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保研和考研的话题争议很大,考研的瞧不起保研的,认为不敢在考研赛场上一战就是懦夫。保研的认为无需一战何必一战,都被心仪大学录取了,为何还要再考?时间是做实验的不是浪费着玩的。

那些保研和考研的家长也争论不休,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最优秀,就是一战二战不上岸的考生家长也认为保研生不如自家孩子优秀,甚至认为自家孩子不能上岸就是因为保研生占了太多的名额。有很多家长认为保研生没有真本领,都是情商高和老师关系好才获得了保研名额。

那么,考研和保研咱就不讨论谁更优秀了,咱就讨论哪种方式更容易运作,门道多。也欢迎各位老铁积极讨论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才能讨论出真理。一畦萝卜一畦菜,人家孩子谁家爱,目前就是考研生的家长认为保研不公平,肯定有猫腻。

最近北理工那件事更让人们相信保研有问题,但是这件事很多人不懂,那个学生是拿到保研资格以后,为了能在北理读研才和老师做交易,让老师在面试和复试时提供帮助。所以说,保研资格是没问题的,同时也说明拿到保研资格需要通过读研学校认可才能读研的。

保研资格是透明的,有问题是可以举报的,比如你的成绩好,却保研了其他人,你就可以去举报,一举报一个准。所以,不敢说保研资格百分之百没问题,总体来说是没问题的。否则,举报事件就会层出不穷。但是考研干净吗?

考研的复试和面试一样存在很多问题,能进入复试就有运作空间,其实复试线都有可能运作,假如某大学校长的亲戚考了某个分数,该大学完全可以把复试线定为那个分数,然后让其进入复试,然后就顺理成章进入到拟录取了。很多考研的学生没有把握就报本校,提前和导师打好招呼,帮助导师干点活,复试基本就稳了,这就是都喜欢招本校生的根本原因。

所以比较保研生和考研生的水平,就比三年大学学习谁的成绩更好,这是唯一有说服力的。如果背景足够硬,二本考研考上上985轻而易举,但是拿到保研资格根本不可能,二本就没有保研资格。同样的,成绩不好被保研了,第一,公示后会被举报,背景一起完蛋,第二,对方院校会因通不过考核而拒绝。

所以分析下来,讨论归讨论,不要说保研生有猫腻,考研生猫腻或许更多,至少运作空间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