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比贪官更可恨?你没听错!这位清代名臣刘墉,其“好官”之名背后,隐藏着比和珅更令人咋舌的真相!他的“清廉”究竟是真清廉还是另一种形式的恶?让我们一起揭开这段被历史尘封的惊人故事……
刘墉,这位清朝的著名大臣,人称“好官”,但他身上的好坏混杂,甚至比那个贪官和珅还要让人惊讶呢!
01
刘墉的“政绩”
刘墉,乾隆年间红极一时的大臣,曾是皇帝的亲信,但随着权力的增长,他的治理思路变得荒唐起来。
在乾隆五十二年到嘉庆二年这16年里,他在左都御史的位置上平淡无奇,官方的记载几乎一片空白。不过,这期间他可是出了不少乱子!他的错误记录,简直比小时候作业上的错题还要多。
刘墉在乾隆五十二年不小心泄露了御前谈话内容,结果丢掉了大学士的职位,估计是皇上说了些不该说的话,刘墉没忍住,结果惹上了麻烦。然后到了乾隆五十三年,刘墉也卷入了国子监的贿赂事件,那可是出了名的热闹事,但领导看不下去了,给了他一个严厉的惩罚。
乾隆五十四年,他负责监管上书房师傅,结果师傅因为下雨没去,他没好好管教,结果自己被降了职。最后到了乾隆五十八年,刘墉在主考会试时出了大错,题目安排不当,阅卷又马虎,皇帝看到后非常生气,直接给了他一顿严厉的批评。
处理“俣俣集案”还有“一柱楼诗案”那两件文字狱案子时,他表现出了对权力的强烈追求和对老百姓生命的不在乎。为了拍乾隆皇帝的马屁,他不顾那些无辜的人,只为了自己的官位能升上去。这事儿让人挺震惊的,也让大家看清楚了他那套虚伪的本性。
刘墉的一生挺有争议的,以前人家挺尊重他的,后来却栽进权力的漩涡里出不来了。
刘墉的“不惹事就不会出错”听起来挺聪明,但其实挺扯淡的。跟和珅那家伙斗,他躲得远远的,这明显是怕事、自私的表现。到最后,刘墉在官场的争斗中迷失了方向。
刘墉跟和珅啊,俩人就像是官场的两种极端。刘墉就像官场里的一股清泉,干净利落,正直无私,简直就是廉洁的代名词。
和珅那个家伙呢,贪得无厌,坏透了,简直就是官场的毒瘤。他那名字就像一股臭气,要是清朝的官员都像和珅这么贪,那官场就成了一锅污水了。
刘墉和和珅,一个象征着清官的正义,一个代表着官场的黑暗,就像是古装剧里的正邪较量。他们的故事,就像是清朝官场的热闹戏码。
细细观察这两位大佬的行为和他们对社会的所作所为,一个令人意外的看法出现了:那个虽然清清白白但不爱干活的刘墉,可能比那些拉帮结派、贪污受贿但还算能干的和珅还要让人反感。
我们来看看刘墉那种懒散的官场作风和那些疏于职守的行为,当个高官却没好好干活,这问题在科举考试这块儿特别突出。
在那次考试里,刘墉同志居然在吏部尚书的位置上玩起了不负责任的游戏,把该担的责任当作散步,把工作当作度假,这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把“失职”这两个字都描绘得特别突出。
更让人气愤的是,他竟然对和珅在官员任用上的霸道行为视而不见,眼睁睁看着清廉的官员被欺压,这对朝廷的公正性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这让人不禁感叹,他在关键时刻的表现简直就是一场悲剧!
虽然刘墉在个人廉洁方面还保留了一些传统美德,但关键时刻的失职和渎职,就像是一场精彩的“官场闹剧”,给朝廷、官员、学子和百姓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和损失。
看和珅吧,虽然大家都对他意见很大,形象也不怎么好,可他当首脑那二十多年,朝廷运转得挺顺畅,财政也搞得好,官吏管理得也行,国家的基础建设也推进得不错。
再看看他们俩,刘墉似乎没怎么发挥作用,对国家和人民也没啥大贡献。可和珅呢,虽然他拉帮结派,贪权受贿,但他在位的时候还是干出了一些事,让朝廷保持了稳定。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样就说和珅做得对,他的贪腐行为把朝廷的脸面和国家利益都糟蹋了,这可是不能接受的。
但我们也得承认,和珅之所以能那么久地掌控朝政,那是因为当时朝廷里头那股子腐败的风气还有那些不太合理的制度,这俩事儿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我们在批评和珅的时候,也得想想怎么从根儿上改变这些制度,别让这种事情再发生。
看人不能光看他的品德,还得看他在工作中的表现和对社会的实际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