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导演来时路,哪吒的创意涅槃

消极可乐 2025-04-21 23:57:51
从医学生到“魔童之父”

他本是华西药学院的一粒种子,却在三维动画的土壤里开出了最炽烈的花。

少年时,他循规蹈矩地选择了医学专业,却在大学三年级与动画软件相遇,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毕业后,他辞去广告公司的工作,蜗居三年半,靠母亲的退休金支撑生活。客厅、卧室、厕所,三点一线的“空间站”里,他打磨出16分钟的短片《打,打个大西瓜》。

这部黑色幽默的反战作品,斩获30多个国际奖项,却未改变他“啃老青年”的标签。直到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他才以“魔童之父”之名,撕碎了世俗的偏见。

“命运的火种,总在暗夜中点燃。”医学的理性与动画的狂想,在他身上碰撞出火花。他说:“哪吒的反叛,就像转行时的我。”那些年,他承受着“不务正业”的质疑,却用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让千万观众热泪盈眶。

以真心换真心:五年磨一剑的匠心

《哪吒》的诞生,是一场与时间的鏖战。剧本打磨五年,哪吒形象迭代百稿,1600人的团队在60家制作公司间辗转。预算有限时,他身兼编剧、动作指导,甚至亲自演绎角色的细微表情。申公豹变身的两秒特效,耗时两个月;哪吒与敖丙牵手的镜头,磨了五个月。他说:“若欺骗观众,他们一眼看穿;若敷衍自己,良心难安。”

“山河社稷图的绚烂,是千万次笔尖的震颤。”在《哪吒2》中,他更疯狂:1900个特效镜头、4000名动画人、2亿个自主运动的角色……陈塘关大战中,百万海妖的锁链如发丝摇曳,他坚持“每一帧都是承诺”。他说:“好东西只能慢慢磨,每一部作品都要当作最后一部。”

未来可期:国漫崛起的新篇章

哪吒的脚下,是风火轮,更是中国动画人的脊梁。4000人的团队、近140家动画公司、2000个日夜……《哪吒2》的成功,印证了国产动画工业的成熟。饺子埋下《哪吒3》的“新坑”,却笑言:“跨过高山,方知困难不过如此。”

结语饺子的来时路,是逆天改命的孤勇,是死磕细节的匠心,更是文化传承的赤诚。他用哪吒的混天绫,织就了中国动画的锦绣山河;以乾坤圈的炽烈,叩击着全球观众的心门。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答案——只要理想不灭,山海皆可平。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