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读研期间,心血来潮背过《道德经》,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背的时候其实什么都不懂。
经典真的是耐人寻味的,百读不厌,每一次读感受都不一样,每一次读都有新收获。
1、 上德不德,下德执德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中有:“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后人把它简化概括为“上德不德,下德执德”。
它的意思是说:有上等道德的人很自律,用道德来进行自我要求,从来不去要求别人;而没有道德的人执着于善恶、对错、美丑、真假,且总是要求别人做到真善美和绝对正确。
前两天,我又因为孩子贪玩晚回家批评了孩子。虽然现在孩子对我几乎没有什么对抗,但是批评完了之后我自己有点厌倦,觉得总是在说正确的废话。
看到“上德不德,下德执德”后我心领神会,我批评了孩子之后为什么厌倦自己?不就是因为我在做着“下德执德”的事情吗?
能做到“上德不德”的人是怎么做的呢?蒋勋老师讲的故事里有一个很好的示范(大意):
“有一个读大学的女孩子,因为谈恋爱有一星期连续逃课。
当老师批评她的时候,她哭着说:可是我就是没有办法不和他在一起啊,我就是没有办法离开他来上课啊。”
女孩子肯定是做错了,但蒋勋老师点评这件事的时候,他一句话都没有批评这个女孩子哦,他的观点是:
我们每个人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可能都有无法超越的局限,他被自己的欲望、习气、弱点等等困住了,需要理解和帮助。
于是我想,如果我是“上德”的话,应该用我的智慧,想尽办法帮助孩子养成准时回家的良好习惯,而不是只会无效地批评指责他,因为他已经被“贪玩”困住了啊。
2、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是《道德经》中老子被误会惨了的几句话之一。
很多人认为《道德经》是写给管理者看的,而这句话赤裸裸地体现了“愚民政策”。好像老子想让老百姓听话,一个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好控制。
但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我们的心里不要想太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头脑要冷静。身体要强壮,要健康,这样才能支持自己做想做的事。
现在,每次有朋友跟我说他很焦虑,我就会说,越焦虑越心乱如麻,越心乱如麻却解决不了问题,越卡死。
你尽管放轻松,你只要静下来,就可以把该解决的难题都交给潜意识,要知道你的潜意识比你的意识牛叉太多了。把难题交给潜意识,你的灵感、直觉才会来,你做起事情来才会游刃有余。
有一位老师,每次有想不通的事情就先放着,从不让自己难为到失眠,到点准时睡觉。睡前会对潜意识说:我要睡了哟,这个想不通的事,你帮我想一下吧。
我再举个我自己的例子。之前我差不多都是3-5天才更新一篇稿子,从来不敢想我可以做到日更,现在居然也坚持日更十多天了。
为什么?因为我之前是靠意识写稿,很多时候越急越写不出稿,时间大段大段浪费在“着急”上,还搞得自己心火很重。
现在我是靠潜意识写稿,清早起来练完金刚功,我就开始想文章的提纲,因为这时候大脑休息了一晚上,心最静,杂念还没有起来,列提纲的速度比之前快很多倍。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其实是为了让我们做到“正”字。
“正”字怎么解?胡赳赳老师认为是“止于一”。这个“一”是指“天人合一,心物一元,知行合一,不二”等等,都是同一个意思。
3、 明道如昧,进道如退,夷道如颣
“明道如昧,进道如退,夷道如颣”是说,光明的大道看起来像是昏暗的,前进的大道看起来像是后退的,平坦的大道看起来像是凹凸不平的。
这段话让我想起了《哪吒》的导演饺子。
饺子的父亲去世以后,他的母亲靠1000块钱一个月的退休金养活饺子,她屏蔽了邻居的闲言碎语和质疑,买了高配置的电脑,支持饺子在家啃老三年半搞创作。
为什么邻居有闲言碎语?就是因为饺子和妈妈觉得光明的大道,邻居们看起来是昏暗的。
所以啊,懂得了“明道如昧”的道理,只要我们心中有方向,就要坚持。我们又不是活给别人看的,管别人看起来这条路“昏暗不昏暗”呢?
“明道如昧”还有一层意思是,有时候一件事情太久没有做成,没有看到结果,我们可能也会陷入自我怀疑。
但其实,我们选择的路可能只是看起来昏暗,而不是真正的黑暗哦。只要我们选择的路是“自己有天赋的,且利他的”,就是“明道”。
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是读不懂道德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