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历史上,谁的路线方针正确,能够被大家接受,就可以居于领导地位。
对于华国锋而言,虽然毛主席逝世后他掌握实权,但中国接下来“如何走向?”他并没有明确的答案,相反,邓小平和陈云等老前辈,在此后的政策和实践上,都有了很多实在的建议。
比如1978年9月,邓小平从国外访问回来路过东北时就感慨:“要尽快从那件事中走出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此后华国锋也积极听取邓小平等同志的意见,转变党的中心工作,这也足以看出华国锋对老前辈的信任和尊重。
华国锋于1971年才到中央工作,和邓小平虽然不能说亲密无间,但彼此之间也十分尊重,他们之间的不同意见都是非常正确的,他们都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
华国锋在1976年从华国锋同志担任国家领导人到他辞去所有职务,只有短短的5年时间,这在新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不过也正是这5年期间,华国锋同志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76年1月,北京城寒风阵阵,万物萧条,周总理在做了大大小小的几次手术后,于1月8日离开人世。
周总理逝世前,华国锋曾专门去病房打算和周总理说说话,但考虑到周总理的病情,不忍打扰,轻轻退了出去,遗憾没有见到总理最后一面。
周总理逝世后,毛主席先让华国锋担任国务院代总理,至于谁会最后顶上去,当时引起了讨论。
担任总理26年来,周恩来一直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在后面排的几个副总理中,张春桥排在邓小平后面,按理说让邓小平顶上来是板上钉钉的事。
但是邓小平却充分尊重毛主席的意见,也相信毛主席的用人方法。在熊向晖日记中,记载有毛主席和叶剑英的谈话,毛主席说:“小平同志让一让,让华国锋来主持吧。”
周总理逝世后不久,毛主席亲自批示,让华国锋同志担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比起来叶剑英,李先念等老前辈,华国锋确实资历浅,但毛主席既然看重华国锋,也说明华国锋有过人之处。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大地震,百年一遇,唐山有人到北京汇报,说“震平了”,华国锋得知消息后,含泪去毛主席住处汇报。
毛主席已经83岁高龄,加上白内障和各种疾病的困扰,身体一直不太好。
华国锋一方面担心唐山灾区群众的情况,一方面又担心毛主席的身体,去丰泽园的路上十分忐忑。
当把灾区的情况汇报给毛主席时,毛主席却突然失控一般:“快,快代我去唐山看看,一定要安置好群众。”
华国锋在毛主席面前,感受到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无助。
毛主席和周总理风雨同舟几十年,他还没有从悲伤中走出来,7月初,朱德总司令也病逝,毛主席含泪说:“朱毛朱毛,朱不在了,毛也快了。”
随后,华国锋亲自赶往唐山,站在雨中指挥安置工作,他亲口告诉唐山人民:“毛主席虽然病重,但十分担心大家,我就是代毛主席来慰问大家的!”
时间到了8月底,毛主席的身体已经显然吃力,9月9日凌晨,华国锋在人民大会堂开会,突然接到秘书电话,匆匆赶到中南海,毛主席已经离世。
当时正处于复杂环境中,毛主席的后事如何处理?要不要邀请外国元首来北京?毛主席的遗体怎么处理?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华国锋作为领导人当机立断,他决定,第一,请医学院最好的医生做防腐工作,第二,遗体不火化,永远保留下去。第三,开始计划修建毛主席纪念堂,让后世永久瞻仰。
从遗体告别仪式,到追悼会举行,华国锋处理得井井有条,10月,华国锋多次秘密和叶剑英等人商讨,最后一举粉碎了四人帮。
全国人民不会忘记他作出的重要贡献。
两个月后,华国锋召开了全国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他非常直观地指出全国还有一亿人吃不饱肚子,其实看得出来,华国锋对农业还是十分的重视。
有人说,华国锋同志之所以可以在农业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他长期在省、地、县委工作有关系,这些实践让华国锋在这方面十分拿手。
1980年,华国锋同志不再担任国务院总理职务,1981年,华国锋辞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职务。
虽然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但华国锋同志仍然关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鲜为人知的晚年华国锋和邓小平的地位变化,主要是在80年代初,邓小平复出后,开始全面推动改革,逐渐成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邓小平晚年曾对华国锋的领导风格做过深入剖析,他认为华国锋确实是一个好领导,不过缺乏一套独立的思想体系,“两个凡是”的原则是站不住脚的。
其实已经非常客观了,也符合实际情况,但这并不影响华国锋和邓小平之间的情谊,华国锋在工作期间,曾多次询问邓小平,接受邓小平的意见,他们都是在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1990年湘潭县的县长和几个干部一起到北京看望华国锋,华国锋十分高兴,专门接待了他们,说起来湘潭,他笑着说:“湘潭是毛主席的故乡,也是我的第二故乡啊。”
因为华国锋曾在湘潭工作了十多年,他对湘潭的一草一木实在是太熟悉了。
在这几个人中,华国锋一眼认出了韶山区的区长毛世文,他笑着说:“你的母亲是刘秀华吧,我韶山工作时,你的母亲还是劳模呢,我还在你家住过,当时你还小,我还抱过你呢!”
说起来以前的往事,几个人都开怀大笑起来,几个干部也都没有想到,华老还是如此的幽默和乐观。
毛世文记得很清楚,客厅的墙上挂着华国锋手写的工工整整的《岳阳楼记》等古代名作,还有友人送的书法条幅。茶几上,只放着一盆水仙花,那花开得正浓,绿油油的叶子,看起来十分的惬意。
华国锋是地地道道的山西人,抗日战争期间曾参加游击队,是太原人心中的“华政委”,渡江战役后,根据当时政策,华北的干部需要“走一半留一半”,华国锋为了大局考虑,毅然带着妻女南下。
他先是被分配在湘阴县,后来被调入湘潭县。
湘潭县虽有鱼米之乡之称,但在当时来说,湘潭县的农业发展落后,很多群众吃不饱穿不暖,华国锋结合在湘阴工作的经验,积极下乡调研,改进农业发展。
1955年毛主席回到故乡考察时,意外看到华国锋三篇报告,这才注意到原来在湘潭县还有这样一个踏踏实实的干部。
华国锋不仅被毛主席亲自接见,而且还被邀请破格参加中共七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他的人生也彻底被改变。
华国锋因为踏踏实实,实事求是的成绩,显示被调入省委工作,后来1971年被毛主席调入中央,在国务院协助周总理处理日常事务。
华国锋在国务院期间,可以说兢兢业业,曾帮助周总理起草了不少发展农业重视人才的报告,基本都被采纳。
退休后的华国锋,也一点闲不住,在自己的后院种了很多瓜果蔬菜。
每次来京看望华国锋的干部来了,华国锋都会带他们参观一下自己的后院,除了常吃的蔬菜,还有一个偌大的葡萄架十分显眼。
平时招待他们的也都是这些绿色蔬菜,华国锋说:“自己种种菜好啊,平时吃的都健康,你们都尝尝。”
其实大家都注意到,华国锋虽然年过古稀,但乡音未改,一口浓重的山西话显得格外亲切。
此外在饮食上,华国锋也十分简单,作为山西人,他最爱吃的就是各种面食,除了刀削面就是拉面,再加点醋,那叫一个美味。
1996年,70高龄的华国锋同志带着夫人,考察了张家港,昆山,苏州等地,他说自己老了,应该多出来转转的。
华国锋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还好,精神抖擞,神采不减当年。据有关报刊记载,华国锋在苏州考察期间,他的大厨回忆,给华国锋做饭最简单,早上就一个鸡蛋羹一个小馒头,中午加一个白菜和洋葱,其他主食不是刀削面就是酸菜面,最丰盛的也不过一荤一素一汤。
后记1997年邓小平逝世时,华国锋因为年纪大了无法去送别,只能托人送去挽联。
有人说,华国锋是一个特别亲切的人,他爱讲话,爱和身边的人沟通,平易近人。
2007年,华国锋已步入老年,虽白发苍苍,但身体还好,平时可以练练书法,会客厅里的陈设也十分简单,北边的墙上正中央挂着毛主席1961年的工作照,另一边是华国锋自己写的大字“清静”。
如果他和朋友交谈时间长了,秘书就会提醒他,华国锋会自己感觉状态然后说:“今天没大碍,可以再谈一会。”
他一直对年轻人说:“一定要为人民工作,做什么事首先要先学会做人,才能问心无愧。”
2008年8月20日,华国锋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