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有读者给我留言,让我写写剪秋。
因为之前看《甄嬛传》的时候,对剪秋这个人物没有做深挖,所以,总觉得她是一个形象扁平化的人物,似乎没什么好写的。
而这次,经过大家的提醒,我又去将本剧中有关剪秋的剧情重刷了一遍,果然有了新的发现:原来,看似忠心的剪秋,根本看不上皇后!
01
《甄嬛传》第12集:
皇上带后妃们到圆明园避暑。
四阿哥找到了皇后所在地,把剪秋叫住,说要给皇后和皇上请安。
剪秋虽然拒绝了四阿哥,但是,整个过程中,态度还是很温和的。
返回到皇后身边之后,剪秋看到她在给皇上剥莲子,好心劝慰道:“娘娘,这莲子难剥,仔细手疼。”
说着,她伸过手去要帮忙。
这时,皇后有一个很明显地挡住剪秋的动作,并说:“本宫知道,皇上喜欢吃莲子,就自己剥一些,等一下,好炖了百合莲子汤给皇上喝。”
剪秋随口夸:“娘娘对皇上的真心,真是千金难求。”
话虽然这么说,但剪秋还是没有听从皇后“想要自己剥莲子给皇上”的想法,顺手拿过另一只莲蓬,和皇后一起剥起来。
这个动作说明,在剪秋看来:不就是一些莲子吗?谁剥还不是一样?
皇后的做法显然是一种自我感动。
那皇后为什么会沉迷于自我感动呢?
当皇后自怨自艾“真心又如何?还不是没有子嗣?”
剪秋顺势提到了四阿哥,并强调:“奴婢是觉得,娘娘若觉得膝下寂寞,四阿哥也是一个人选。”
一句“膝下寂寞”不仅是说皇后没有子嗣的事实,而且也表达出剪秋对于皇后的看法:
皇上不常来,皇后又没有孩子,整天被寂寞感包围,只能用“剥莲子”这样的自我感动在漫长无聊的日子里寻找一些色彩和滋味儿。
另一方面,剪秋作为一个奴婢,对生母同样是奴婢的四阿哥是有同情的。
她对皇后说:“四阿哥生母早亡,他孤苦无依,也怪可怜的。”
但这些说法,统统遭到了皇后的拒绝,其根源还是在于:四阿哥生母出生微贱,是皇上讨厌的人。
从这场戏中我们可以看出,皇后的内心极其拧巴。
她既想要通过“剥莲子”感动皇上,又觉得剥多少莲子也不如有个孩子。
而当现成的孩子找上门来的时候,她又挑三拣四。
剪秋看出了皇后的拧巴,但皇后就算再拧巴也是她的主子,所以,只能愣了一下,又无奈地笑来缓解尴尬。
02
《甄嬛传》第14集:
温宜周岁宴结束之后,皇后提到大阿哥弘晖,说弘晖若还在,一定比三阿哥长得高,比三阿哥聪明。
还讥讽道:“三阿哥根本就不如弘晖!”
皇后这话,太难接了。
她的种种表现都在说明,多么想要一个孩子!
但是,大阿哥再好也已经去世了,上次剪秋提四阿哥,被拒绝了,三阿哥又被嫌弃不聪明,那皇后怎么解决“膝下寂寞”这个问题呢?
剪秋无奈,说了句:“娘娘正当盛时,肯定还能再添一位阿哥!”
这话就很敷衍了。
皇后当时已经四十多岁,即便在现代社会也是妥妥的大龄产妇,更何况在普通人十七八岁就生儿育女的封建社会呢?
所以,皇后听完也不禁苦笑出来,觉得这个想法不可实现。
接下来,皇后问了剪秋一个“送命题”:“你是和本宫一起过来的人,皇上对本宫,比之昔年对姐姐,如何?”
剪秋还算聪明,没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其实在纯元皇后进府前,皇上对娘娘您也是极好的!”
这句话似乎戳到了皇后的痛处,她就“嫡出”、“庶出”的问题,说了一大堆,从眼中含泪,说到嚎啕大哭。
整个过程中,剪秋的表情都较为麻木,既没陪着皇后一起流泪,在皇后说:“本宫的头好痛”的时候,也没帮皇后按摩头部,只是轻声唤了两声“娘娘”。
为什么剪秋此处不能共情皇后,不陪着她一起流泪?
因为在大阿哥死后的若干年中,皇后缅怀大阿哥、抱怨自己是庶出的场景,一定上演过很多很多次。
而大阿哥不能复生,皇后是庶出的事实也不能改变。
剪秋从最初积极为皇后想办法,到后来,终于发现:无论做什么都改变不了皇后的“闭环思维”。
所以,她只能一边倾听,一边敷衍着皇后。
03
《甄嬛传》第38集:
颂芝上位。
剪秋给皇后梳头的时候提到,“娘娘,皇上今儿一早就封了华妃身边的一个宫女为答应。”
皇后:“宫女晋封也要从官女子开始,怎么没听皇上说什么时候临幸的?”
皇后这句话里提出皇上此举两个不合理之处:
一、颂芝即便被宠幸,也应该像余氏一样,从官女子做起,而不是一下子就当上了答应。
二、皇上不管宠幸谁,都应该告知皇后一句。
皇后的想法也是剪秋的想法,她附和道:“奴婢觉得,这根本不合规矩。”
没想到,皇后却说:“规矩也是皇上定的规矩,宫里也许久没有新宠了,要封就封吧!”
剪秋听了之后,给皇后梳头的手不由重了一些,疼得皇后大声斥责:“哎呀,你怎么梳的?梳好一点!”
此处,剪秋为什么会揪疼皇后的头发?
有读者问过我:是不是剪秋也想像颂芝一样承宠?
个人认为,不太可能。
颂芝是华妃的陪嫁丫鬟,华妃当时不过二十余岁,颂芝年龄不会比华妃大,正值年轻貌美的年龄,被皇上看上封答应,在情理之中。
而剪秋呢?
她即便不是皇后的家生奴才,而是从在王府开始伺候宜修的,宜修大婚时大概十七八岁,剪秋最小也要十四五岁,也就是说:剪秋顶多比皇后小四五岁。
而现在,皇后年过四十,剪秋也是35+的年纪了。
皇上怎么会宠幸一个年近四十的婢女呢?
因此,剪秋的不满,并不是因为皇后不举荐她承宠,而是因为,她觉得宜修这个皇后当得真是窝囊!
而宜修自己也不争气,妥妥“恋爱脑”,被华妃欺负到头顶上了,不但不还手,还维护皇上,说“规矩也是皇上定的。”
04
皇后这个人,疑心很重。
她不仅祸害眉庄、甄嬛、华妃等人,连自己团队的齐妃、祺贵人、安陵容,也一样算计。
剪秋,是皇后为数不多给以信任的人。
她见证了皇后一路走来的不容易,也知道皇后做了很多“坏事”。
正因为如此,当胧月说“皇额娘推了熹娘娘”,连皇上都对皇后推甄嬛深信不疑。
但只要皇后说她没有,剪秋就相信她是冤枉的。
当皇后因此被禁足景仁宫,剪秋无疑很气愤。
尤其是三阿哥被革了黄带子,赶去做八爷的儿子之后,皇后被刺激得如同疯妇。
一会说皇上素来狠心,一会又说没了三阿哥,还有四阿哥,六阿哥,只要甄嬛死了,她还是唯一的太后。
这里,也有读者朋友曾经问过:
皇后这样说,是不是暗示剪秋去杀了甄嬛?
个人觉得,可能性也很小。
第一、皇后说完这句话之后,剪秋转身出来,就问江福海要毒药:“我要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吗?”
这证明,早在皇后说“甄嬛死”之前,剪秋就有了投毒之心。
第二、皇后恨毒了甄嬛,但也不会糊涂到派剪秋去实名杀人。
剪秋是皇后贴身侍女,剪秋动手等于皇后动手。
皇后到底顾念着皇上,就算要杀甄嬛,可以从长计议,何必这样自掘坟墓呢?
而剪秋的做法就更耐人寻味了。
她要投毒的对象与皇后期许的有本质区别。
皇后被刺激到疯癫的时候,说的只是“甄嬛死”,剪秋却想连六阿哥一并杀了!
这就证明:她并非一个没有自主意识的奴才。
三阿哥废了,六阿哥若死了,皇上就会传位给四阿哥。
——剪秋终究还是希望亲娘也是奴婢的四阿哥继承大统!
另外,剪秋在去投毒之前曾对江福海说过两句话。
“我跟着娘娘这么多年,都没见过她受过这样的屈辱。”
“主子受辱就是奴才无能。”
剪秋的这两句话中包含着她投毒的真正动机。
她自然也知道,这件事一旦做了,不仅自己会死,皇后也会被牵连,搞不好还会丢了后位。
但是,她宁愿将皇后放置于巨大的危险中赌一把,也不想让她再继续守着一个空壳的“后位”憋憋屈屈地活下去。
因为,皇后的屈辱,也是剪秋自己的屈辱。
剪秋为了证明她并非无能,就必须手刃甄嬛和六阿哥,就算死了,也赚一个“忠仆”的名声!
这样看来,剪秋投毒根本不是为了皇后好,而是为了出心中一股恶气!
或者说,为了“自我实现”——实现做一个优秀奴婢的人生目标!
从剥莲子到雨夜提起弘晖,再到颂芝承宠,剪秋对皇后虽然表面顺从,内里却有些许看不上。
她看不上皇后的恋爱脑和自怨自艾,看不上皇后憋憋屈屈过日子。
这些“看不上”、“看不懂”积累在心里太多,时间太久,终究酿出了“投毒”大祸,让皇后坠入了更深的深渊……
阿弥陀佛,一夫一妻制好,事儿少[鼓掌][点赞][笑着哭][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