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遇道士
古代,有一个架空的时空,名为云隐大陆。
云隐大陆广袤无垠,山川壮丽,其中有个小镇,名叫杏花村。
杏花村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四季如画,民风淳朴。
这村里有个手艺极好的木匠,名叫李大山。
李大山年近五旬,身材魁梧,一双巧手能雕龙画凤,做出的家具和木器远近闻名。
这日,李大山正坐在自家的小院里,手里拿着一块上好的楠木,正琢磨着如何下刀。
原来,村东头的王老汉去世了,家里人托李大山打一副好棺材。
李大山为人厚道,从不计较工钱,总是尽心尽力地为乡亲们服务。
他抬头望了望天,太阳已经偏西,便想着赶紧动手,免得耽误了人家的事儿。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院子的宁静。
李大山抬头一看,只见一个道士模样的人,身着青色道袍,头戴道冠,手持一根拂尘,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
那道士脸色苍白,嘴唇干裂,显然是走了不少路,渴极了。
“这位道长,您这是从哪儿来?
又往哪儿去?”李大山放下手中的活计,站起身来问道。
道士喘了口气,说道:“贫道云游四方,路过此地,见天色已晚,又口渴难耐,便想讨碗水喝。”
李大山一听,连忙从屋里端出一碗清水,递给道士。
道士接过水,一口气喝了个精光,然后抹了抹嘴,感激地说:“多谢施主,您真是好心人。”
李大山笑了笑,说道:“道长客气了,出门在外,谁都有个不方便的时候。
您要是还不解渴,我这还有。”

道士摇了摇头,说道:“够了够了,一碗水足以解渴。
贫道看施主正忙着打棺材,不知可有难处?”
李大山叹了口气,说道:“唉,王老汉去世了,家里人托我打一副好棺材。
可我这心里啊,总是七上八下的,不知为啥。”
道士闻言,皱了皱眉,说道:“哦?
施主为何如此不安?
莫非这棺材有什么不妥之处?”
李大山摇了摇头,说道:“不妥之处倒没有,只是我这心里总觉得怪怪的,好像有啥事儿要发生。”
道士闻言,神色凝重地说道:“施主,贫道观您印堂发黑,恐怕近日有灾。
您这棺材,万万去不得。”
李大山一听,心里咯噔一下,问道:“道长,您这话是啥意思?
我这棺材咋就不能去了?”
道士叹了口气,说道:“施主有所不知,这棺材乃是阴物,非到万不得已之时,不可轻易打造。
您这心里不安,恐怕是受到了某种不好的影响。
若是强行去送棺材,恐怕会有性命之忧。”
李大山一听,吓得脸色都变了,问道:“那……那咋办?
王老汉家里人还等着呢。”
道士想了想,说道:“这样吧,贫道跟您一起去一趟王老汉家,看看情况再说。”
李大山一听,连忙点头,说道:“好好好,那就有劳道长了。”
说罢,二人便一起出了门,往王老汉家走去。

一路上,道士边走边问,询问了王老汉的生前事迹,以及家里的情况。
李大山一一作答,心中却暗自嘀咕:这道士到底行不行啊?
可别是个骗子。
不一会儿,二人便来到了王老汉家。
只见院子里已经搭起了灵棚,哭声震天。
王老汉的家人见李大山来了,连忙迎了上来,说道:“李大山啊,你可算来了,这棺材啥时候能打好?”
李大山还没来得及说话,道士便走了上来,说道:“诸位施主,贫道乃云游道士,路过此地,见贵府有丧事,特来相助。”
王老汉的家人一听,连忙施礼,说道:“道长有礼了,不知您有何相助之处?”
道士说道:“贫道观贵府近日恐有不祥之事,这棺材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王老汉的家人一听,吓得脸色都变了,问道:“道长,您这话是啥意思?
莫非我家老汉的丧事有啥不妥之处?”
道士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如此。
贵府老汉去世之时,可曾有什么异象?”
王老汉的家人想了想,说道:“没啥异象啊,就是突然之间就没了气息。”
道士闻言,皱了皱眉,说道:“那可就奇怪了。
这样吧,贫道先看看棺材再说。”
说罢,道士便来到了棺材前,仔细打量了一番。
只见这棺材选材精良,做工精细,确实是出自李大山之手。
道士用手轻轻敲了敲棺材板,只听“咚咚”作响,声音清脆悦耳。
道士点了点头,说道:“这棺材倒是不错,只是……”

“只是啥?”王老汉的家人连忙问道。
道士叹了口气,说道:“只是这棺材里,似乎有股不祥之气。”
王老汉的家人一听,吓得连连后退,问道:“道长,您这话可当真?”
道士说道:“贫道从不说假话。
这棺材里若有不祥之气,恐怕会对贵府家人不利。”
王老汉的家人一听,顿时慌了神,问道:“那……那咋办?”
道士说道:“贫道有一法,可暂时压制这不祥之气。
不过,这法子只能治标不治本,要想彻底解决问题,还需找到根源。”
王老汉的家人一听,连忙说道:“道长,只要能保住家人的平安,您说啥我们都照办。”
道士点了点头,说道:“那好,贫道这就施展法术。”
说罢,道士从怀里掏出一张黄符,口中念念有词,然后将黄符贴在了棺材上。
只见黄符上金光一闪,一股暖流便从棺材里散发出来,将周围的寒气逼退。
王老汉的家人一见,连忙施礼感谢。
道士却摆了摆手,说道:“诸位施主不必客气,贫道只是暂时压制了这不祥之气。
要想彻底解决问题,还需找到根源。”
王老汉的家人一听,连忙问道:“道长,您说这根源是啥?”
道士沉吟了一会儿,说道:“这根源嘛,恐怕跟贵府老汉的去世有关。
你们可曾记得,老汉去世之前,可曾发生过什么奇怪的事情?”
王老汉的家人闻言,纷纷陷入了沉思。
这时,王老汉的儿媳妇突然说道:“我想起来了,老汉去世之前的那天晚上,曾说要去找他的老朋友喝酒。

可后来,他也没去成,就突然去世了。”
道士闻言,眼睛一亮,说道:“哦?
那可曾有人见过老汉的那个老朋友?”
王老汉的儿媳妇摇了摇头,说道:“没见过。
老汉说他的老朋友住在山里,很少下山。
那晚他说要去,我们也没当回事儿。
可后来,他就没再回来。”
道士一听,心中便有了计较。
他说道:“诸位施主,贫道觉得这老汉的老朋友恐怕是关键。
你们可曾知道他的住处?”
王老汉的家人想了想,说道:“老汉在世时,曾提起过他的老朋友住在山里的一座破庙里。
不过,那地方离这儿可不近,要走好几天呢。”
道士闻言,点了点头,说道:“无妨。
贫道愿意前往,查明真相。”
王老汉的家人一听,连忙施礼感谢。
道士却摆了摆手,说道:“诸位施主不必客气,贫道这也是为了天下苍生。”
说罢,道士便转身对李大山说道:“施主,您这棺材暂且先别动了。
等贫道查明真相,再做定夺。”
李大山一听,连忙点头,说道:“好好好,都听道长的。”
于是,道士便辞别了王老汉的家人,独自一人往山里走去。

李大山见状,也只好暂时放下手中的活计,回家等待消息。
这一路上,道士风餐露宿,历尽艰辛。
他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终于来到了那座破庙前。
只见这座破庙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周围杂草丛生,显得荒凉无比。
道士皱了皱眉,心想:这地方能住人吗?
不过,既然来了,就不能空手而归。
于是,他推开庙门,走了进去。
只见庙里黑洞洞的,没有一丝光亮。
道士从怀里掏出一张火符,轻轻一抖,只见火光一闪,庙里便亮了起来。
道士借着火光,仔细打量了一番。
只见这庙里空荡荡的,除了一张破旧的蒲团和一只香炉外,啥也没有。
道士叹了口气,心想:这老汉的老朋友恐怕已经不在人世了。
不过,既然来了,就不能白来一趟。
于是,他便在庙里转了起来,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
就在这时,他突然听到了一阵轻微的响动。
道士心中一惊,连忙循声而去。
只见庙后有一个小小的山洞,洞口被杂草遮掩着,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道士心中一动,心想:这山洞里恐怕有啥东西。
于是,他便小心翼翼地走了进去。
只见这山洞里阴森森的,寒气逼人。

道士紧了紧衣襟,继续往里走。
不一会儿,他便来到了山洞的尽头。
只见这里有一个小小的石室,石室里摆放着一张石桌和两只石凳。
石桌上放着一盏油灯,灯芯微微跳动,发出微弱的光芒。
道士皱了皱眉,心想:这石室里咋还有人住?
就在这时,他突然听到了一阵轻微的咳嗽声。
道士心中一惊,连忙循声望去。
只见石室的一角躺着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脸色蜡黄,瘦骨嶙峋,显然已经病入膏肓。
道士心中一动,心想:这老人莫非就是老汉的老朋友?
于是,他便走上前去,问道:“老人家,您只见他微微抬起头,眼神中带着几分惊讶与疑惑,用沙哑的声音说道:“你……你是谁?
咋会找到这来?”
道士忙答道:“老人家莫怕,我是云游四方的道士,路过此地,闻听贵村有异样之事,特来查看。
您是王老汉的老友吧?”
老人一听,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似乎想起了什么,又或是有了些许希望,他点了点头,声音微弱道:“没错,我就是王老汉的老友,人称老刘头。
你咋知道他?”
道士叹了口气,说道:“老汉已去,家中却不太平,棺材之事,有些蹊跷。
我推测与老人家您有关,这才寻了过来。”
老刘头一听,顿时眼中泛起了泪花,哽咽着说道:“老汉他……他真去了?
唉,我这身子骨不争气,没能见他最后一面。”
道士见状,忙劝慰道:“老人家莫要太过伤心,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您还是先把身体养好,才是正经。”
老刘头摇了摇头,说道:“我这身子骨,怕是好不了了。
道士啊,你说那棺材之事,与我有啥关系?”
道士沉吟了一会儿,说道:“老人家,您可知您身上带着一股不祥之气?”
老刘头一听,顿时吓得脸色更白了,说道:“不祥之气?
咋回事儿?”
道士解释道:“这股气,并非您自身所有,而是来自别处。
我猜想,与老汉去世那晚,您未能前去相聚有关。”
老刘头一听,顿时恍然大悟,说道:“那晚我本想去的,可……可我这身子骨不争气,半路上晕了过去,醒来就已经是第二天了。
没想到,这一别,竟是永别。”
道士点了点头,说道:“这便是了。
老汉去世之时,心中必有遗憾,这股遗憾之气,便留在了您身上。
而您与老汉关系深厚,这股气又通过棺材,影响到了老汉的家人。”
老刘头一听,顿时吓得连连后退,说道:“那……那可咋办?”
道士说道:“您莫要惊慌,贫道既然来了,自会想法子解决。”
说罢,道士从怀里掏出一张黄符,口中念念有词,然后将黄符贴在了老刘头的额头上。
只见黄符上金光一闪,一股暖流便从老刘头体内散发出来,将周围的寒气逼退。
老刘头只觉一股暖流在体内游走,顿觉神清气爽,病痛似乎也减轻了不少。
他忙施礼感谢,说道:“多谢道长,多谢道长。”
道士摆了摆手,说道:“老人家莫要客气,您还是先把身子养好,这才是正经。”

说罢,道士便转身离开了石室。
老刘头望着道士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敬意。
道士回到王老汉家,将事情的原委一一告知了王老汉的家人。
王老汉的家人一听,顿时吓得脸色苍白,忙问道士该如何是好。
道士说道:“要想彻底解决问题,还需将这股不祥之气送走。
贫道已经在那石室里布下了法阵,明日一早,咱们便去将老刘头接回来,让他与老汉的遗体见上最后一面,了却心愿,这股气自然便会散去。”
王老汉的家人一听,连忙点头称是。
次日一早,道士便带着王老汉的家人,来到了石室。
只见老刘头已经坐在石凳上,等着他们。
他的脸色虽然还是有些苍白,但精神已经好多了。
王老汉的家人一见老刘头,顿时哭成一团。
老刘头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他颤颤巍巍地走到王老汉的遗体前,抚摸着王老汉的脸,喃喃自语道:“老汉啊,我来晚了,我来晚了。”
道士见状,忙念动咒语,将黄符点燃。
只见火光一闪,一股黑烟便从老刘头体内飘了出来,直奔王老汉的遗体而去。
就在这时,王老汉的遗体突然动了一下,然后睁开了眼睛。
他望着老刘头,微微一笑,说道:“老友啊,你来了。”
老刘头一见,顿时哭得更厉害了,说道:“老汉啊,我来晚了,我来晚了。”
王老汉摇了摇头,说道:“不晚,不晚。
能看到你最后一面,我死也瞑目了。”

说罢,王老汉便闭上了眼睛,再也没有醒来。
王老汉的家人一见,顿时哭成一片。
道士忙劝慰道:“诸位施主莫要太过伤心,老汉已经了却心愿,去了极乐世界。
你们还是赶紧准备后事吧。”
王老汉的家人一听,忙点头称是。
他们按照道士的吩咐,将王老汉的遗体安葬在了村东头的山坡上。
而老刘头,也在道士的帮助下,身体逐渐康复,重新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从此,杏花村里再也没有发生过怪事。
而李大山,也因为这次经历,对道士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他常常对人说起这段经历,告诫大家要尊重生命,珍惜友情。
故事的最后,咱们再说说这道士。
他云游四方,继续着自己的修行之路。
每当遇到不平之事,他总是挺身而出,为百姓排忧解难。
他的事迹,也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一段佳话。
而杏花村,也因为这段经历,变得更加团结和谐。
村民们互相帮助,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他们相信,只要心中有爱,有信念,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
岁月流转,时光荏苒。
杏花村的故事,就像那流淌在村头的小河一样,永远流淌在人们的心中。
它提醒着人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这便是咱们今天的故事,希望各位听众能够喜欢。
咱们下回再见!
那道士在杏花村解决完王老汉家的怪事后,也没多停留,背起他的破布袋子,就要往村外头走。
村里人看他要走,都围了上来,有的拿着自家烙的大饼,有的提着刚下的鸡蛋,非要让他带上不可。
道士笑着摆手,“乡亲们,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但我这人四海为家,带着这些东西不方便。”
“那咋行呢?”李大山媳妇急性子,一把拽住道士的袖子,“道长,您帮我们解决了这么大的事儿,我们啥也没给,这心里头能好受吗?”
道士一听,哈哈一笑,“那我问你,啥叫给了?
难道非得是金银财宝才叫给?
你们的心意,就是最好的礼物。”
这话一说,大家都觉得心里头热乎乎的,纷纷点头。
道士又转头看向李大山,“大山啊,你是村里头的壮劳力,往后这村里有啥事儿,你多担待着点儿。”
李大山一拍胸脯,“道长,您放心吧!
这杏花村,就是我李大山的家,谁要是敢来捣乱,我第一个不答应!”
道士笑着点点头,转身就要走。
这时候,村里的老王头突然喊了一嗓子,“道长,您等一下!”
道士停下脚步,回头看向老王头。
老王头颤巍巍地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根用红布包着的木棍,“道长,这根棍子,是我年轻时候打猎用的,虽然年头久了点儿,但结实得很。
您出门在外,有个啥危险,也能用它防个身。”
道士接过棍子,仔细端详了一番,然后点点头,“好棍子!

老王头,你的心意我领了,这根棍子,我收下了。”
说罢,道士把棍子往肩上一扛,大步流星地往村外头走去。
村里人看着他远去的背影,都默默地祈祷,希望这位古道热肠的道士,能一路平安。
道士走了之后,杏花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但大家伙儿心里头都知道,是因为有了这位道士的帮助,他们才能过上这么安稳的日子。
转眼间,就到了冬天。
这天,大雪纷飞,整个杏花村都被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
李大山媳妇坐在炕头上,一边纳鞋底,一边跟李大山聊天,“你说这道长,现在走到哪儿了?
这么大的雪,他能不能冻着?”
李大山吸溜了一口旱烟,说道,“你放心吧,那道长是个有本事的人,这点儿风雪对他来说,算不了啥。”
正说着,突然间,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李大山一愣,放下旱烟袋,起身去开门。
门外站着一个人,身上披着厚厚的雪,冻得直打哆嗦。
李大山一看,惊讶地喊道,“妈呀,这不是道长吗?
咋这时候回来了?”
道士进门后,一边跺脚上的雪,一边说道,“,可算找到个暖和的地儿了。
这大雪天的,我迷路了。”
李大山媳妇一听,赶紧把道士拉进屋里,给他倒了一杯热茶。
道士接过茶,一口气喝了个底朝天,然后叹了口气,“我原本想趁着冬天,去深山里头找找啥宝贝,没想到这雪下得这么大,差点儿没把我困在山里头。”
李大山一听,笑着说道,“道长啊,你这是何苦呢?

咱杏花村虽然不富裕,但吃穿不愁,你就安心在这儿住下吧。”
道士摇了摇头,“不行不行,我这人闲不住。
不过这次回来,我打算在村里头多住几天,跟大伙儿好好聚聚。”
接下来的几天,道士就在杏花村里头住下了。
他白天跟大伙儿一起干农活,晚上就围着篝火讲故事,把大伙儿逗得哈哈大笑。
这天晚上,道士突然把李大山叫到了跟前,“大山啊,我有件事儿想跟你商量。”
李大山一愣,“啥事儿?
道长您说。”
道士说道,“我在村里头住了这几天,发现咱这杏花村虽然是个好地方,但也得有个能防身的东西。
我打算教大伙儿一套拳法,以后遇到啥危险,也能有个自保的能力。”
李大山一听,高兴得直拍手,“妈呀,道长,您这可真是太好了!
我们杏花村就缺这个!”
接下来的日子里,道士就开始教大伙儿打拳。
他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大伙儿学得可认真了。
转眼间,就到了过年。
这天晚上,杏花村里头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大伙儿围在一起吃年夜饭,看道士表演拳法。
道士穿着一身红衣服,在院子里头打得虎虎生风。
大伙儿看得直鼓掌叫好。
这时候,突然间,从村口传来了一阵吵闹声。

大伙儿一愣,纷纷放下碗筷,往村口跑去。
只见村口站着几个陌生人,他们手里拿着棍棒,一脸凶相。
李大山一看,顿时火了,“你们是啥人?
来咱杏花村干啥?”
其中一个陌生人冷笑道,“听说你们杏花村有个道士,挺能耐的,我们特意来领教领教。”
道士一听,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我就是你们要找的人。
有啥本事,尽管使出来吧。”
那几个陌生人一看道士出来了,纷纷亮出手里的家伙什儿,就要往上冲。
道士把手一挥,“慢着!
咱们先打个赌。
如果你们输了,就得立刻离开杏花村,永远也不许再回来。
如果我输了,任凭你们处置。”
那几个陌生人一听,互相看了一眼,然后点了点头,“行!
就这么办!”
说罢,双方就开始动手。
道士身手矫健,拳法精妙,把那几个陌生人打得落花流水。
不一会儿,那几个陌生人就躺在地上,直哼哼。
道士走到他们跟前,说道,“你们服不服?”
那几个陌生人面面相觑,然后点了点头,“服……服了。”
道士说道,“那就赶紧滚吧!

以后别再让我看见你们!”
那几个陌生人一听,赶紧爬起来,灰溜溜地跑了。
大伙儿一看,纷纷鼓掌叫好。
道士笑了笑,说道,“没啥大不了的。
只要咱们杏花村团结一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说罢,大伙儿又继续吃年夜饭。
这顿年夜饭,大伙儿吃得特别开心。
因为他们知道,有了这道士的帮助,杏花村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从那以后,道士就成了杏花村的一份子。
他教大伙儿打拳锻炼身体,还帮着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大伙儿都亲切地叫他“道长师傅”。
日子一天天过去,杏花村在道长师傅的帮助下,变得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和谐。
大伙儿都说,这是道长师傅给他们带来的福气。
而道长师傅呢?
他也觉得自己在杏花村找到了归属感。
他觉得这里就是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