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越关系再迎考验?越南外交部回应缺席传闻,中老柬应邀出席阅兵

学学越南事 2025-04-25 10:50:21

在4月24日的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越南外交部发言人范秋姮就《纽约时报》关于美国政府要求越南外交官员不要参加4月30日南方解放日50周年纪念活动的报道进行了评论。她表示:“我们尚未确认《纽约时报》这篇报道的准确性。”这一表态显示了对报道内容真实性的谨慎态度。

发言人进一步强调,4月30日的胜利不仅属于越南人民,也属于美国人民,因为它结束了双方的苦难。据统计,越南战争期间,约有58000名美国军人在战争中丧生,而越南方面则有多达数百万的军人和平民伤亡。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痛苦和损失。因此,4月30日的纪念不仅是对胜利的追忆,更是对和平的珍视。

多年来,越南和美国人民共同努力,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发展。数据显示,自1995年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边贸易额从几乎为零增长到了2022年的超过1100亿美元。这种经济上的紧密联系反映了越美关系的深度和广度。

范秋姮指出,4月30日的纪念活动旨在强调宽恕的永恒价值以及放下过去、迎接未来的精神。从1995年建交,到2013年成为全面伙伴关系,再到2023年9月升格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越南与美国的关系不断深化。2022年,两国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项目参与人数已超过10万人次,这些交流活动极大地促进了相互理解和友谊。

对于即将到来的南方解放、祖国统一50周年纪念活动,发言人表示这不仅对越南意义重大,也对那些曾经支持和帮助越南赢得独立和国家统一的国际友人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中国、老挝和柬埔寨这三个与越南有着深厚传统友谊的国家,他们的参与更是体现了这种历史性的紧密联系。在回答关于老挝、柬埔寨和中国参加阅兵的问题时,范秋姮强调,这体现了本地区国家之间的团结和友好合作精神。

发言人还提到,除了地区国家之外,还有来自世界各国的众多高级代表团、政党、协会、国际组织、和平运动和反战运动的代表参加此次纪念活动。这显示了国际社会对于这一历史时刻的共同关注和尊重。据统计,已有超过5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确认参加这次纪念活动,这进一步证明了该事件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性。

至于美国为何不参加4月30日越南庆祝南方解放50周年活动,熟悉历史的都很清楚,50年前的4月30日是美国宣布战败的日子,当天,北越军队攻占西贡,美军仓皇逃离。到此,近20年的越站结束。

美国在历史上真正惨败的战争只有两场,其一是朝鲜战争,其二是越南战争。自古以来,邪不胜正。借着这个机会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越战美国终究会失败的原因。

1955-1975年的越南战争,是美国冷战时期最惨痛的军事失败。这场持续二十年的战争不仅耗资逾1500亿美元(按当时价值计算),更造成5.8万美军阵亡,最终以美国支持的南越政权垮台告终。本文将从战略决策、军事战术、国内政治及国际环境等维度,剖析美国在这场"不对称战争"中遭遇的全面溃败。

一、战略误判:常规思维应对非常规战争

美国介入越南的初衷是遏制共产主义扩张,但其战略设计存在根本性缺陷。五角大楼试图用朝鲜战争模式处理越南问题,将北纬17度线视为"三八线"的翻版。这种思维定式导致美军陷入三个战略误区:

首先,美国错误地将这场民族独立战争简化为意识形态对抗。1961年肯尼迪政府派遣军事顾问时,完全忽视越南反殖民斗争的历史脉络。中央情报局1962年的评估报告显示,南越农村80%的民众将越共视为民族解放者而非共产主义者。

其次,美军陷入"替代作战"的泥潭。根据国防部解密文件,1965-1968年间美军承担了南越军队75%的作战任务。这种越俎代庖的做法使南越军队逐渐丧失战斗力,形成恶性循环——美军介入越深,南越军队越依赖美军。

最重要的是战略目标的模糊性。1965年"滚雷行动"启动时,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的"胜利标准"竟包含47项相互矛盾的指标。这种混乱直接导致后续的"添油战术",美军人数从1965年的18.4万激增至1968年的54.2万,却始终无法定义何为"胜利"。

二、军事困境:高科技武器的低效困局

美军在越南战场投入了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却收效甚微。B-52战略轰炸机共执行12.6万架次任务,投弹250万吨,相当于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场总投弹量的3倍。但北越通过"蜂窝式"疏散体系(每个生产单元不超过200人)和3000公里地下隧道网络,将轰炸效果削弱了70%。

游击战术更让美军疲于奔命。越共创造的"三打三不打"原则(有利则打、无利则走;夜打昼歇;小打大歇)使美军陷入消耗战。1967年溪山战役中,6000海军陆战队员被2个北越师牵制77天,日均弹药消耗量达到朝鲜战争高峰时期的3倍。

最致命的是后勤系统的崩溃。北越通过"胡志明小道"(实际包含29条主路线和70条支线)持续向南输送物资。尽管美军实施"突击队员猎杀"行动投放2.5亿枚传感器,但1970年的评估显示仅有2.3%的运输车队被拦截。

三、国内撕裂:战争机器的自我瓦解

战争引发的社会分裂最终动摇了美国的战争意志。三个关键节点凸显这种崩溃:

1968年春节攻势后,CBS主播克朗凯特在电视直播中宣称"这场战争已陷入僵局",直接导致约翰逊总统放弃连任。盖洛普民调显示,民众对战争的支持率从1965年的61%暴跌至1968年的32%。

1971年《纽约时报》公布五角大楼文件,揭露政府系统性地欺骗公众。司法部的统计显示,由此引发的反战示威席卷全国85%的大学校园,参与人数超过200万。

国会最终在1973年通过《战争权力法案》,剥夺总统未经授权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直接导致1975年福特政府面对北越总攻时束手无策,驻西贡使馆的仓皇撤离成为美国失败的标志性画面。

四、国际棋局

越南战争本质上是美苏中三角关系的投影。两个社会主义巨头的援助成为压垮美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国构筑的"北纬17度红线"形成战略威慑。解密档案显示,1964-1973年间中国共派遣32万防空、工程部队入越,承担了北越70%的防空任务。这种"不出兵但出人"的策略既避免直接冲突,又确保战略底线。此外,还派出了功不可没的军事顾问团。

苏联的武器输血改变了力量对比。1965-1975年,苏联向北越提供1585架战机、7350门高射炮和1.4万枚SA-2导弹。1972年"复活节攻势"中,北越首次使用T-54坦克集群作战,标志着战争形态的根本转变。

更具讽刺的是,美国自身的同盟体系也在瓦解。法国始终拒绝支持战争,1966年甚至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西德、日本等盟友虽表面支持,但据国务院内部报告,这些国家私下都敦促美国尽早脱身。

结语:越南战争的遗产

这场战争留给美国的是深重的"越南综合征"。1980年五角大楼的战后评估承认:"我们试图用军事手段解决政治问题,用常规战术应对非常规战争,用技术优势弥补战略误判。"这种系统性失败催生了后来的"鲍威尔主义"——强调明确的政治目标、压倒性优势兵力和退出战略。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当2003年美国再次陷入伊拉克战争泥潭时,时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备忘录中写道:"我们是否正在重复越南的错误?"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半个世纪前印度支那的丛林之中。

更戏剧性的是2021年8月15日一大早,美军搭专机仓惶撤离阿富汗(见上图右),重现1975年4月30日美军仓惶逃离西贡(见上图左)的历史场景。

8 阅读:7382
评论列表
  • 2025-04-25 13:48

    塔利班也要举行《赶走美帝国主义庆祝日》[墨镜][跪了][烟花][礼花][点赞]

  • 2025-04-25 15:03

    美国就是战争病毒者,来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倒霉;英国就是搅屎棍混在世界各地,直到现在还在不同地区搅动局势;小日本鬼子就是中国最大毒瘤,几千年来持续不断的腐蚀着中华大地不断吸血…

  • 2025-04-25 15:53

    这不是打脸美国人的日子嘛

  • 2025-04-25 18:18

    美国有宣布战败吗?语无伦次。

    漫游者 回复:
    不宣布就不会战败,神也战胜不了
    这事儿有点难办 回复:
    谁会承认自己失败呢?但国际社会自有公论。主动进入战场,最后没有达成当初既定目标灰溜溜的撤军了,这要是还不算失败,怎样才算是失败?
  • 2025-04-26 01:28

    所以,美国人能不惧怕中国崛起吗?唯二的两次大的战争失败都是与中国碰对,更可怕的还是当初中国武器那么弱都能打败他,现在中国更强了,还有赢的希望?[呲牙笑]

学学越南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