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采收易损伤,人工采摘成本高,采摘机具新研发,提高采收效率

静听风吟 2025-02-19 22:59:40

苦瓜采收那些事儿

在农村,每到苦瓜成熟的季节,那可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就像我之前在华北一个叫前岭村的朋友老张那儿看到的场景。老张种了十几亩的苦瓜,那片田地就在村子后面的田园里,周围是连绵的小山丘。

苦瓜这个农作物啊,可真不是那么好种的。它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在咱们华北,就只能选择那些阳光充足的地方种,而且对土壤肥力要求还不低。老张种苦瓜,每天都是起早贪黑地忙活着。从翻地、施肥、播种到修剪藤蔓,每一步都不敢马虎。

苦瓜成熟的时候,那一个个皱皱巴巴的苦瓜挂在藤上,看着特别有意思。可是,这时候麻烦就来了。苦瓜采收是个大难题,它不像西红柿、黄瓜那样,轻轻一握就能摘下来。苦瓜的外皮比较硬,而且还带着小刺,采摘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把瓜弄破,或者在瓜藤上留下长长的伤口。老张每次采摘苦瓜的时候,都得小心翼翼的,就像对待宝贝一样。

这就导致了采摘效率特别低,原本可以一片一片快速采摘下来的,因为怕弄伤,只能一颗一颗地慢慢摘。老张说,一个熟练的工人一天能摘八九百斤吧,可是在采摘苦瓜的时候,一天能摘六百斤就不错了。如果是从早上七点左右开始摘,一直忙活到下午三点多,这中间还得休息一会儿,就摘这么点。而且啊,人工采摘成本特别高。按天算的话,一个工人一天的工钱得一二百块呢。像老张种这么多苦瓜,采摘期的时候至少得雇十几个工人,这光人工成本就得不少钱。

这种情况可不止老张遇到了,在网上我也看到好多网友分享类似的烦恼。有个网友说他在华南的一个小山村,他们村里种的青皮苦瓜,那可是出了名的好。但是收获的时候也是头疼采摘的事儿。他说他们那儿有个传统的采收方式,就是妇女和小孩负责采摘,壮年男人负责搬运。可即便是这样,每次苦瓜采收季都要持续大半个月,因为采收速度慢啊。从发现苦瓜成熟到采摘完毕,得花上15天左右,这期间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而且损失也不少,有的苦瓜还没等摘下来就因为意外受伤坏掉了。

大家可能会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其实啊,苦瓜采收机的研发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不过,苦瓜采收机的研发可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它和其他果蔬的采收机有很大不同。比如说,采摘苹果的机器主要是让成熟的苹果脱离树枝,采摘黄瓜的机器是夹住黄瓜然后切断瓜茎,但是苦瓜呢,你既要保证完整地采下,又不能让它受到损伤。

现在有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尝试苦瓜采收机了。像在江南的一些地方,他们那里的平原地势平坦,大面积种植苦瓜,很适合用机械采摘。他们研发的采收机先通过传感器探测苦瓜的成熟度,然后机械臂会缓慢靠近苦瓜,用专门的采摘爪轻轻地握住苦瓜,再以一个合适的角度把苦瓜摘下来,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伤。

和苦瓜同一季种植的其他农作物也有不同的采收情况。比如说丝瓜,丝瓜相对苦瓜来说更容易采摘,而且生长周期也更短。丝瓜大概一个月左右就可以收获了,像在西南地区的一些农家小院的自留地里,丝瓜藤爬满了篱笆墙,到了收获的时候,只要拿剪刀轻轻一剪,长长的丝瓜就下来了,一天一个人能收获不少呢。再比如说冬瓜,冬瓜个头比较大,采摘的时候虽然有点费劲,但是相对来说不容易破损。在华中的一些丘陵地带,冬瓜地的主人用扁担把冬瓜挑回来就可以了,采摘过程比较爽利。还有西葫芦,西葫芦的采收就像黄瓜一样简单快速,它的外皮相对光滑,没有那么多刺。在东北的一个农场里,西葫芦成熟的时候,工人们拿着剪刀快速地收割,三四天就能把一大片西葫芦地收获完。

这些不同农作物的采收差异,让我们更加感觉到苦瓜采收的复杂性。苦瓜的采收不仅影响到菜农的收入,还关系到苦瓜的品质。如果不小心弄伤了苦瓜,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就很容易坏掉。老张以前就因为采摘时损伤苦瓜,损失了很多。他发现那些损伤的苦瓜运到市场上,还没卖完就烂掉了一大半。

现在有了苦瓜采收机的研发,虽然还没有完全普及,但已经给菜农们带来了一线希望。在河北的一些现代化农业园区里,苦瓜采收机已经开始试用了。虽然还有一些小问题需要改进,比如在采摘量特别大的时候,机器的效率会有些下降,而且在复杂的地形上操作也不是那么灵活。但是在这些试用中也能看到,苦瓜采收的效率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相比以前人工采摘,使用采收机采摘的话,在同样的一天时间内,采收量能提高到原来的两倍左右。

对于那些种植苦瓜的老张这样的菜农来说,这可是个非常好的消息。如果苦瓜采收机能够进一步完善并推广开来,那菜农们的收入肯定能增加不少。不过,这苦瓜采收机的完善和推广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不同地域的土壤、地形、气候差异都会影响苦瓜的生长和采摘。比如在山区和在平原种植苦瓜,在采收的时候就面临不同的挑战。

那我们在等待苦瓜采收机不断改进的时候,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缓解目前人工采摘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呢?是可以通过改进种植技术,让苦瓜的生长分布更有利于人工采摘呢?还是可以通过调整种植时间,避开劳动力最紧张的时期呢?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