茼蒿连作障碍根腐病防控,轮作周期科学测算,半年数据,水旱轮作模式解析
在北方的华北平原上,有这么一片乡下的自留地。每年到了种茼蒿的时候,就像一场战斗即将打响。可是,这片地的茼蒿却总是出问题。村里不少老乡都在抱怨,曾经好好的茼蒿地,现在却像生了重病一样。就拿三天前刚来的那场小雨来说,往常那茼蒿该喝饱了雨露,长得水灵灵的。但这块地里的茼蒿呢,雨一停,叶子就开始发黄,稀稀拉拉地趴在地上,就像一群病恹恹的孩子。
在华北的一些乡村地区,茼蒿是不少人喜欢种的蔬菜。它的特点是长得快,味道清香,在自家田园里种点,一家人吃着新鲜又放心。不过啊,连着种就麻烦了。很多农民发现,这茼蒿种过一茬之后,再种的时候,就特别容易出现根腐病。这种病可不得了,就像一个恶魔,悄无声息地侵蚀着茼蒿的根。开始的时候可能就是地上部分有点发蔫,这七八天的看着还不明显,到了半个月,根就烂了一大片,整株茼蒿也就没活路了。
就拿我隔壁村的老陈来说,他在自己家那几亩地里,一直种茼蒿。他满心欢喜地想着,上次种得那么好,这次肯定也差不了。结果呢,连着种了两年之后,问题就出现了。他告诉我,刚开始只觉得茼蒿长得没以前旺,还以为是肥料没施够。他就加大了施肥量,可谁知道,这茼蒿不仅没好,反而越来越不对劲。又过了15天,他发现茼蒿的叶子开始大片大片地变黄枯萎,他扒开土一看,根都烂得不成样子了。他说那时候才感觉大事不好,但是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其实啊,像这种茼蒿连作障碍根腐病的情况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在我们这片华北平原上,有不少类似的案例。而且不同的茼蒿品种也面临不同的挑战。比如说,有一种常见的茼蒿,它长得比较快,但是很怕这种连作障碍;还有一种比较矮小的茼蒿,相对来说比较耐寒,但是对根腐病的抵抗力也不是很强;再有一种偏甜口味道特别好的茼蒿,它在生长的时候对土壤肥力的要求特别高,如果不注意,就会因为营养不均衡而出现各种问题。
这时候啊,很多人就会想到轮作。轮作就像是给土地换个节奏来生活。水旱轮作模式就被很多人关注起来了。我在网上看到有网友分享他们在华南地区的经验。在我们北方,可能大家对水旱轮作不是特别熟悉,但在华南,有些种植户就是靠这个方法解决了农作物连作的问题。
这水旱轮作的周期是很关键的。就拿茼蒿来说,不能说随便种个几个月就换种别的作物,然后又回来种茼蒿。有人做过半年的数据监测,发现要彻底防控茼蒿的根腐病,水旱轮作的周期大概是这么安排的。比如说,先种一茬茼蒿,差不多从春天开始种,到了六七月份的时候,这时候茼蒿已经收完了。就开始改成旱田,种一些玉米或者大豆什么的三个月左右。然后到了秋天,再把地改成水田,让土地好好地淹上一两个月。这么来一个循环,就好像给土地做了一次深度的SPA。
我在华北的一些农场也看到了一些类似的尝试。有个农场主,他之前也深受茼蒿连作障碍根腐病的困扰。后来他也开始尝试水旱轮作。在刚开始的3天里,他小心翼翼地整理着地,把茼蒿彻底清理干净,就怕残留的病菌影响后面的作物。然后他开始往地里灌水,这7天里,他就一直在观察水位和土地的变化。到了15天的时候,他发现土地开始有了不一样的气味,他就知道,这第一步成功了一部分。接下来他就把水放掉,种了一茬玉米,等玉米收完了,又按照计划把地淹了起来。又过了一个月,他再种上茼蒿的时候,惊喜地发现,茼蒿长得特别好,根也没有烂的迹象。
再看看和茼蒿对比的其他冷门绿植品种。比如冰草,冰草长在田里,它对土壤的要求和茼蒿就不太一样。冰草对土壤的透气性要求更高,而且它比较耐旱。如果在茼蒿连作障碍的土地上种冰草,可能短时间内看起来长得还不错,但是因为之前茼蒿根腐病留下的病菌土壤环境还在,到了冰草生长的中后期,也会开始出现问题,大概二十天左右就会发现冰草的叶片有点发黄。
还有洋甘菊,洋甘菊很漂亮,也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它对土壤肥力的要求不像茼蒿那么高。但是在华北的一个小田园里,有种植户试过在茼蒿得了根腐病的土地上种洋甘菊。刚开始5天的时候,洋甘菊长得很欢实,但是一个月后,发现它在和周围土壤里的病菌作斗争,生长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大概到了两个来月的时候,洋甘菊的花也开得比正常土壤里的小而且少。
另外一种冷门的绿植是小黑麦。小黑麦是比较耐寒的作物。在华北的冬天,有农户在处理过茼蒿根腐病的土地边种了一小片小黑麦。开始的时候小黑麦萌发得很好,那7天里,嫩绿的麦苗冒出来看着很有生机。但是一到冬天,就发现小黑麦有些苗开始发黄。到了第二年春天的时候,小黑麦虽然还活着,但是生长势头远远不如种在正常土壤里的。
从这些案例和对比中我们能看出来,茼蒿连作障碍根腐病的防控和水旱轮作周期的测算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等因素都对植物的生长有很大影响。在我们华北这样的平原地区,虽然大家都知道轮作有好处,但是具体的操作起来还是有很多需要摸索的地方。
这时候可能就有人会问了,那按照这样的水旱轮作模式,在更南边或者更北边的地区,是不是就不适用了呢?或者如果遇到了特别干旱或者洪涝的年份,这种轮作模式又要怎么调整呢?这也是我们需要大家来讨论的问题。毕竟不同的地域差异很大,华北有华北的情况,华南有华南的特点,而且天有不测风云,遇到了特殊天气,这些种植策略又要如何灵活运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