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发表了一篇文章,抛出一个观点,那就是西汉开国的第一功臣不是萧何,而是韩信,引发了一些争论,个人认为这个话题还可以再深入讨论一下。

个人认为当然算——韩信与后来加入刘邦集团且被封王的张耳、彭越等人不同,他是只身一人入汉,没有带任何资本、纯技术股加入刘邦集团,长期统帅的部队也都是刘邦的嫡系(比如曹参),若不是立下不世之功,怎么可能从一文不名变成齐王、楚王?他的行为怎能不算为西汉立大功?既如此,他又怎能不算功臣?那么是被封王的功劳大?还是被封侯的大?
其次,不少朋友觉得萧何的工作更重要。首先我承认,项羽输给刘邦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只崇尚军事、没有正确的内政发展方略,而在这方面萧何功不可没。但问题在于,乱世之中,拳头大才是硬道理——项羽或许终将因为内政弱而覆灭,但刘邦却未必能因此而胜出,如果内政没有好的军事输出,那也不过是替他人“守财”罢了,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内政固然重要,而且是立国之本,但将领在前线冲锋陷阵、以命相搏更是后方人员所难以比拟的大功,而且战友之情所建立起来的纽带也更为牢固,所以西汉建国后武将派就非常不满刘邦将萧何定为功臣第一,但是遇到已经失势的韩信却客客气气,这也是为什么韩信被降为淮阴侯了依旧被忌惮的原因:这就是威望!
最后,还有人认为韩信被过度神话了,没有那么牛。前一句话我承认,韩信肯定有被神话的地方,但后一句话就过分了。要知道,在韩信加盟刘邦之前,萧何也在刘邦手下,但大家都能明显看到韩信的加盟是刘邦集团的重要转折点,从此开始具备打大仗的能力,只是因为后来韩信没有善终,所以汉朝对他的功过多有曲笔,但如果不是功劳顶天,他又怎能脱颖而出、成为外姓第一王?

如前所说,以项羽集团的发展情况,大概率终究会因为内政糟糕而灭亡,但问题是人家就是拳头硬,你打不过的话也无可奈何:对项羽而言,谁能打倒我不知道,但我能打倒你就行——在刘邦之前,项羽就消灭了秦军的有生力量,踏灭了多个诸侯政权,包括刘邦也差点完蛋,如果没有韩信打出一片天地,并且最后指挥大兵团围歼项羽,刘邦真的有机会开创大汉王朝吗?
别的不说,以刘邦当时的年龄,他能熬得过年轻、且身强体壮的项羽吗?而假如刘邦在项羽灭亡之前就去世了,他的手下们还能赢项羽吗?何况这一切还是建立在项羽一定会灭亡的前提下,谁能保证项羽不会在年纪大以后逐渐变得成熟?或者项羽就是在有生之年压制群雄,让别人无可奈何呢?历史难以假设,一切皆有可能。

此外,刘邦说萧何是开国第一功臣,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语境下韩信已经是诸侯王,再把他拿进来作比较就有些不给人面子了(事实上还是比较了,也就是那段“汉初三杰”的评论);另一方面也是明显的权力制衡,故意将文臣列在武将之上,以此达到权力制衡的目的,结果曹参等人就一直不服气,等刘邦和萧何一去世,他就公开表态“我要当相国了”,这就是志在必得。
其实大家都知道萧何的第一功是皇帝硬捧上去的,包括吕后也积极扶持他,但毕竟萧何确实是老资历、有大才,而且在沛县起事前也是老兄弟之间地位较高的人,有再大的矛盾也就忍着了。但是萧何去世后,武将派就立刻开始“放飞自我”,曹参是如此,后来的灌婴、周勃等人也不例外:汉初时期的武将尚且如此,楚汉争霸时的萧何又怎能与韩信争第一呢?
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