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主要分为三个国家,而在这其中蜀国始终是实力最为弱小的一个,尽管诸葛亮一生都致力于北伐曹魏,甚至这成为了诸葛亮一生的代名词,但即便是诸葛亮自己也得承认在这三个国家当中蜀国的确是最为弱小的一个,但就是这样弱小的一个国家却始终没有放弃讨伐比他强大的多的曹魏,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中原地区,经济重心首先,蜀国之所以持续北伐,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北方是整个国家的经济重心,只有占据了北方地区才有希望建立大一统国家。据相关的历史记载,三国时期中原王朝的经济重心就在北方的黄河流域,而在当时,蜀国只占据了益州一个地方,而反观曹魏则占据了十四个州当中的十个,实力悬殊是相当之大。不仅如此,曹魏人口达到了四百五十万人,而蜀国则不到一百万人。由此
可以说,北方地区作为全国的经济重心,一旦得到收复,那么就能够实现整个王朝的大一统。而在当时,蜀国与其他两国之间的差距是相当巨大的,在这种情况之下,蜀国只有进行北伐,收复中原的经济,才有希望能够实现大一统的伟业。或者换句话说,对于当时的蜀国来说北伐就是国家生存的生机。所以,蜀国之所以在经济差距如此巨大的情况下依旧选择北伐,就是为了获取一线生机,完成大一统的伟业。
二、曹魏独大,北伐施压除此之外,蜀国之所以选择北伐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曹魏一家独大,如若继续发展下去的话势必会实现一统,只有天下发生叛乱,那么蜀国才有机会翻转。据相关的历史记载,蜀国和曹魏的综合实力相差巨大,只有动乱才能够削弱曹魏的实力。从边境上来看,辽东的公孙渊还没有和曹魏翻脸,其他附近的游牧民族实力也不够强大,蜀国只能通过自己的北伐对曹魏施加压力。北伐开始之后,曹魏开始不断的向关中地区增加兵力和钱粮。
由此可以说,对于蜀国来说,只有进行北伐才有可能获得重要的战略期,而当时的情况下,曹魏内乱的概率不大,蜀国选择北伐绝对是一个明智之举。也正是由于北伐,曹魏在战争方面消耗增加,两国之间的实力差距才逐渐的缩小。所以,蜀国之所以选择进行北伐也是为了制造动乱,拉低曹魏的经济实力。
综上所述,蜀国之所以选择北伐,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国家的大一统赢得一线生机。对于蜀国来说,北伐不过是一项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在实力差距悬殊的情况下,选择奋力一搏,或许还有一线翻转的生机,如若坐以待毙,那么势必就会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