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守着3700万两白银的私房钱亡国,却不肯拿出一分一毫救国

星瑞谈过去 2025-03-10 12:52:58

崇祯皇帝,守财至极:面临亡国,他紧攥3700万两白银私房钱,却分文不舍以救国,令人叹问,江山与钱财,何者为重?

崇祯为明代末代皇帝,国难当头时,他虽个人财富丰厚,却吝啬军费,导致朝野效仿,共见大明灭亡。因此,崇祯成为历史上备受嘲笑的皇帝之一。

古代皇帝乃天下之主,苍生祸福系于一身。崇尚节俭乃其美德,拥有此德者,多能治国有方,造就太平盛世,尤以开国皇帝表现最为突出。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开创了厚养士人传统,使宋代成为知识分子最幸福的朝代。这直接体现在他对文官的待遇上,好得出奇,彰显其对士人的重视。

宋代宰相年收入约今300万人民币,等同当时24000亩地收入。宋代财政七八成用于养兵养官,受此传统影响,宋代皇帝普遍节俭。

宋代皇帝节俭显于皇陵修建。帝登基即始筑陵,然陵未竣不得帝崩,因陵成即寓帝将逝,近乎咒帝速薨,故有此规。

例如,秦始皇13岁登基便着手建造陵墓,直至51岁去世时仍未竣工,其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之巨,无疑为大秦帝国的迅速衰败埋下了深重的隐患。

宋代皇帝有所不同,自赵匡胤起,生前禁建皇陵,需待驾崩后方始修筑,且限令数月内竣工,故而宋代皇陵多显简陋。

节俭非为守财,而是明智消费,避免无意义支出。守财奴则唯利是图,不顾百姓安危与国家兴衰。中国历史上,崇祯帝堪称最极端的守财奴皇帝。

崇祯自幼显露节俭本性:练字时以仿影法,纸大范本小,则先对齐一侧书写,而后续纸余处亦填满,以免纸张浪费。

崇祯常遣人宫外采买,并详询价格以节支。若他能于私享严格节俭,国事上慷慨解囊,中兴之梦或可成真。

然而事实相反,崇祯将极端节俭施于治国,致国家日渐衰败,其私财却异常丰厚。李自成占领北京后,于宫中搜出白银超3700万两,未计黄金珠宝。

甲申年,即1644年正月,李自成于西安创立大顺,率百万大军自西安启程,途经宣府、大同,逼近北京,先后攻陷平阳、太原,兵临城下,北京城破在即。

崇祯焦急召见吴襄及户部、兵部官员,议是否弃宁远调吴三桂护京。吴襄言,若调三桂入京,需军费约百万两白银。

崇祯视财如命,岂肯轻易拿出100万两白银作军费?即便他私藏3700万两,也舍不得动用,最终舍弃了这个原本可行的计划。

如何应对?京师守卫不可缺,资金何处筹?唯有众筹一途。崇祯屡令户部解军费之急,然大明国库仅存白银四十万两。

大臣们知晓崇祯私财丰厚,屡次上书请其自腰包拨款充军饷,但这近乎要其割肉。崇祯却对大臣们哭诉财政拮据,称已无余钱。

左都御史李邦华忍无可忍,不顾砍头之险,直言社稷危殆,皇上何必吝啬财物?皮若不在,毛将何附?此言已直白透彻,无需多言。

崇祯转移话题,坚决不从私囊中拿出一丝一毫作为军费。上行下效,皇帝身为不顾国家安危的吝啬鬼,又怎能期望臣子们能大方捐助呢?

崇祯决定自岳父周奎处着手,令其捐银五万至十万两作表率。周奎却哭穷,仅愿出一万两。崇祯不允,坚持至少需两万两。

周奎未敢与帝婿议价,却私下向女周皇后求助。皇后遂悄从崇祯私库中取五千两予父。然其父亦是吝啬之徒,捐出三千两后,自留两千两。

国难当头,军费无着,权贵们富而不露,竞相装穷。有的甚至在门上贴“急售房产”,以示家道中落。这幕由上至下的虚伪闹剧,令人唏嘘不已!

李自成大军围攻北京之际,彰义门外一位六旬老汉,慷慨捐出毕生积蓄四百余两白银,以充军饷,支援朝廷。

老汉自户部捐资而出,炮声已震耳欲聋,李自成军逼近城下。老汉街头悲泣不止。崇祯闻讯,赐老汉锦衣千户之职,然仅隔两日,崇祯自缢煤山,江山遂易。

崇祯初登基,为缩减开支,大幅裁撤驿站,认为其致官员滥用国家资源,且驿卒开销庞大。未料此举致大批驿卒失业,转投农民起义,包括最终导致崇祯自缢煤山的李自成。

崇祯帝执政十七年,其吝啬观念始终贯彻治国方针。他非以克制私欲为俭,而是苛待百姓官员,搜刮之财皆入其个人私库。

明代官员薪水极低,知县月薪约10两银子,正二品尚书亦不足百两。如此薪资,常难以支撑官员们的日常开销。

崇祯更为荒谬的是,他压榨百姓官员以充盈私囊,却严令官员节俭廉洁,常以“文官不爱钱”为辞,约束并要求大臣们遵守。

崇祯登基之初,户科给事中韩一良上奏,为地方官喊冤,称他们薪资微薄却难以保持廉洁,因需承受上司勒索及过往官员的敲诈勒索。

韩一良举例,地方官进京一趟耗资至少三四千两,因这成了京城御史、给事中敛财良机,他个人2月拒收赠金即达500两。故他提议严惩少数贪污受贿严重者。

韩一良此举承担了巨大风险,很快便自食其果。崇祯欲破格提拔他,礼部尚书则建言让韩一良指认最严重的贪腐者,以便严惩示众,警戒他人。

韩一良愣住了,他本想向崇祯彰显忠诚与清廉,却不敢直言贪污受贿之最。崇祯以为他在搪塞,便追问他拒收的500两银子来源何人。

韩一良推说自己记不清了,崇祯因此大怒,将其革职。韩一良始料未及,非但未获提拔,反连原职户科给事中也被剥夺。

此乃崇祯帝吝啬之态,身为君王若此,国家不失才真乃怪事!

0 阅读:21
评论列表
  • 2025-04-10 18:52

    再说一个能说出死后任由分尸的皇帝真🈶那么多钱加响?而且不赈灾?

  • 2025-04-10 18:50

    清军入关后,王世德逃到江南隐居避世,并把一生经历写成《崇祯遗录》一书。王世德深感当时流传的各种有关崇祯的传说大都荒诞不经,严重损毁崇祯形象,“于是录其闻见,凡野史之伪者正之,遗者补之”,写成了这部内容详实可靠的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