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9日,NBA官方公布了新赛季第四周的周最佳球员,场均21.7分14个篮板4助攻1.3盖帽并且带领魔术取得三战全胜的武切维奇荣膺东部最佳,这位来自黑山技术全面的小“巨人”似乎一扫上赛季季后赛首轮被小加索尔“碾压”的阴霾重新找回了自信。我还挺期待他能够继续强势下去的,只不过整个赛季下来我发现武切维奇不仅没能保持强势劲头一鼓作气,甚至还不如上个赛季…
虽然依旧可以得到19.5+11+3.7+0.9+0.9全队最高的得分和篮板,但是相比于上个赛季来说武切维奇的表现确实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
PER只有21.7较上个赛季下降了3.8;
GmSc效率值16.6下降了2.2;
BPM值4.0下降了2.2;
命中率47.0%下降了4.8%,真实命中率54.0%下降了3.3%,投篮效率51.5%下降了3.4%…
胜利贡献值预期胜场(Eop)仅有2场(该数据是本赛季才有的高阶数据,排除了运气成分、位置变化以及队友加成等因素的干扰,也就是说这个赛季有没有武切维奇对魔术胜场的影响区别不大)。
从希望到失望,武切维奇仅仅用了不到40场比赛…
可能你会觉得我有点小题大做了?上赛季不过也就是一个20+10的中锋么?联盟历史上能够拿到这个数据的多了去了?
不,可能很多人不相信,上个赛季东部WS、VORP占球队比值最高的球员不是字母哥,不是伦纳德,更不是恩比德,正是武切维奇!哪怕全联盟来说他也仅次于哈登高居第二。上个赛季的武切维奇可以说是魔术赢球的最关键球员,有他和没他的比赛魔术完全就像是两支球队,因此有美国数据专家说:“武切维奇上个赛季打出了联盟历史内线球员的贡献!如果把队友因素、阵容结构影响也排除在外的话,上一个能够打出这样表现的球员还得追溯到94年的奥拉朱旺。”
真的,上个赛季的武切维奇如果让我来评选的话就是联盟前三的5号位,场均20.8分12.0个篮板3.8次助攻1个抢断1.1个盖帽,命中率51.8%,不单单是联盟唯三能够拿到20+12+3.5+1+1的球员(另外两个是字母哥和戴维斯),更是历史上仅有的17次(共10人)场均能够拿到以上数据并且命中率50%+的球员之一!
然而很多球迷却觉得他不堪大用…季后赛首轮的“折戟”更是让许多人把武切维奇贬低得一无是处…
老实说,那轮系列赛武切维奇表现确实不好,暂且不说命中率低下交出的数据不足以令人满意,即便是最简单的卡位、延误、干扰等工作都无法做到尽善尽美,更是因为不敢在内线对抗而丢掉了魔术的篮下优势,这也让猛龙在第二场开始得以后发制人一举摧毁魔术的攻防体系。
一轮系列赛真的不能说明太多的问题,我依旧认为武切维奇是仅次于约基奇、恩比德的最佳5号位之一,但这个赛季武切维奇确实有些很容易被球迷忽略的问题。我主要分析一下导致武切维奇攻防两端表现下降的原因所在吧。
为什么这个赛季的武切维奇进攻效率这么低下?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魔术的整体进攻体系入手。魔术是联盟仅有的几个围绕5号位打造进攻体系的球队,他们场均11.7次的低位背身接球排名联盟第五;场均25.1次的油漆区接球同样只排名第五。
但作为这套球队进攻体系中最重要一环的武切维奇效率如何呢?(下图是联盟所有出战20场且场均出战时间超过20分钟球员触球效率散点图,横轴是背身接球得分率;纵轴是油漆区接球得分率;点大小表示总接球得分率;颜色表示场均触球次数;深绿色虚线是魔术队内中位数,浅绿色虚线是所有球员中位数):
上图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他拥有像戴维斯、恩比德、唐斯、约基奇一样高的触球次数,但却没有触球效率,甚至连中位数都没能达到…(也就是说颜色是橙色,但是这两项触球得分以及总触球得分率非常低)
换句话说克利福德追求的并非“复古”型的内线低位要求单打模式,而是想要打造一个现代篮球中锋模式——以5号位球员作为策应点由内向外展开的进攻体系。
武切维奇的触球次数很高,哪怕你仅看背身接球和油漆区接球次数依旧如此,12.12%的背身触球(8.3次)比例高居联盟第五;13.87%的油漆区触球(9.5次)比例联盟第22;两项数据占球队场均总次数比均为联盟第一!然而【接球后形成攻筐或者说自己终结】的比例分别是46.99%和37.82%都排不进联盟前100…
我们看联盟球员背身接球占(总接球次数)比前15球员的攻筐占比次数就更明显了:
上图是我统计的联盟背身接球占比最高的15位球员数据对比,武切维奇是唯一一个接球最多但是形成攻筐比例不足50%的球员!
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也就是说武切维奇虽然频繁在内线要球,但那都不过是为了吸引对手包夹后分球为外线队友创造机会的手段而已一种策略罢了。
所以,我看到有球迷说“武切维奇低位要球那么多可是太软、打不进去、得分效率低,简直浪费机会”…实在太片面了。虽然他的要球点离篮筐近,看似机会不少,但那也许并非真的想要攻筐,你可以把他的每次背身要球看作是“佯攻”。
可能你会问:“凭什么认为他是佯攻而不是因为打不进去、打不动才被迫选择传球的”?因为第一武切维奇的潜在助攻队友命中率54.94%本就不低;第二他在篮下8英尺内持球后被包夹几率达到了68.73%;第三他在篮下8英尺内被包夹后创造潜在助攻的能力(也就是低位持球后创造的潜在助攻/低位持球的传球比)达到了57.26%,比他赛季潜在助攻传球比高了四倍多(赛季是14.15%)。每两次低位出球就至少能够创造一次潜在助攻机会。如此高的几率我真不太相信是因为打不进去才做出的被迫传球…
16~17赛季后,武切维奇的低位能力就被球队给“冷藏”了,在那之前他的背身打单效率可是一直超过了联盟75%的球员,并且那个时候他的背身接球后攻筐率都达到了70%以上。可是沃格尔上任开始调整了武切维奇的进攻模式以后他的接球后攻筐频率和背身效率就开始成正比地下降…其实这也并不是他一个人身上出现的现象,许多球员包括“狼王”加内特都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不过我并不认为魔术对于武切维奇进攻端的使用方式真的合理,虽然他的助攻命中率确实够高,但魔术队整体的进攻水准、外线的三分命中率实在有点“辣眼睛”。武切维奇本赛季助攻三分比达到了37.62%(共76次),其中“内传外”的助攻三分比达到了总助攻三分次数的72.37%(共55次),但队友的平均三分命中率只有34.1%…即便武切维奇传出来的机会会更好、队友出手环境更优越,我也不认为他们能够将命中率提高到38%以上。而武切维奇自己在8英尺内的命中率可是接近58%啊?
这就是武切维奇自己持球攻(并不一定要背身)和队友扔三分那个“更划算”的问题。武切维奇不已“佯攻”为目的自己持球攻收益真的不如传外线队友来得高吗?我虽然没有确切的数据,但我对此是有疑问的。因为哪怕武切维奇本赛季47%的命中率或许都不比队友那34.1%的三分命中率效率低吧?这还是因为武切维奇场均三分出手次数达到了生涯新高的4.6次而拉低了平均水准。
可能有人没看懂这一小节的意思,我总结一下:
武切维奇的效率确实低了,甚至显得更“软”了,但是他在近筐点接球并不像其他内线(或者近筐点接球次数多的球员)那样冲着得分去的,魔术只是把他的近筐接球作为球队的一种策略吸引包夹用。这样的使用方式普遍都会降低球员在内线的进攻效率(不仅是背身单打),同时这种对武切维奇在进攻端的使用方式或许并没有他直接内线单打的收益来的高,因为魔术队友的进攻效率整体就低。
(武切维奇生涯效率并不低,在有着场均1.3次三分出手的情况下依然有49.9%的命中率,而邓肯也不过是50.6%)
另外,有很多魔术球迷在讨论武切维奇究竟是走小球时代空间型五号位的路线还是走传统五号位的路线?我个人是认为武切维奇不应该刻意追求空间型五号位。
空间型五号位效益最大化并不仅仅在于他自己,还需要队友能够在中锋拉开空间后形成高效的攻筐能力且外线其他队友也有足够的投射能力。比如说猛龙和雄鹿,洛佩兹和小加索尔的空间优势还需要有四号位上的字母哥和西亚卡姆(伊巴卡)以及其他进攻能力强的队友一起“衬托”,只有当他们拉开空间后四号位有足够的攻筐能力或者外线都有可靠的射手时作用才能最大化,否则如本赛季的76人,恩比德拉开空间的的意义何在?“让出”空间或者做一个策应人可其他队友的效率还没你高啊?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呢?再说这两位真的具备足够的三分威胁吗?
魔术没有支撑武切维奇作为空间型内线的阵容结构,他更应该走自己原有的特色而不是随大流。
武切维奇的防守能力如何?这个问题我在几个月前有看到魔术球迷在讨论,大家非常难以理解为什么上个赛季DRPM值3.59联盟第八的武切维奇这个赛季会下降到只有不足0.70(到现在更是0.64联盟第83)…而且魔术的防守效率排名仅比上个赛季下滑了1位,也就是说球队整体的防守能力变化并不大,只是武切维奇自己状态不行了?
要解释这个问题还是得从魔术的防守体系变化中入手。
魔术的防守策略相比于上个赛季来说变化非常大,我指的是不换主教练的情况。上个赛季的魔术防守策略非常“复古”,就是尽量在1v1的对位下降低对手命中率。但如果你有看一个月前我分析魔术防守问题的文章就会明白,他们已经变成一支特点鲜明的Disruption(干扰)型球队,尤其是在对于篮筐的保护上,虽然都是Disrruption型球队,但有别于猛龙、雄鹿利用球员的个人防守“威慑力”来保护篮下,他们是尽量在中距离段就【主动出击】逼迫对方持球人放弃对篮下的攻筐进而保护内线,拒敌于千里之外。
(上图横轴是场均干扰次数,纵轴是利用场均干扰次数的预期对手百回合得分降低数,颜色表示防守效率)
并且你还要明白一点,魔术的防守效率之所以能够高居联盟第九不仅仅是需要中距离的Disruption(2.59联盟第一),还在于他们对对手传球路线上的干扰、破坏能力也高达3.07排名联盟第五。
所以这就要求每一个队员、尤其是最后一道篮下防守球员具备极好的防守意识、移动能力和球路判断能力。但很明显武切维奇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尤其是最重要的【移动能力】。
身高213cm,体重260磅,武切维奇在场的时候魔术的整体防守轮转、出击很难做到尽善尽美。他的换防率只有50.8%全队倒数第一,%vs.UG1也只有8.7…在所有“蹲坑型”防守球员中首选使用率还不到联盟中位数…
那会不会是因为克利福德不允许他出击只让他蹲坑护筐呢?
可能性不大,因为在魔术队中出任过5号位且时间占比超过10%的球员里班巴的换防率比他高了近8%,伯奇比他高了13%,没有理由只是他那个点可以“背离”球队的防守体系。所以当他在场的时候球队防守效率下降了5.32,而班巴在场的时候球队防守效率提升了4.8,伯奇在场的时候球队的防守效率也只下降了1.65。
我们如果看武切维奇的RAD(个人的防守威慑能力)图解就更能发现这个问题了:魔术是一个中远距离段就开始采取压迫式防守的球队,但武切维奇在场的时候对手在侧翼、罚球圈附近的出手频率却大幅度提高!甚至于在近筐点位置对手的出手频率也降低得不多。
(如下图,红色区域表示在场是对手在该区域出手频率提高;蓝色区域表示在场时对手在该区域出手频率降低。武切维奇的整体RAD效率虽然超过了联盟98%的球员,但“模式”或者说威慑范围不对)
换句话说武切维奇的“蹲坑”防守并不是克利福德想要的结果,只是因为他确实防不出去,而当一个球员的防守方式和球队的防守体系不太兼容的时候下滑最明显的就会是各项高阶数据,因为防守端的高阶数据都是描述性数据,都是用来【描述】一位球员在场时影响力、工作量大小的,倘若有其中一个人防不出去、无法换防,这就会让另外四位队友的工作量增加,此消彼长武切维奇的防守端高阶数据自然就下降了。戈贝尔本赛季防守影响力下滑和武切维奇是一个道理。
其实这也在整体上拉低了球队的换防率(他们球队平均换防率是60.74%联盟倒数第一)。
嗯,在进攻端,因为牺牲了更多的近筐单打机会转而做起了策应人,被“耽误”了低位威胁;而防守端却换防率不高“拖累”了魔术整体的防守效率、轮转能力。可能这就是“互相伤害”?
武切维奇这个赛季的表现究竟如何、他生涯的表现是否足够好我不评价,我只是想解答一下关于他【低位要球并不算少但攻不到篮下、显得太“软”】以及【防守效率、影响力大幅度下滑】的原因所在。
他是一个顶级中锋吗?至少我觉得是,他也确实在上个赛季打出了联盟顶级的中锋效率,但是因为上个赛季季后赛的表现以及本赛季攻防两端的定位问题,让很多球迷对他产生了极大的误解,认为他“太软”、防守不太好、无法做一个球队的建队核心…其实如果给武切维奇足够好的球队配置、一个适合他的打球方式,魔术会是一支东部不可忽视的劲旅。
没记错的话他和艾佛森在76人打过球[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