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玫瑰病虫防治,三个月观察日志,咖啡厅摆放禁忌,这点别马虎
山地玫瑰可是一种很特别的多肉植物呢。它本身是景天科莲花掌属的植物,叶片层层叠叠,呈莲座状排列,在不开花的时候就像一盆绿色的玫瑰,特别好看。山地玫瑰有个特点,它喜欢凉爽、干燥的环境,对水分比较敏感,水浇多了很容易烂根。
在一些华北地区的山地,就野生着不少山地玫瑰。我有个朋友是户外爱好者,有一次他在河北秦岭那片儿的山上看到大片的野生山地玫瑰,那景色可壮观了。他试着带回来几株想自己养,结果发现这山地玫瑰在家养可不像在野外那么容易。
先说说它的种植吧。刚开始种植的时候,土壤的选择很重要。我参考了一些网友分享的经验,他们说对于山地玫瑰要用疏松、透气性好的颗粒土,像火山石、珍珠岩、蛭石这些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就很不错。在种植的前三天,土壤要保持微微湿润,这就像给刚到家的山地玫瑰一个适应环境的过程。
大概到了第七天,我开始观察朋友种的那盆山地玫瑰。如果放在办公室的话就得注意了,办公室光线可能比较暗,而且空调会使空气比较干燥。我有个办公室同事种了山地玫瑰,他说一开始没经验,大夏天的空调一直开着,结果山地玫瑰的叶子有点发皱。所以要是想在办公室养山地玫瑰,要时不时地给它喷点水增加湿度。
到了第十五天的时候,天气稍微转凉了些。这期间要注意查看有没有病虫害。山地玫瑰常见的虫害有介壳虫,我有次在广东一个花农那儿听说,他的山地玫瑰染上了介壳虫,那小虫子像一个个小灰点趴在叶子上,很难看不说还危害植株。他发现的时候就赶紧用药剂喷杀,可费了不少劲儿。病害方面,有时候会有叶斑病,这在一些湿度比较大的环境容易发生,比如南方的一些雨季很长的地区。
这一个月下来,我发现不同品种的山地玫瑰在养护上也有差别。像那种原始种的大山大王,它的植株比较大,需要更多的生长空间。还有绿玉扇,这个品种相对来说比较娇弱一点。我朋友就对比过他养的这两株,大山大王在露天阳台那光照足的地方长得旺盛,绿玉扇就得稍微遮荫点。还有快刀乱麻和玉露,这两类绿植从外观到生长习性和山地玫瑰都能形成对比。快刀乱麻的茎比较长,而山地玫瑰是紧凑的莲座状;玉露爱保湿,和山地玫瑰怕湿的性格刚好相反。
再说说在咖啡厅摆放山地玫瑰的禁忌。很多人可能在家里或者办公室养得挺好,就想把山地玫瑰放在咖啡厅营造一种雅致的氛围。可是在咖啡厅这种地方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比如说,咖啡厅人员流动大,可能会有很多人不小心碰到花盆,所以花盆要放稳,最好底部能有个托盘防止土漏出来。我还看到有评论说在广东的一些老城区咖啡厅,可能因为靠近街边灰尘多,山地玫瑰容易被灰尘蒙住,影响光合作用,得经常擦拭。
到了第三个月的时候,我的另一位朋友在华北的一个小庭院里养了很长时间的 山地玫瑰。他发现,冬季的时候要在庭院里给山地玫瑰做好保暖措施。在北方,冬季气温低,像他之前没当回事,有一盆就因为没保护好被冻死了。在南方的话,虽然没有北方那么冷,但是湿度比较大,要特别注意通风,不然很容易滋生病菌。
比如说在福建的一个花友,他说他在海边的咖啡厅里摆放了几盆山地玫瑰。因为他那里靠海,空气很潮湿,而且偶尔还有海风带着一些盐分。他家的山地玫瑰一开始长得很不错,后来慢慢发现叶片边缘开始发黄,他觉得可能是盐分有点高了。后来他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用洒过的淡水冲洗土壤,减少盐分的积累,才慢慢让山地玫瑰恢复了生机。
再比如说有个在四川山区的朋友 ,那里的地形起伏比较大,光照条件也很复杂。他在山上发现的山地玫瑰和在平原地区养的有点不一样。山上的山地玫瑰因为光照强,颜色更加浓郁 ,但是他发现山区昼夜温差大,如果突然遇到个倒春寒啥的,没有做好保护措施,山地玫瑰的生长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所以在不同地形地貌地区养山地玫瑰 ,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调整方法。
在居家环境中养山地玫瑰也有不少讲究。我就认识一位广西的网友,他说他在南方的家里养山地玫瑰,夏天简直是考验。因为广西夏季特别炎热潮湿,他家的山地玫瑰夏天总是生长缓慢,还时不时出点小状况。最后他尝试把 山地玫瑰搬到室内稍微通风且有散射光的地方,并且严格控制浇水的量,才让山地玫瑰度过炎热的夏天。
其实从这些经历能看出来,山地玫瑰对环境的适应是个很细致的活。无论是从地域环境,还是从各个场景中的摆放等方面考虑,都要把它的习性摸清楚,这样我们的山地玫瑰才能健康成长
现在我就想着,是不是还有更多关于山地玫瑰的养护要点没被挖掘出来呢?大家有没有在自己独特的环境下养山地玫瑰的经历呢?有没有遇到特别难解决的问题呢?希望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聊聊,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咱们一起把这些养护山地玫瑰的小窍门都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