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兔子?姚晨事件上升高度,武林外传恐不保,吃中国饭砸中国锅?

知情达理麻酱 2025-03-03 17:52:37

2025年2月26日凌晨,演员姚晨的名字突然登上热搜榜首,引发全网热议。

事件的导火索源于其担任制片人的电影《黄土之下》在国际电影节斩获“最佳外语片”奖项。

这部以“30年前中国农村变迁”为背景的影片,被部分网友质疑存在“刻意放大历史伤痕”的倾向。

更有观点认为,影片的获奖与姚晨旗下影视公司“坏兔子影业”的名称存在隐喻关联,直指其“迎合西方审美标准”。

《黄土之下》的故事聚焦上世纪90年代西北农村的贫困与变革,片中大量使用灰暗色调和现实主义叙事手法。

有网友指出,“影片对饥饿、疾病、械斗等情节的刻画过于集中,容易让国际观众对中国形成片面认知”。

而“坏兔子影业”的公司名称,则被部分舆论解读为“暗指中国在国际舆论中的负面形象”。

尽管姚晨工作室于26日中午紧急回应,称“兔兔”是姚晨学生时代的外号,寓意“打破常规的创作精神”,但网友并不买账。

“中国人都知道‘兔子’在政治语境中的象征意义,这种解释太牵强!”

相关话题阅读量在3小时内突破5亿。

事件发酵过程中,姚晨2014年针对昆明暴恐事件的争议言论被重新曝光。

当时她在微博写下“昆明是恶之花绽放的土地”,引发《中国青年报》等官媒严厉批评。

“暴恐分子才是恶的根源,怎能将罪恶与地域绑定?”

官媒质问的截图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国家网信办发布的《公众人物网络言行规范白皮书》中,已明确将“地域污名化”列为红线行为。

对此,法律界人士指出:“历史言论虽不构成现行违法,但公众人物必须承担道德层面的审视。”

争议焦点三:《武林外传》恐遭牵连?

随着事件升级,姚晨的经典角色“郭芙蓉”也陷入舆论漩涡。

《武林外传》贴吧内出现大量“求资源备份”的帖子,部分网友担心该剧可能因主演争议面临下架风险。

不过,国家广电总局影视资源库显示,截至2025年2月26日15时,该剧仍处于正常播出状态。

业内人士分析称:“经典作品的下架需要经过严格审查程序,不会因单一演员的争议而草率决定。”

支持者认为,“苦难叙事是艺术创作的自由,不能因获奖就扣帽子”。

《电影艺术》杂志主编在26日下午的直播中指出:“该片在镜头语言和人性刻画上确有突破,豆瓣开分8.3说明观众认可其艺术价值。”

但反对声音强调:“当80%的海外获奖华语片都聚焦贫困、文革等题材时,这已形成某种‘审丑产业链’。”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影家协会2024年度报告显示:近三年获得国际A类电影节奖项的国产片中,现代都市题材占比已从15%提升至37%,反映出创作风向的转变。

天眼查数据显示,“坏兔子影业”参投的《急诊科医生2》《敦煌之恋》等4部待播剧集,豆瓣页面26日下午集中出现“一星预定”刷屏。

更值得关注的是,与其有深度合作的某视频平台,股价在26日午后下跌2.3%。

证券分析师指出:“文化企业的ESG评分中,价值导向权重已从2020年的12%提升至2025年的29%。”

一位陕西网友的留言获得3.2万点赞:“我父亲看完电影老泪纵横,说终于有人拍出他们那代人的隐忍与尊严。”

终极拷问:谁在定义中国形象?

事件背后,折射出更深层的文化话语权争夺。

清华大学传播研究中心2024年调研显示:“海外观众对中国认知的信息源中,影视作品占比高达41%,远超新闻媒体(28%)和社交平台(19%)。”

这也解释了为何网友对《黄土之下》的获奖如此敏感——“我们既要避免粉饰太平的虚假宣传,也不能放任单一叙事成为国际认知的全部。”

这场围绕艺术表达与价值导向的争论,或许正如《人民日报》曾刊文所言:“讲好中国故事,既需要直面历史的勇气,更需要展望未来的胸怀。”

0 阅读:0

知情达理麻酱

简介:沈子涵说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