千米。不过标准-3是个特例,它能飞到同温层外面去拦截,用的是红外导引头,速度快,飞得高,最高能到250千米。但这标准-3主要是用来打弹道导弹弹头或者轨道上的卫星这种按路线飞的目标的。要说它能不能打下那种机动性很强的目标,因为没有试验过,所以现在还不清楚。而且美国的标准-3拦截弹数量很少,还特别贵,根据不同的款式,一个就要1800万到2400万美元。

美国在应对这类攻击时办法不多。要是飞机在50到60千米的高空飞,因为还在大气层里,机翼还能派上用场。要是用上火箭发动机,说不定能躲过任何防空系统。

歼-36的一种应用策略——如何穿透航母战斗群的防空网。为啥挑航母战斗群下手,原因摆在那儿。中国没公开说美国是最大的对手,也没打算派舰队去美国那边“看门”,但美国军舰横渡太平洋去帮台湾,这事儿挺真切。战机这么出击,意义在哪儿?关键在挑啥目标。弹道导弹,听着就吓人,想拦住弹头可不容易。不过,弹道导弹都得靠坐标定位。等它穿过大气层,到了快落地那会儿,弹头上的导航系统就很难使上劲儿了,速度快就是这个代价,不然导弹的威力就得打折。比起弹道导弹或者巡航导弹,飞机去收拾那些个大块头、还会动的目标,可能更管用。要是美国海军支援台湾的航母战斗群,嗖嗖地以25节速度往前冲,还老变着法子躲导弹,弹道导弹就不一定好使了。防空系统打亚音速巡航导弹还行,超音速的就有点难了,而且超音速巡航导弹现在还不多。像俄罗斯那个“缟玛瑙”导弹,超音速的,数都数得过来,高超音速导弹的效果嘛,现在还两说着。

航母真的很难被打沉,但想让它滴水不漏地防御也是个大难题。想象一下,从50千米的高空扔下一颗制导炸弹,那感觉肯定很带劲。这种炸弹飞起来好控制,又难拦截,小巧玲珑,雷达反射面也小,往下冲的速度快得惊人。而且,它不会像从太空砸下来的弹道导弹弹头那样烧得滚烫。所以,用同温层火箭飞机带上制导炸弹或者导弹,这办法确实挺靠谱。

火箭飞机有个挺棒的特点,那就是能反复用。不像弹道导弹或者巡航导弹,它们就像单程车票,一发射出去,要么就去执行任务,要么就自己报废了。但战斗机就不一样,它能调整目标,飞到别的空域,瞅准时机再动手。这事儿飞行员干起来比导弹的计算机系统可强多了,因为导弹没法儿等,也没法儿琢磨。你瞅瞅俄罗斯的“圆锤”弹道导弹,一颗就得1000万美元。还有那“伊斯坎德尔”,300万美元一枚。再说说“口径”巡航导弹,也得50万美元。相比之下,那些激光或者卫星制导的炸弹,价格就亲民多了,用起来效果说不定还更好呢。

另一种考虑方式是,歼-36战斗机或许能装备满载自杀式无人机的武器舱。中国在开发这类技术方面相当在行。

没错,关于这三种方案,大家意见不一,但它们都有一定的道理。歼-36目前还只是处于原型机阶段,但它展示了中国对未来战斗机的一些想法,未来可能会有很大的改动。中国有句老话,叫“万事开头难”。随着歼-36的研发工作不断深入,相关的照片和视频资料会越来越多,质量也会越来越好。日子久了,我们就能解答很多关于这款战机真实性能的疑问了。

0 阅读: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