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为啥机械硬盘就那几个大公司在做吗?我国为什么没有机械硬盘品牌呢?”
这是昨天某位网友向我提的问题,可以说这么网友的思路很刁钻。在做电视、监控的厂家都能做固态硬盘的今天,机械硬盘仿佛只有东芝、西数、希捷这几家在做。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现象呢?答案和大多数硬盘厂商的宿命——收购有关!
说到底硬盘行业的洗牌其实是很戏剧性的,公司之间的收购与被收购简直是家常便饭,十几年来一直如此!
机械硬盘发展
2000年10月6日,通过换股的方式,迈拓收购昆腾;2005年,硬盘存储领导厂商希捷和迈拓达成协议,以19亿美元(股票)收购迈拓,进而巩固了全球第一大硬盘厂商的地位。
到了2011年,希捷又收购了韩国三星的硬盘业务,进一步巩固了希捷的领导地位。
另一边,老牌硬盘厂商IBM被日立收购;2009年日本东芝收购了富士通;2012年西部数据收购日立,至此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经过多年的收购和折腾,目前为止也就剩下希捷、西数、东芝三家机械硬盘企业。三家寡头中,东芝实力最弱,市场份额最低。
根据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机械硬盘总出货量超过2.5亿块,其中希捷出货1.1亿块,占据了42.7%的市场份额。
排在第二的西数出货9605万块,市场份额37%;剩下的5280万块是东芝的,占据20.3%市场份额。
固态硬盘才是未来的主流之选
同样是硬盘,同样是2020年,全球SSD(固态硬盘)出货总量达到3.3亿块,同比增加20.8%,正式超过了机械硬盘的全球出货总量。
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固态硬盘的今天,固态的出货量超过机械硬盘咱们一点都不吃惊。
毕竟固态硬盘相对机械硬盘除了单位容量较贵,其他可都是优点,尤其是读写速度方面,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加上现在各大固态硬盘控制芯片厂商有很多成熟的解决方案,缓存和闪存颗粒可以直接购买大厂生产的,然后自己整合一下。
所以现在冒出了很多做固态硬盘的厂商,比如监控的海康威视,做电器的康佳,都有自己的固态硬盘产品。
而真正的国产固态硬盘还得看是不是自主研发的主控、是不是自主研发发的闪存,毕竟这两个东西是固态硬盘的全部。
总结
其实国内曾经也有过自己的机械硬盘品牌,比如长城、易拓、慧深极致、忆捷科技等,只不过现在有的倒闭了,有的转型了。
接下来就看国产固态硬盘能不能发展起来,不要几年之后又被几个牌子垄断了!
全球只有三家机械硬盘品牌,我们有没有国产硬盘?不怕被卡脖子?
卡什么?我们房地产的水泥可比沙子贵了,分分钟买下N个三星[笑着哭]
到现在大陆都不会生产内存卡,还想着硬盘,老老实实贴电路吧[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东芝、日立、富士通、希捷、西数、三星、IBM都用过,昆腾、迈拓,昆腾因为太古老,赛扬633时期就没见过了,迈拓当年比希捷酷鱼贵、比U6更贵买不起;IBM硬盘像是在X21还是E570上发现的。
都说些费话,就算能生产,你能生产电路板上那些ic吗。正宗的平时不努力考试的时候求神拜佛[笑着哭]
我们能生产什么,直到现在,我们啥也不是知道吗,别吹牛吹的自己都信了,没有别人的产品支撑,我们将一无所有
没办的,机械硬盘的电机咱真的生产不了。
康佳是什么鬼,据说康佳除了电视机就没有其他产品生产线,都是代工然后自己加个包装吊个牌子上,是不是真的?
天天卡脖子,我们的脖子怎么这么容易卡
好好和各国合作吧,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做
马上就过气的东西,不挣钱,谁还搞啊?就想汽油车,以后只会越来越弱,谁还往里面进啊,光想跑都,
当年买的第一台电脑的硬盘就是:“昆腾火球15G”的硬盘!不过早就变成“小姐姐们”的墓地了!
易拓[呲牙笑]
机械硬盘门槛高,一般人做不了
国产机械盘不多,但有国产固态盘呀。只要通过质检的,大概也能用几年吧。虽然比国际大品牌差点,但便宜呀
西数的一块用了我十四年,有坏道,还在工作中
机械技术不高,国内有技术储备,但市场就那么大,没必要去抢这么个小蛋糕
当年长城硬盘还是排的上名次的。
昆腾的火球是一代经典,卖到断货
就像当年磁带录像国内也没几家做,后来被vcd取代了,国内就满大街是vcd
能做固态硬盘也不错 机械硬盘留给那三家玩好了
不发展起来,迟早会被卡脖子。
长城硬盘
固态一挂就全挂,机械硬盘还有机会读取回来里面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