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560ece39d27b50afd297a47b5001207.jpg)
市场对于年后的猪价是有预期的,那就是一个字——弱。
但尽管如此,现实还是给所有人深深地上了一课。
进入2月份以后,猪价其实倒并没有像想象的那样大跌,甚至呢部分地区还有点上涨的势头,这倒有些意外了。
因为根据市场预期,产能重回到4000万头以上后,生猪供应宽松,再加上年后是传统的消费淡季,所以需求走弱,猪价预期也就进一步走跌。
但是2月初的坚挺倒让人有些喜出望外了。
但是幻影总是短暂的,随着春节长假过完,企业陆续复工,猪价开始全线崩盘。
连续两天大幅下跌,直接从“8字头”跌到了“7字头”,并且仍有继续下跌的趋势。
这就让市场有点坐不住了,虽然说市场对年后猪价预期较差,但是这么个跌法也令人有点扛不住。
于是,新的问题就来了,这波猪价会跌到什么程度?底在哪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f6a0ce5b6af6d049733b47e980d8787.jpg)
其实在2月初猪价坚挺的时候,也曾有人分析过,因为大家对年后的生猪市场预期较差,所以大家都铆足了劲儿,在年前大量出栏。
这一点从年前生猪出栏均重全面下降就可以看出,所以到了年后,肥猪供应是相对偏紧的。
但是虽然说肥猪供应偏紧,但是消费要比市场预期的还要更弱,所以猪价根本撑不住。
于是,就出现了崩盘的局面。
很多人喜欢作对比,即拿去年的情况来和今年对比,比如去年市场对于年后的猪价也比较悲观,但是呢,年后现货价格并不算悲观。
所以也有人猜想,今年会不会重走去年的老路。
对比是分析市场时常用的一个方法,不光是生猪领域,包括玉米啊,小麦啊,大豆等都经常会同比、环比等等,但是今年的生猪不适用对比,或者说不仅不适用,而且要比去年更麻烦。
第一,市场预期并不相同。
去年是个什么情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c543091e59d18826f69d81a9fb33904.jpg)
虽然年后预期也较差,但是整体来看,去年市场对于猪价反转的期待很高,所以悲观只是暂时的,看涨才是长远的。
而今年不一样,自去年猪价反转重回盈利水平以后,产能有所回升,但到四季度以后明显升不动了。
一方面是市场消化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养殖户对市场预期走弱,所以补栏十分谨慎,只有大企业有适量扩产的需求,其他养殖户们基本都维持现状。
所以2025年生猪市场的预期不是猪价上涨,而是降本增效,争取保住利润,别赔钱。
第二,节奏不同。
包括出栏节奏,以及二次育肥的节奏,而这两个也是影响猪价的关键。
预期上涨时,养殖户出栏节奏会偏慢,会有意识控制,但是在预期较差时,出栏意愿就较高。
尤其是规模企业,新一年出栏目标有所提升,这意味着月度出栏量也会随之增加,这也意味着生猪供应压力比去年要高。
而影响猪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二次育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e8c3c3e82175761b4f9a42593f429b0.jpg)
去年上半年猪价虽然还没有回到成本线以上,但是已经有了坚挺的苗头了,原因就是二次育肥的积极性大增。
因为看好猪价下半年的反转,于是上半年积极动作,也为猪价提供了重要支撑。
但是今年来看,整体预期偏弱,所以二次育肥的积极性不会太高,那么猪价更多依赖于供需波动。
所以在这样的预期下,今年猪价难看到明显助涨点,而更麻烦的是,近期豆粕价格突然开始抬头,使得饲料成本开始承压。
不过根据咱们之前的分析,豆粕在一季度确实有上涨空间,但是随着二季度以后巴西豆的大量到港,预计会明显限高。
而对于生猪市场影响则相对有限,而同样猪价也受成本支撑,再次持续跌破成本线的可能性并不大,也意味着生猪养殖开始进入微利时代。
本文完,欢迎关注并点赞,给个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