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把初中生养废的家庭,都有哪些共同特点?

乔说教和育 2024-12-23 16:00:51

每一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一开始都有最美好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茁壮成长,成为社会的栋梁。

但现实,很多不尽如人意,有些甚至漫漫地迷失了方向,被“养废”。

其实,我们真的应该反思自身的问题。

不要等到了问题开始呈现的时候,不痛不痒地说:“这就是命!”

一起看看,到底有哪些共同点,希望通过我的观察和思考,为家长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过度溺爱,孩子变得任

PART.01

“溺爱”这个词,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几乎成了禁忌。

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许多家长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溺爱的泥潭,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生怕他们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

但过度的关爱,会让孩子变得任性、自私,缺乏责任感和独立性。

据《中国家庭教育现状白皮书》显示,约有42%的家长表示,自己在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过度干预的现象。

这种干预不仅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还容易让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难以适应社会的多元和复杂。

关注我的有很多初高中的老师,老师们都应该听过这句话:“他还是个孩子,不懂事,您多担待点。”

到了初中,不应该有这样的纵容,不需要我们家长伸手的绝对不要伸手。

特别是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不要有什么事了,家长就着急去给孩子承担,那样,才能慢慢地让他们独立起来!

关注结果,却忽视过

PART.02

期中或者期末考试完之后,很多家长都应该说过一句话:“你下次要考多少多少分!”

似乎多少分,才是家长关注的重点,平常怎么做,具体做些什么,怎么安排,却很少会去重视。

这种“唯结果论”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孩子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还容易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

《教育心理学》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长期受到“唯结果论”影响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有些同学就会为了取得好成绩,而采取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因为只要成绩好,或者进步了就可以了呀。

最终忽视了学习本身的乐趣和意义。

朝令夕改,没有底

PART.03

家庭教育需要稳定性和连续性,但很多家长却常常因为自己的情绪波动或外界因素而朝令夕改,让孩子无所适从。

这种没有底线的教育方式,不仅破坏了家庭教育的权威性,还容易让孩子形成“投机取巧”的心理。

有的时候,他们对孩子的要求非常严格,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

有的时候,他们又因为心情好或工作忙而放任自流。

那以后,家长严的时候,孩子就做做样子,因为家长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松了!

这种反复无常的教育方式,最终让孩子不知道应该如何表现才能满足父母的要求,漫漫地,就会变得胆小、内向,缺乏自信和主见。

得过且过,缺乏规

PART.04

没有长远的规划和目标,只是盲目地跟风或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这种得过且过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孩子缺乏明确的学习方向和目标,还容易让他们陷入迷茫和困惑。

《中国教育报》曾发表过一篇题为《家庭教育需要长远规划》的文章,指出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特长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来制定教育计划。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绝大部分家长都忽视了这一点,只是盲目地追求分数和排名,忽视了孩子个性和潜能的发展。

我有一个同事的孩子,他的父母对他的教育几乎没有任何规划,从小学到初中,他们只是盲目地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和兴趣班,却很少关注孩子的兴趣和需求。

到了初中,这个孩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成绩一落千丈,很明显,他们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机。

0 阅读: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