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开放日说得直白:鹰击-18A,超音速弹道,打的就是美日主力舰

科罗廖夫 2025-04-28 18:14:46

什么叫自信?这就是自信!人民海军成立76周年之际,多个城市举行了海军开放日活动,多款现役军舰向大众开放参观。有人注意到在关于鹰击-18A反舰导弹的介绍上,直接点明这种导弹能以超音速弹道攻击阿利·伯克级和爱宕级等美日现役主力驱逐舰。

(“点名”这种事对解放军来说非常少见)

在关于武器弹药的具体性能上,出于保密需求,解放军一向都比较含蓄,像这种“装都不装”的现象极其罕见。至于解放军为什么这次把话说的这么直白,除了表明确有信心用鹰击-18A这种已经不算很先进的导弹威胁美日主力舰以外,最关键的是用这种看似不经意的方式,指明了解放军要面对的敌人是谁。

按照解放军海军的介绍,鹰击-18A是新型舰载垂直发射的远程反舰巡航导弹,可采用超音速弹道攻击阿利·伯克级和爱宕级。垂直发射不难理解,反舰巡航导弹也不难理解,关键是超音速弹道这一点,表明鹰击-18A不同于以往的解放军装备过的鹰击-62和鹰击-83。

鹰击-62全程0.6到0.8马赫亚音速,不具备末段超音速突防能力;鹰击-83在巡航阶段为0.9马赫,末段突防为1.3到1.5马赫,目前已很难突破美日的宙斯盾驱逐舰,所以有必要开发速度更快。突防能力更强的反舰导弹。

(阅兵式上的鹰击-18,可以比较直观地观察气动布局)

解放军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鹰击-18A也已经不是最新锐的反舰导弹,装备解放军海军各型主力驱护舰已超过10年。这种反舰导弹采用亚超结合双模式,发出发射指令后,导弹一级助推段将弹体射出垂发单元,随后尾翼展开,进入起飞段的垂直飞行模式,并在约90米高度时调整燃气舵方向,将导弹对准前进方向。

这时就可以抛掉助推段了,负责巡航阶段飞行的涡喷发动机点火工作,折叠式主弹翼展开后进入约0.8马赫的巡航阶段。这个阶段内,导弹内置计算机接收处理舰载火控雷达通过数据链传输的目标参数,根据这些更新的数据不断调整飞行方向、高度和速度。

待到涡喷发动机燃料基本耗尽时,导弹就进入最后的突防阶段,主动雷达开机对目标进行扫描,匹配后即锁定,同时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运行,将导弹迅速提高到3马赫高速,直到命中目标。

(在央视新闻中出现,外媒认为解放军潜艇也具备了发射鹰击-18A的能力)

这里还有个细节,在导弹进入突防阶段后,用于巡航阶段主动力的涡喷发动机是不是会像助推段那样脱离?目前官方还没有关于这个细节的回应,从鹰击-18A最大射程600公里,以及设计宗旨是命中1到2枚就让大型主力舰艇失去战斗力来看,鹰击-18A的设计者应该会采用一切提高突防概率的措施,扔掉耗尽燃料后成为死重的涡喷发动机也在意料之中。

在直接决定战斗力的战斗部质量上,公开资料显示鹰击-18A的战斗部为140到300公斤级。严格来说这个数字不算很大,但结合3马赫的巨大动能,可能只需命中1枚,就足以让阿利·伯克级或爱宕级丧失战斗力。

(日本海上自卫队爱宕级驱逐舰,其实就是换皮的阿利·伯克级)

众所周知,以往媒体报道解放军发展各种反舰武器,认为主要针对的就是美日航母或准航母,这次在展板上却点名阿利·伯克级和爱宕级,证明解放军从未忽视过美日的各种主力驱逐舰、护卫舰,而将其作为威胁度不比航母和两栖攻击舰差多少的重要目标。

这也在意料之中,虽然美国在高超音速导弹方面进展缓慢,但反舰武器还是在不断改进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同样不可小觑;日本则在发展12式和17式反舰导弹,虽然性能也没有多亮眼,但战争本就具有偶然性极强的特点,因此需要对这些驱护舰同样重视。

再者,即使不论远程精确打击能力,驱逐舰和护卫舰也一般担负雷达哨舰和防空指挥、拦截的作用,等于陆上基地的防空导弹阵地,同时还负责反潜作战,对我方潜艇是重大威胁,自然应该优先“照顾”。

(美军航母打击群不是只有航母,其他护航舰也应一并消灭)

可以确定的是,在中国055大型驱逐舰已装备射程超过1000公里的鹰击-21前提下,鹰击-18A应该会与鹰击-21、歼-15舰载机可挂载发射的鹰击-83K、轰-6K/N可挂载发射的鹰击-12,一同组成针对整个美日航母打击群的立体式海空作战体系,务必在开战后第一时间,彻底打掉美国可以用来干涉台海或南海的主要抓手,打掉日本试图突破和平宪法限制的一切企图。

至于“指名道姓”,应该说美国海空军设立模仿解放军的假想敌部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些假想敌部队还专门配备臂章标志,战斗机也换上了与中国海空军相似的涂装,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过去在合作大于竞争的大背景下,尚且不需太过明显,但在如今美国政府露出打算明抢中国的情况下,自然需要从各方面都敲打敲打,区区一块展板,只不过是个开始而已。

0 阅读:105

科罗廖夫

简介:奉献原创分析和有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