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率部起义成功臣,却坑了老兄弟陈长捷,他们的结局怎么样?

小门将守大门 2024-12-26 13:32:30

你说这事儿逗不逗?功德林战犯管理所那大铁门“吱嘎”一开,傅作义迈着大步进来,眼睛一扫,锁定了个老熟人!

“哎呀,这不是陈长捷嘛!咱俩以前穿一条裤子的战友,现在你咋就成了战犯了?”傅作义心里咯噔一下,想着这陈长捷怕是要开怼了。

“你在北京搞和平谈判,成了起势英雄,我呢?听你话不投降,直接变战犯了!”陈长捷一嗓子,跟放鞭炮似的,房间里头回声阵阵。这梁子,结大了!

咱今天来讲讲傅作义和陈长捷这两位人物的传奇故事。 先说说傅作义吧,出生在山西省荣河县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啊,那可是勤奋好学得很。在保定军校的时候,傅作义就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在那儿,他还和好多未来的军事将领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保定军校那严格的训练和严谨的理论学习,可给他日后成为优秀军事将领铺好了路。 毕业后,傅作义就加入了阎锡山的晋军。这家伙厉害啊,从底层军官迅速升任营长,没多久就成了阎锡山身边的重要将领。

抗日战争期间,傅作义倾向于民族统一,多次和红方合作,一起抵抗日寇。在这个过程中,他和红方领导的部队关系那叫一个融洽,这也为他日后的和平起势埋下了伏笔。

到了1948年,面对红方的穷追猛打,傅作义可算是看清楚了国民政府的腐烂与无能。最后呢,在北平实现了和平起势 ,把数十万兵力和平移交给了红方。

咱再说说陈长捷。这陈长捷出生在福建省闽侯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小时候的日子那叫一个困苦。他老妈实在是无力负担他了,有一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把他给遗弃在了破庙里。哎呀呀,这可真是无奈啊。

不过呢,小陈长捷那可是更努力学习了,他觉得只有知识和能力才能改变命运。后来啊,有个好心人路过破庙,发现了饥寒交迫的陈长捷,就把他送回了家。从那以后,陈长捷就下定决心要出人头地,不再让家人受苦。

陈长捷考入了福州学堂,毕业后也加入了阎锡山的晋军。在晋军里,他逐渐展现出了军事天赋。抗日战争期间,这家伙多次立下军功,被调往多个战场,对敌那是屡战屡胜。不过呢,1940年的时候,因为和阎锡山观念不合,被解除了所有军职。

这职场沉浮啊,让他逐渐倚靠起了曾经的军校师兄傅作义。 陈长捷和傅作义的相遇是在保定军校。那时候啊,两人就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傅作义也积极提携这位学弟,给他谋了不少机会。

抗战结束后,傅作义调到绥远一带,陈长捷在失意中就投靠到了傅作义麾下。这两人的战友情谊那是不断加深。 可谁能想到,内战时期,这对昔日的战友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傅作义为了避免战争带来更多的伤害,选择了和平起势 。而陈长捷呢,却在傅作义的指令下顽强坚守天津,最后沦为了战犯。这历史的车轮一转啊,就让这对战友成了对立面。

咱再说说北平和平谈判。这可是解放战争史上重要的一页呢。傅作义在谈判中的表现那可是举足轻重。他心里明白啊,大局已定,再怎么抵抗也没用了。于是呢,就决定和红方展开和谈,希望通过和平手段保存古都北平。

傅作义选择和平起势 ,很大程度上是看透了国民政府的腐烂无能。蒋介石还多次派人劝他南撤呢,可傅作义深知东北野战军势如破竹,国共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傅作义希望通过和平避免无谓的牺牲和破坏。这一战略决定啊,得到了家人和同僚的支持,特别是他女儿傅冬菊,起到了重要的劝说作用。

在谈判过程中,傅作义多次和红方代表深入交流,还有一些非正式场合呢。有一次在谈判休息期间,傅作义和红方领导进行了一次独自的长谈。红方领导介绍了红方的战斗精神和人民的支持,这可让傅作义更加坚定了和平起势 的信心。他后来回忆说,这次长谈让他深刻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推动者。

傅作义反复权衡利弊,最终做出了和平起势 的决定。这不仅改变了北平的命运,也为自己赢得了新中国的重用。他还通过这一安排,让自己和天津成为独立的谈判筹码,赢得了宝贵的空间。

可这时候,傅作义命令陈长捷坚守天津,意图以此作为与红方讨价还价的筹码,还留下了“坚守就有办法”这句话。这让陈长捷充满了希望。但随着形势急转直下,这句话最终让陈长捷成了战犯。

他在狱里可愤愤不平呢,对狱友说:“我上了傅作义的大当。” 随着战局发展,傅作义宣布和平起势,北平和平解放。可陈长捷在坚守天津的过程中被俘,迅速被认定为战犯,送到了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这让他对傅作义那是心生怨恨,觉得自己成了傅作义博弈的牺牲品。

在战犯管理所的日子里,他对傅作义的名分和自己的命运反复琢磨,每次想到都愤懑难平。 新中国成立后啊,傅作义因和平解放北平,被任命为水利部长。这家伙不仅是优秀的军事将领,更是致力于新中国建设的实干家。

他主持了许多重要的水利工程项目,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他的忠诚和才干,赢得了新中国领导人的高度信任和人民的尊重。不过呢,他对旧友陈长捷的关心可没消失。

1956年,傅作义决定亲自去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看望陈长捷。到了那儿,见到傅作义的那一刻,陈长捷怒目而视,一句话都不想说。傅作义那叫一个尴尬啊,只能匆匆嘱咐几句好好改造思想,就悻悻离去了。

陈长捷在傅作义走后那是咆哮啊,说自己上了他的当,被他利用成了的牺牲品。 不过呢,时间是抚平创伤的良药。随着特赦政策的实施,1959年陈长捷成为首批获释战犯之一。这期间啊,傅作义为陈长捷的赦免可没少奔走。这份旧情在陈长捷心中也逐渐起了作用。

傅作义在探望过程中,还带来了许多关心陈长捷的人写的信,信里都是鼓励的话语。有一次,傅作义特地挑了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去探望,带去了家乡的特产,还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工作状况和国家的建设情况。这次探望虽然没得到陈长捷的热情回应,但傅作义言辞恳切,态度诚挚,让陈长捷深深感受到了老友的关心。

陈长捷最终的态度转变,既是对傅作义诚心关怀的回应,也是对自己过往选择的重新审视。在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巨大转折中,他逐渐理解了自己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对一个人的忠诚,更是对一个时代的诠释。最后的和解,是两个人,也是两种历史观念的终极融合。

历史对傅作义和陈长捷给予了不同的评价。傅作义从蓝方将领到新中国的水利部长,他的智慧和历史选择赢得了社会的认可;而陈长捷则因历史的巨轮成为了战犯,又在新中国的宽容下重获新生。两人的个人恩怨在国家的宏大叙事下,显得微不足道。

从他们的故事里就能看到,一个人的选择和命运是如何与国家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的。咱可得好好记住这段历史,从中吸取教训呢。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