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特务对陈毅吹嘘:我们略施小计你们就杀了红军师长许继慎

奋发图强噢 2024-11-11 20:53:18

1931年深秋的鄂豫皖苏区,一场令人心痛的悲剧悄然上演。许继慎,这位黄埔一期毕业的红军杰出将领,曾在北伐战争中威震敌胆,却在同年11月含冤而死。更令人愤慨的是,在许继慎遇害后不久,国民党特务冷欣竟向陈毅炫耀道:"我们略施小计,你们就杀了许继慎。"然而,这位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的死亡,真的是国民党反间计得逞的结果吗?事实上,这背后牵涉着一连串错综复杂的误会与"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从皖西地区的政治纷争,到蒋介石的策反企图,再到"AB团"案件的牵连,最终导致张国焘对许继慎产生严重成见。光山县白雀园的那个深秋,见证了这位革命英烈的最后时刻,他的爱人王望春也在此期间惨遭杀害。

烽火岁月铸就英雄传奇

二十世纪初的安徽六安,正值军阀混战、列强入侵之际。1901年,许继慎就在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诞生。

动荡的时局激发了许继慎投身革命的决心。1924年,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追求民族解放的先驱者之一。

为寻求救国之路,许继慎走进了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黄埔军校。在这所革命军事学府中,他成为第一期学员,接受了系统的军事训练和革命理论教育。

军校毕业后,许继慎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从排长做起,一步步成长为连长、营长,在战火纷飞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在叶挺独立团,许继慎担任二营营长和参谋长,指挥作战英勇善战。随后,他又被任命为第二十四师七十二团团长,成为北伐军中的一员虎将。

北伐战争期间,许继慎率部队南征北战,屡建战功。他指挥的部队所向披靡,在战场上威震敌胆,为北伐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革命失败后,许继慎辗转来到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工作。这段经历让他对党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1930年,革命形势日益严峻。中央军委派遣许继慎赴鄂豫皖根据地工作,任命他为红一军军长。

在鄂豫皖根据地,许继慎先后担任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皖西军分会主席和第十二师师长等重要职务。他带领部队开展游击战争,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

许继慎在革命工作中表现突出,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战士们的爱戴。他深入基层,关心群众疾苦,带领红军部队开展土地革命运动。

在他的领导下,鄂豫皖根据地的革命力量不断壮大。许继慎率领红军部队,多次打退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保卫了革命根据地的安全。

这位从安徽六安走出来的革命将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他的革命生涯,是那个火热年代的一个缩影。

权力漩涡酿成巨变风云

张国焘初到鄂豫皖根据地时,许继慎正在皖西地区开展革命工作。作为老革命,两人的交情可以追溯到大革命时期,那时的张国焘是中共中央领导人,许继慎是一名年轻的黄埔学子。

在南昌起义前,许继慎在讨伐夏斗寅的战斗中负了重伤,在九江养伤。周恩来和张国焘考虑到他的伤势,让他去上海休养,没有参加南昌起义。

这种正常的革命同志关系在张国焘抵达鄂豫皖根据地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张国焘来到皖西苏区首府金家寨考察,许继慎派政治部黄主任前去接见。

黄主任向张国焘传达了一些信息,说许继慎对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沈泽民和红四军军长旷继勋有不满情绪。这些话引起了张国焘的高度警惕。

在当地走访时,有群众向张国焘反映了许继慎的一些做法。在六安境内,许继慎主张只打击为富不仁的人,缩小了打土豪的范围。

地主与富农时常出入许继慎的住处,有时许继慎还会公开为他们说话。在当时"左"倾路线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这些行为被视为严重的政治问题。

张国焘开始密切关注许继慎的一举一动。他听到更多关于许继慎的汇报,这些信息让他对许继慎的印象每况愈下。

在皖西地区,许继慎的威望很高,不少地方干部和群众都支持他的政策主张。这种影响力引起了张国焘的警觉。

张国焘认为许继慎在皖西地区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政治势力。他担心这种情况会影响到根据地的统一领导。

在处理土地革命问题上,许继慎采取了比较温和的政策。他反对盲目扩大打击面,主张保护一些开明地主和富农。

这种做法与当时"左"倾路线要求的彻底清算地主阶级的政策形成了鲜明对比。张国焘将这些政策分歧看作是许继慎对革命路线的背离。

在一系列的考察和了解后,张国焘对许继慎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原本的同志情谊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严重的政治分歧。

张国焘开始对许继慎的工作进行全面审查。从土地革命到军事指挥,从群众工作到干部任用,许继慎的一切决策都被置于放大镜下。

在这种情况下,许继慎的处境变得异常艰难。他的工作受到各种掣肘,他的意见常常被否决。

皖西地区的政治氛围日趋紧张。张国焘派来的工作组开始对许继慎的政策进行全面清理。

国民党阴谋入局生祸端

一九二九年八月,上海警察局的一次大规模抓捕行动中,黄埔一期同学张际春和彭湃等多位革命同志落入敌手。蒋介石看到了瓦解共产党内部黄埔同学的机会。

蒋介石派遣曾扩清到上海,将张际春保释出狱。而其他被捕的同志,包括彭湃在内,都惨遭杀害。

曾扩清奉蒋介石之命,写了一封意图策反的信给许继慎。信中提到蒋介石对许继慎思念之情,如同父兄对子弟一般深厚。

这封信通过第六期黄埔同学钟俊的关系,设法送到了许继慎手中。信中承诺,只要许继慎回到南京,就会得到最高规格的优待。

许继慎接到这封信后,立即采取了坚决的行动。他毫不犹豫地将送信的特务逮捕,并将人和信一起上交给军部处理。

军部的徐向前和曾中生亲自审讯了这名特务。他们向分局写了一封报告,详细说明了许继慎在这件事情上的表现。

报告中指出,根据许继慎一贯的革命表现,不可能与蒋介石有任何勾结。这封策反信,完全是敌人的一个阴谋。

徐向前还进一步分析说,如果许继慎真的与蒋介石有秘密联系,他绝不会将特务和信件都交给组织处理。这恰恰证明了许继慎的忠诚。

然而,张国焘却对这件事情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看法。他利用这封信,大做文章。

在张国焘眼中,许继慎所领导的十二师多位师团领导和皖西北地方党政领导,都变成了可疑分子。他认为这些人准备带着武器叛逃,准备杀害工农分子和共产党员。

张国焘甚至断定,这些人已经投靠了国民党,目的就是要破坏红军和苏区。他将许继慎及其部下全部列入了"反革命分子"的名单。

国民党的策反阴谋虽然没有得逞,但却在无意中为张国焘清洗许继慎提供了借口。许继慎对组织的忠诚不仅没有得到认可,反而成为了他的催命符。

张国焘开始对许继慎及其部下进行全面调查。每一个与许继慎有关的人,都被置于怀疑之下。

就这样,一封策反信引发的连锁反应,让许继慎陷入了更加危险的境地。他面临的政治压力越来越大。

这场风波还在继续发酵,更大的政治灾难正在酝酿。张国焘对许继慎的怀疑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英雄含冤魂归苍穹处

政治保卫局在调查一起"AB团"案件时,意外牵连出红二十八团团长潘皈佛的妻子。这位在红军医院药房工作的护士,被指控在"AB团"行动中负责投毒和炸毁药房。

在严刑拷打之下,潘皈佛的妻子供出了参谋主任李荣桂。张国焘随后向中央汇报称,李荣桂被捕后轻而易举就供出了许继慎等人。

一连串的指控随之而来,许继慎被扣上了一顶顶沉重的帽子。有人说他故意使红军失败,有人说他把土地分给地主富农,还有人说他吃喝嫖赌、抛弃病号。

这些罪名要么是捕风捉影,要么是刑讯逼供下的口供。但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下,许继慎已无力自证清白。

光山县白雀园,这个在红四方面军历史上令人不寒而栗的地方,即将见证一场悲剧。根据《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烈士名录》记载,当时有75名团以上干部在肃反扩大化中被杀害。

在这75名烈士中,有27人倒在了白雀园。1931年11月中旬,许继慎也在这里含冤而死。

更令人痛心的是,许继慎的爱人王望春也未能幸免。她在英山县城关上河摆被杀害,夫妻二人先后惨遭不测。

在许继慎遇害后不久,国民党特务冷欣见到陈毅时,竟然毫不掩饰地炫耀说:"我们略施小计,你们就杀了许继慎。"这句话道出了这场悲剧的荒谬。

许继慎的死,并非国民党反间计得逞的结果,而是"左"倾错误和扩大化肃反的恶果。这场悲剧不仅夺去了一位杰出将领的生命,也给党的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

光阴荏苒,历史终究会还原真相。2009年,许继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这份迟来的褒奖,肯定了许继慎对革命事业的重大贡献。他的革命精神和光辉业绩,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

在白雀园烈士陵园,松柏常青,静静守护着英烈们的安息之地。许继慎和其他革命先烈的事迹,时刻警醒后人要汲取历史教训。

革命先烈的鲜血没有白流,他们用生命换来的真理启示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武断,永远保持党的纯洁性。许继慎的故事,将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1 阅读: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