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刘岩与安南交趾究竟为何会兵戎相见?

和运超 2023-05-17 16:40:52

刘氏南汉白龙四年(928),与刘岩联姻的马氏楚王派水军攻打岭南封州,封州守军败于贺江。刘岩与原配夫人马氏结亲于准备僭越的前夕(916,次年建越),据说马氏当时只有十六七岁,先封为越夫人,刘岩登基不久封后,到此时已经结婚十多年。

刘岩一生光儿子就十多个,有记载的后妃仅三个,且年长儿子中有两人早夭,不排除可能有马氏的孩子,但刘岩子女很少有生母的记载,所以也很难确定他对马氏的态度究竟怎样,是否楚王因此有不满。因为有一个微妙的迹象就是,920年前后,刘弘度、刘弘熙这些儿子接连出生,基本都确定不是马氏所出,像刘弘度就是后来接班的刘玢,生母赵昭仪是见于记载的。

清代编写的史书《南汉纪》

因此,楚王方面可能借刘岩疏远冷落正宫马氏不满,趁机出兵岭南,希望得到一些地盘,然后对刘岩又能有一些教训。

刘岩当时完全没有觉察,正琢磨用《周易》占卜吉凶,得《大有》卦,于是改年号为大有,然后再派将领苏章率领神弩军三千援救封州。苏章以两个铁索沉入贺江中,将缆索的巨轮放置于岸上,筑成一道堤防,埋伏一些兵马,然后以轻舟迎战,佯装兵败逃走。楚军乘胜追击,苏章举巨轮挽索锁住楚军战船,以伏兵三千强弩夹江射之,基本全歼楚军,获得大胜。

大有三年(930),刘岩又派将领李守鄘、梁克贞攻交趾(今越南北部),擒获静海节度使曲承美等人。

前面论述刘隐时提过岭南与交趾方面的相关情况,刘隐得到管理交趾职权是在唐末,交趾地区本来的静海军节度使曲承裕身故,儿子曲承颢袭位向刘隐示好,双方暂时相安无事。越南后来的史书也认为,曲承颢在位时,地方比较安宁,百姓生活相对比较有好转。

曲承颢作为归属岭南的交趾地方首领大约有十二年左右,刘岩建立南汉后,曲承颢派儿子曲承美曾前往广州充当使者入贡(《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第六》中,曲承美还于乾化元年911,充安南两使留后前往中原后梁进献方物,他算是对中土比较熟悉的)。

由于交趾曲氏对后梁十分逢迎,曲承颢死后,曲承美于后梁贞明五年(919)遣使,正式得到承认为静海军节度使,而且被赐节钺。换句话说,尽管从名义上交趾于唐末被划归刘岩这位南海王管辖,可实际刘氏兄弟一直没有真正可以插手到对交趾进行控制。而且,刘岩当时才刚刚建号,对后梁对交趾曲氏的封赐,自然也是知道真正用意是在树敌。

当时交趾并没有急着要与刘岩交手,也是采取示好和笼络策略,刘岩也知道用兵不易,加上此前两家面上的确是相安无事的,所以希望说服曲氏归顺刘氏,但曲氏方面一直没有明确表态。久而久之,曲承美还对一些臣下流露出刘岩自立是僭伪之意(曲承美是既到过中原汴梁也到过岭南广州的,当然对正伪有一些看法),后来刘岩得知了这事,很是震怒,所以决定要采取武力。

对于刘岩向交趾用兵的时间,我们的史书和越南史书记载并不一致。越南方面认为曲承美在923年就被岭南刘氏攻击了,很快就失败。但《新五代史》《十国春秋》都记载是大有三年(930),显然后者更可信。

923年之际,前面也提过,后梁覆灭,后唐初立,刘岩正好是在一个心态十分得意的转变节点上,由于他看不起后唐,开始在南海周边耀武扬威,加上此前支持交趾的后梁也没有了,所以应该是向曲承美再次提出要他归顺,结果遭到拒绝,于是导致刘岩想要动手。

南汉博物馆

向交趾用兵需要准备充分,而刘岩当时好大喜功,大搞奢侈做派,此事进展拖拉,然后又发生楚军攻击封州的事,南征就被一再延误,直到大有改元过后,才被提上日程。

但刘岩派出的两个大将确实很厉害,李守鄘、梁克贞很顺利进入交州抓住了曲承美和一干手下,带回广州。之所以这一战居然如此顺利,需要了解岭南与交州的一些地理概念。当时交州实际与岭南西部(今广西地区)是直接相邻的,陆路出广西就能直接进入交州境内,与大概念的交趾地区有所不同。交趾地区在交州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州,相邻还有陆州、武安州、武峨州、峰州等等。

史书记载,曲承美被带到广州颐和,刘岩登上义凤楼受俘,对曲承美说:“你常说我的朝廷不正,如今反而为我所俘,这是为什么呢?”曲承美马上顿首伏罪,刘岩还很大度地赦免其死罪,此后就没有曲承美的记载,可能就在广州软禁起来了。

刘岩让大将梁克贞留在交州,继续南下攻打占城地区,劫掠了那里珍宝财物而回。这一次南下过后,似乎梁克贞也回到岭南了,留下的是其他部将。因为次年(931),占城地区的爱州(今越南清化,爱州与原交州之间还隔着一个长州)将领杨廷艺是曲承美部下,在刘氏大军讨伐交州后,出于形势不利,被迫接受刘氏的任命。

但是,杨廷艺内心是不满刘氏吞并交趾,他的手里除了有一定兵马外,据说和五代时期的中原豪杰一样,豢养许多义子作为亲信。当时留在交州的李进得知这一情报,对杨廷艺坐镇爱州很不放心,向刘岩进行了汇报(见《大越史记全书》)。杨廷艺果然于大有四年底起兵,攻入交州州治大罗城,驱赶刺史李进,李进逃回岭南。刘岩另外派遣承旨程宝攻打杨廷艺,结果程宝不敌,战死交州。

杨廷艺虽打败刘氏人马,进一步领有交州。但他深恐岭南再派大军来攻,为了不受威胁,只好遣使表示他仅仅是对派来的官员有不满,愿意继续臣服岭南,服从诏谕,接受为刘氏管辖的静海军节度使。在交趾当地,杨廷艺与地方土酋结好,如把女儿嫁给“世为勋贵”的牙将吴权,双方暂时又恢复了平静。

大有五年(932),刘岩封一堆儿子为王,其中年长的刘耀枢为邕王、刘龟图为康王,随后的刘弘度为宾王(很快改封秦王)、刘弘熙封晋王,比较小的刘弘镇为镇王、刘弘操为万王,还有其他儿子都基本受封。

这时,刘岩并没有对交趾的局势就此死心,继续调兵遣将先把广西一带稳定。大有九年(936),将军孙德晟攻楚军占据的蒙州(今广西蒙山县东南古湄),未能攻克。次年,交州牙将矫公羡杀死杨廷艺而自立。

矫公羡是峰州人(位于越南西北边地,唐后期与南诏交战时,南诏就一度占据峰州,属于静海军节度使管辖。)关于矫公羡,《新五代史》等个别史书写作皎公羡,有误。矫氏是越北大姓,这一姓氏来自中土,汉代就有矫望、矫慎等名人。就在矫公羡之后,吴氏后期出现所谓十二使君动荡,其中峰州一带就是一个矫公罕(可能还是矫公羡的同族),而回湖一带(一说今河内山西市锦溪,一说今永福省安乐县锦溪)还有一个矫顺,可见当时矫氏豪酋众多,影响力不小。

矫公羡是杨廷艺手下的牙将,按说属于亲信,他对杨廷艺动手是声称对方在交州行事恶劣,可能是一种借口托词。他其实是效法杨廷艺驱赶李进的方式,包括沿用五代十国的一贯套路,就是为了取而代之,矫公羡随后也继续向岭南刘氏表示归顺。

后世越南史家对杨廷艺多有褒奖之词,认为他是出于义举驱赶了岭南势力,随后对矫公羡这种出于个人私心,然后再次引来岭南大军之人,则是一致批评。

很快,杨廷艺的另一亲信牙将吴权(就是嫁女笼络的土酋,一说吴氏是爱州人,其父吴旻就开始担任爱州刺史;一说是唐林州人,位于红河三角洲一带,越南旧河西省境内,今已划入河内市)从爱州北上攻打交州。

矫公羡担心有所不敌,就向刘岩求援。刘岩终于等到一个机会,改封儿子刘弘操为交王,率军从白藤江出发进行讨伐,这是看似十分寻常,实则改变交趾地区与中华关系的一个转折点。

有关交趾的史书《安南志略》

《资治通鉴》记载,当时,刘岩的臣僚崇文使萧益曾进言:“今霖雨积旬,海道险远,吴权桀黠,未可轻也,大军当持重,多用乡导,然后可进。”指因有天雨且劳师袭远,加上吴权的智谋出众,岭南军的胜算不高,唯有谨慎进兵及任用向导。但是,刘岩自信岭南对交趾已经很熟悉,且他们几次都屈服于刘氏,这次依然就是一番小小波折,对方又发生内部冲突,这是大好机会,感觉不会有什么变数。

吴权手下声势浩大,确实很顺利地攻入交州杀死矫公羡。吴权等当然预料到刘岩对交趾会有干预,做好了各种准备。

刘岩之子刘弘操是领水军南下,从下龙湾入海口(今属海防市水源县东南)沿白藤江(越南北部太平江支流,后来宋、元、清都曾在此一带发生交战,至今还是河内市与下龙湾海域的主要通道)逆流而上前往攻取交州。

吴权方面得知消息,与手下将士分析形势:“弘操一痴儿耳。将兵远来,士卒疲弊,又闻公羡死无内应,气已先夺。吾众以力待疲,破之必矣。然彼利于舰,不先为之备,则胜负之形未可知也。若使人先于海门,潜植大杙,锐其首,冒之以铁,彼船随潮涨入,然后我易制,无有出此者。”

上面这一段话出自越南史书,虽然流露吴权对刘氏的鄙视,显示出空前的自信,或有美化之嫌。但多少能看出吴权在如何料敌取胜方面颇有真材实料,他先将巨型木桩包上铁尖,然后暗藏在白藤江心之下,预先设下埋伏。

刘弘操领军入江中,吴权也引军顺流而下前往海口一带。据《新五代史》描述这一次决战情况非常惨烈:“(弘操)出兵白藤以攻之。以兵驻海门,权已杀公羡,逆战海口,记植铁橛海中,权兵乘潮而进,洪操逐之,潮退舟还,轹橛者皆覆,弘操战死,收余众而还。”

《资治通鉴》、《越史略》及《大越史记全书》的记载大同小异,吴权为当地人,懂得利用地理优势,他准确把握白藤江潮水涨退的时间,乘潮涨的时候“使人以轻舟挑战”,先假装战败引刘弘操军入江心的木桩陷阱位置,到潮退时,木桩戳破刘氏战舰。全军行动不便,且军心慌乱,吴权继而全线总攻,取得辉煌胜利,主帅刘弘操身死,幸存者自然仓皇退却。

吴权驱逐岭南威胁后,威望达到顶峰,于939年春自立称王,立杨廷艺女为后,定都古螺(位于今河内市北部二十公里外东英县古螺乡,号称越南第一古城。据说早年有祖先是从古蜀躲避秦人,万里迁徙而来定居在此。他们建造了古城,首领被称安阳王,有了古螺城的遗迹),是为吴朝,也是越南开始脱离我方管辖的一个标志(此后沿袭到清代仅作为臣属的番邦)。另外,他又整顿交趾各地,恢复生产,“置百官,制朝仪,定服色。”

后晋开运元年(944,刘岩已于942年身故),吴权去世,年四十七岁,在位共六年多。遗命杨后的兄弟杨绍洪(史书也称杨三哥)辅助其子吴昌岌。但杨绍洪谋求夺位,自称南晋王,还试图控制吴权的次子吴昌文等人(据说收养吴昌文为子),长子吴昌岌出逃到南册江(今越南海阳省),后投奔茶乡范令公家。

几年间,杨绍洪不断在到处搜寻吴昌岌。950年,派吴昌文和将领杨吉利、杜景硕等人前往搜捕时,吴昌文向将领吐露杨绍洪对吴氏旧部的严酷,希望他们支持吴氏反正。

他们中途折返,一举逮住了杨绍洪。本来将领们打算杀掉杨绍洪,但吴昌文反过来又为其求情,表示他有栽培养育之恩,仅贬为张杨公,杨绍洪得以平安终老。然后吴昌文迎接兄长吴昌岌回到古螺为王,兄弟俩共同打理交趾,促使吴氏稍有复兴迹象。

吴昌岌在四年后病故,关于吴昌岌之死,虽然吴氏兄弟共同治理交趾,但吴昌文自恃有功,威望出众,对兄长颇为跋扈,所以吴昌岌对他无可奈何,早早就郁郁而终。

《新五代史》记载吴氏的传承不同于越南史书,指继承王位的是另一兄弟吴昌濬(越南史书《安南志略》与此相同,该书作者黎崱随静海军节度使陈健归附蒙元,后来一直生活在湖广,这本书是在中原写的,所以采纳史料与中原史书相同。但《大越史记全书》《越史略》等越南史书编写时间其实与《安南志略》差不多,基本都是元末明初这阶段,不存在某书作者生平更早更接近吴氏年代的问题),吴昌濬之后才是吴昌文。

有关交趾的史书《大越史记全书》

其实不管怎样,吴昌岌在位之际,对交趾各地已经是各节度使、刺史颇有藩镇林立的局面,所以导致吴昌文时期出现危机。为了要继续控制各地听命吴氏,新主再次派使者到岭南,向刘氏的后继者刘晟表达交好和臣服之意,并得到安南都护职务。此后吴昌文在位有二十年左右,吴氏对所谓十二使君无法摆平,吴氏就此覆灭,当时中原已经是北宋建立后(965)。

笔者之所以用了一些篇幅介绍交趾吴氏的背景,除了与岭南有莫大关系外,交趾地区究竟在五代十国期间是如何脱离中原的,毕竟是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而且,这一背景与之后的北宋还会产生莫大关联和影响。

刘岩在遭遇白藤江败绩后,除了个别资深心腹外,开始排斥曾经用心笼络的一批士人。前面提过,本来刘岩接受过兵部侍郎杨洞潜的建议,一改唐末以来以武人为地方刺史的流弊,主要任用文士,这一做法一度使地方吏治比较宽柔澄清。而且,刘岩自立以后大兴科举,比如简文会(广东南海人,今属佛山市。五百年后,简文会的故里于明代弘治年间再次出了一个状元伦文叙,家乡人为此十分自豪)就是岭南科举选拔的状元,另外也挑选出不少人才。

像简文会家境贫寒,幼年丧父,其母靠缝制衣物把他养大。家中无力供养读书,母亲靠几个简单文辞为他开蒙。简文会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向别人借书学习,又时常向有学问的人请教,最终自学成才。乾亨四年(920),南汉开科取士,简文会高中状元,扬名岭南。刘岩听说简文会是由寡母含辛茹苦带大,十分感动,命赏赐牌坊一座进行表彰。

简文会从翰林院做起,本来后期已经成为尚书右丞,刘玢继位后贬出任祯州(广东惠州市)刺史,简文会 “尽心民事”,待百姓非常好,最终死于任上,年五十八岁。

另外像得州(广西桂平县)刺史刘博古“有惠政,民多爱之”;郴州(湖南郴县)刺史陆光图“至郴,周恤穷民,招辑兵士,民皆呼为‘陆父’”。

但刘岩在位后期,开始骄傲自满,生活奢靡。他和闽地前期的王氏兄弟一样大兴佛寺,对地方资源的掠夺开始加剧,变相对地方官员施压。而这些文士官员不得不遵从刘岩的需求,自然而然一改前期恩惠百姓的做法。

而且刘岩也几乎不再听取臣僚对大小事务的进谏,喜欢一意孤行。包括历来渲染他故意加重各种刑罚,甚至达到酷虐的程度,就是希望以此杜绝大家向其进谏。到大有十五年(942),刘岩去世,年五十四岁,庙号高祖,葬于康陵。其子刘弘度继位,改名刘玢,刘氏的基业也逐渐滑坡走向衰败。

如果总体来看刘岩的时期,岭南地区的情况或许仍比中原或其他地方要好。甚至就刘氏南汉总共拥有岭南地区五十五年,前后四主。除刘岩之外,后面三个还都属糟糕的家伙。可岭南地区也并没有出现重大的动荡,这就需要看到刘岩前期打下的基础确实很不错,尤其开始重用文士治理各地州县,确实属于一个标志性的策略,取得很成功的效果。

0 阅读: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