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鬼谷子等这些牛人,为啥那么喜欢当隐士?原因有三个

史先生 2022-02-23 09:29:07

(一)怎样才能成为隐士

中国历史上可循的规律是很多的,比如今天要说的这个规律,就是历史上的牛人,大多有同一个“毛病”,喜欢当隐士。其中名气最大者,恐怕就是诸葛亮。当年他隐居在南阳种地,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后,便三分天下,辅佐最弱小的刘备,成就了帝王。

但公允来言,诸葛亮的隐士生涯,似乎纯属“钓鱼”,君不见他一面自比管仲乐毅,却一面隐居,这实在有点“秀”的成分。跟诸葛亮这种隐士做派相仿的还有宋朝的陈抟,他玩的比诸葛亮可洒脱得多,只在为赵匡胤和赵光义,这哥俩造声势时,才闪亮登场,干完活后,继续隐居……

那么有否真的隐士?还真没有!因为但凡历史中的隐士,不是如诸葛亮这般一面散播“贤德大才的名声”,一面躲在草屋里,密切关注“天机”,要不就是如陶渊明般,官也做了,名声也有了,然后才归隐。

这便是历史上真实的隐士的状态,如司马徽般,直白的说出“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跟着就继续懒得搭理“外面的世界”的隐士,也只能存在于文学著作中,结果却是依然拥有的名声。

可见隐士从来都是同名声挂钩的。也就是说,没有真才实学,连隐士的资格都没有。拥有了真才实学,且得到社会认可,拥有了名声后,这才算是“领取了隐士上岗资格证”,得到隐士的雅号。

那位说了,春秋时期隐士多了去了,比如鬼谷子不是真隐士吗?但问题是,鬼谷子教出来的两位学生,苏秦和张仪,可是名震江湖啊,等于是靠徒弟扬名立万,这不也就等于候补上岗资格证了吗?

(二)为何有本事的人都爱当隐士

可见,隐士可不是一般人能当的。那么为何中国历史上,那么多历史牛人都喜欢当隐士?关于这个问题,从大自小,可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便是:人终究是社会性动物,任何人都不肯能脱离社会,所以得到社会认可,是人的本性、本能。这个就不多阐述了,因为啥都能向里装,咱还是说干货!

第二个原因,也是大多数人能想到了,即,一种自我推销手段。这点上诸葛亮是做得最成功。嘴里说着“本人才比管仲、乐毅”,那小扇子一扇,就散播开去,再加上有粉丝团,别看人数少,但这些人的能量却大。

《三国演义》中说,徐庶等于是诸葛亮的粉丝,他临走前向刘备推荐的诸葛亮,所以引得刘备三请。真实的史实是,刘备在刘表地盘里寄居时,便听闻了隐士诸葛亮的名声,所以前来。无论哪种情况,显然,诸葛亮是靠有能量的粉丝传遍其名声的,这点是差不了的,推销自我成功后,最终功盖三国,名垂青史。可谓是隐士中最出色的。

同理,鬼谷子是靠徒弟打天下,成为其代言人。这种情况在春秋、秦汉初期是很常见的,比如传说中张良的老师,还比如站在汉惠帝背后的“商山四皓”,惊得刘邦张口说道:完喽,太子羽翼丰满,是换不了太子了!

这种推销手段,遵循的依然是“名人效益”,虽粉丝不多,但一个粉丝就能顶十万兵,人家要的是精!

(三)隐士等于免死证或护身符

第三个原因,恐怕没多人会意识到。做隐士其实相当于拥有了“免死证”或“护身符”。但凡想做出一番事业的人,都会分外注重自己名声,而隐士恰恰拥有非凡才能,且名声响亮,拥有广泛知名度,最关键的是,人家还人畜无害。能否请动人家,是一种艰巨考验。

比如刘备,跑了三次!比如周文王居然当牛马给姜子牙拉车!只有通过这种考验的,才能成大事。因为求贤若渴,尊重人才等名声,便通过请出隐士,而得到迅速传遍,不是有句名言吗:别管哪个世纪,最珍贵的是啥?是人才!

而本事不精的,自然请不出人家来,就只能玩赵匡胤、赵光义这兄弟俩,跟陈抟所玩的游戏,陈抟代表“天意”,告诉天下这哥俩是真命天子。然后这哥俩对陈抟礼遇谦下,各取所需。

没本事的如宋江,连公孙胜都请不出来,靠李逵最终一斧子劈了公孙胜的师傅罗真人——这叫啥事?公孙胜虽不算隐士,但放在“水浒这个小江湖,其实就是宋江上了梁山后,却能称得上是一个隐士了。却被宋江的铁杆小弟,一斧子劈了,幸好人家罗真人有“法术”,完美复原。

最后还是罗真人让公孙胜去帮宋江,还说了几句隐语,告知公孙胜啥时候赶紧回来,别跟着宋江混!所以宋江的失败,在对待隐士上来观察,他就不是一个干大事的人。

故而,隐士是杀不得的。这也是为何以陶渊明为代表的隐士们,在功成名就后,选择突然归隐的原因,谁敢杀?谁杀就坏谁名声!无论想干一番大事,还是安稳地想做个太平官员,对隐士都必须要客气。

且中国历史朝代更迭,乱世频出,所谓本事越大责任越大,但做隐士能换来一个缓冲区,有想法的利用隐士身份,冷静观察,择时择主而出。想活命的,则干脆丢掉官职等,躲去当隐士,表示自己与世无争,谁也不帮,谁也不管,我人畜无害!所以隐士情节和现象,才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规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