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底我告别了服役多年的部队。那时,部队的驻地是在广州市郊区太和镇百足桥。部队代号先是叫广字420部队,后又叫54408部队。其实,这百足桥是我们从广州火车站对面的小北汽车站乘从广州至从化的汽车时的一个下车点。确切的说,是广从公路上一座很不起眼的桥,称为百足桥。我们是1969年随部队移防到这里,一直到1984年底离开,在这里整整住了15年。虽然这里离广州市区不远,那时交通工具奇缺,去一趟广州是很难很难的。
说来也奇怪,在这里生活工作了15年,也没弄清这里是哪个乡那个村,部队当时的领导也从没讲过部队驻地的具体情况。去年8月,我写了一篇《深藏在我记忆里的广从公路太和段上的百足桥》,从网友们的留言中才知道这里是太和镇的石湖村。附近的老百姓把这里的部队驻地叫做石湖军区。

图为笔者在石湖村牌坊前留影
最近,通过“百度”才查到“石湖村距离太和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面积约7.5平方公里,下辖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000多人。石湖村委会距离市区18公里。105国道线从村中穿过. 东部有旧广从公路,南部有新广从公路及北二环出入口,路网发达。”
2024年12月29日,我携爱人在孙女等晚辈的陪同下游览越秀公园和广州电视塔即小蛮腰。在返回花都的途中我告诉他们我想顺路去太和看看,心里尤其惦记曾经的部队营区。

图为部队营区一角
自从1984年底离开这里至今已有40年了。如今那里变成什么样子,我一无所知。脑海里留存仅仅是40年前的记忆片段。
按照手机导航的指引,我们的车开到了石湖村村委会的门前。但下车一看,不禁有些傻眼,这里热闹得如同繁华的闹市,丝毫不见农村的模样。我站在石湖村的牌坊前,让孙女帮我拍照留念。
石湖村牌坊前是一个三叉路口,两条路向不同方向延伸。我们沿着左边的路前行,不久又遇到一个路口。左边过桥,右边则通向前面一条看起来像是省道或者县道的大路。
我们沿着这条路没走多远,就看到有一条小道,路标上写着‘拥军路’。我们拐进这条路进去就看到路左边有部队营区。营区的大门是朝路开的,围着栅栏式的围墙,从栅栏外可以看到营区内。

图为营区内的大楼
我通过栅栏拍了一张照。然后与孙女一道沿栅栏走到大门口。大门是用电动推拉门关着的,有一间类似传达室的小房子。
房子里有一个穿军装没带武器的士兵,问我们有什么事。我告诉他想看看四十年前在这里当兵时的营区。刚才在栅栏外看了一眼,只觉得十分陌生,往昔的记忆已经荡然无存。
这位战士听我说完,立刻请我们进到房子里进行简单登记,随后打电话给他们的连长。打完电话后,他竟告诉我们,连长要亲自来陪我们参观营区。
没多久,果然从营区里走来一位军官,我也跟着称呼他连长,而他则亲切地喊我“老班长”。他说他们这里是原四总站,还给我介绍了很多从这走出去的老领导的名字。他一串的介绍反而把我弄得一头雾水,八丈和尚摸不到头。
我告诉他:我的印象是从当年广从公路的百足桥进入营区。营区很大,里面有大片大片的荔枝园。营区除我们的工作区外是没围墙的。在我们营区至太和镇之间有后建的四总站。我打电话问了曾熟悉这里情况的田昌熙。因他不知我的具体位置,电话中也无法表达清楚。

图为在营区内的“挈天”石碑前留影。左二为笔者。
这位连长的网名叫“小庄”,他给我们在营区一块写有“挈天”的大石前拍了张照,加了我的微信。从微信中将照片发给我。从“挈天”二字理解,他们是能举起天,提起地的天兵神将。这营区内的内容一定不同凡响。
他告诉我,从他这里出去后左转,你可见到另一部队的大门。他们的级别更高,进去参观报批手续比较复杂。
我们按他指点的方向,车开过去果然见到了部队的大门,这门气势恢宏,和衡阳市警备司令部的大门颇为相似。部队的围墙沿公路而建,不仅高大,而且上面还架了一层铁丝网。看到这里,一股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我曾经也是在这营区内工作过的一员。
总之,这一趟故地重游,就像是走进了一团迷雾之中。这也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过去的事情如同过眼云烟,一旦消逝,若想重现,或许只能在梦中寻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