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七大著名托孤大臣,谁无愧所托?谁所托非人?

品茗谈文史 2024-06-30 19:54:41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托孤大臣是指在皇帝驾崩之前,被任命辅佐新君的臣子,这些臣子有些虽然身居高位,却仍保持初心,忠诚不二。而另外一些臣子却趁机培植势力,扩充权力,甚至架空皇帝,谋朝篡位。

那么历史上有七位著名的托孤大臣,有的无愧所托,有的所托非人。他们分别是谁?

伊尹

伊尹是商朝著名的大臣,他帮助商朝开国国君商汤消灭夏朝,建立商朝,商汤临死之前,将伊尹定为托孤之臣。

伊尹连续辅佐了商朝数代君主,其中有一代国君名叫太甲,太甲是被伊尹拥立为帝的,所以太甲认为伊尹位高权重,资历出众,朝中大事交给他处理就行,自己只需要享受生活就行。

太甲即位一共三年,统治期间施行暴政,万民都在声讨这个昏君,而且太甲违背祖先留下来的法度,做出了不少丧尽天良的事,伊尹闻讯大怒,他当即将太甲流放到桐宫。

桐宫是商汤的陵墓所在地,伊尹之所以将太甲流放到这里,是想让他面对祖宗的英灵有所悔悟。

太甲在桐宫的三年里,深刻意识到祖先创业的不易,他决定痛改前非。而在太甲被放逐的日子里,一直是伊尹当权摄政。后来太甲向伊尹申请回来,伊尹问了太甲身边的下人,得知他这三年确实有悔意,于是还政于太甲。

不久,伊尹病死。可以说伊尹的后半生没有辜负先王托孤之重,即使废掉新君,也是为了商朝社稷着想。

周公

周公即周公旦,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因为帮助周武王伐纣有功,被封于鲁国,采邑于周,所以又叫周公。

周武王晚年疾病交加,临终前选定了几位托孤大臣,周公就是其中之一,周武王特意嘱咐周公,希望他能够看在兄弟一场的份上,好好照顾自己的儿子。

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即位,成王年幼,不会处理朝政,所以周公主动包揽所有朝政,周公执政期间,不敢有丝毫懈怠,每次吃饭的时候,门外都会有人求见他,周公都会把嘴里的饭吐掉,马上找见客人,可见周公对招揽人才的重视。

周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管叔,一个叫蔡叔,他们两个看见周公权倾朝野,十分嫉妒,同样是兄弟,周公的岁数还比他们小,他们说什么也不服气,于是他们四处散布谣言,说周公将会做出对成王不利的事。

不久这件事被周公知道,看在兄弟情份上,周公没有和他们计较。没想到他们却变本加厉,伙同纣王的儿子武庚和东夷部落造反,周公率军东征,平定叛乱。

之后他又灭了奄国,大肆分封诸侯,提出了“明德慎刑”,以礼治国的主张,为成康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霍光

霍光是西汉时期的权臣,他是名将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最初是凭借家族背景才成为汉武帝的亲信,后来汉武帝临终时将他定为托孤大臣,一来他是自己的亲信,二来他能力出众,堪当大任。

汉昭帝即位之后,霍光和同为托孤大臣的上官桀,桑弘羊争权,击败了他们,从此独揽朝政,在扫除劲敌之后,霍光威加海内,成为汉朝的实际统治者。

霍光之所以专权,是因为昭帝年幼,但是后来昭帝渐渐长大,行了加冠礼,却依然不愿亲政,仍旧把权力交给霍光。元平元年,昭帝去世,霍光拥立海昏侯刘贺为帝,刘贺没有德行,霍光又把他废了,改立刘病已为帝,并交出执政大权,只执掌相权,六年后溘然长逝。

回顾霍光一生,一共辅佐了汉朝四代皇帝,巫蛊之祸后,汉朝开始走下坡路,是霍光临危受命,接下了托孤大臣的任务,才把汉朝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汉武帝晚年昏聩,但只有在选霍光为托孤大臣这件事上没有做错,由于霍光的努力,汉朝再次迎来昭宣之治的盛世。

诸葛亮

诸葛亮是蜀汉时期的名臣,为蜀汉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公元二二三年,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不顾诸葛亮劝阻,执意发兵讨伐东吴,结果大败而归,残兵撤到白帝城。

由于常年征战,再加上思念关羽,刘备病倒了,他派人把诸葛亮叫来,并跟他说,诸葛亮的才华是曹丕的十倍,如果他儿子刘禅能够辅佐就辅佐,实在辅佐不了可以自行废立。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说的是肺腑之言,但诸葛亮却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刘禅即位后,只顾花天酒地,朝中大事都交由诸葛亮定夺,诸葛亮也事必躬亲,丝毫不敢辜负先帝的托孤之重,他先是上表平定南方,后来又申请出兵北伐,可惜朝中时常有小人作祟,干扰诸葛亮北伐,刘禅经常听信谗言,把前方作战的诸葛亮召唤回来,诸葛亮可谓心力交瘁。

诸葛亮的后半生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即使在生命最后一刻,他也不忘给刘禅委派大臣人选,诸葛亮身为托孤大臣,对刘禅既有臣子的忠,又有父亲的爱,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总而言之,这个托孤大臣是合格的。

司马懿

司马懿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他自幼就有鹰视狼顾之相,后来进入曹操幕府,多次为曹操出谋划策。曹操虽然对他委以重任,但始终对他放心不下,临终前他曾对儿子曹丕说,司马懿这个人鹰视狼顾,不是人臣之相,需要多加防备,曹丕却不以为然。

虽然曹操对司马懿不放心,但仍然将他定为托孤大臣,因为他知道司马懿这个人是大才,魏国的将来需要他辅佐。曹丕即位后,也对他委以重任,然而,曹丕短命,不久就患上重病,临终前他将司马懿任命为托孤大臣,辅佐儿子曹睿。

曹睿即位后也不得不任用司马懿,但他和他爹一样,是短命鬼,所以临终前再次将司马懿任命为托孤大臣。

后来司马懿杀光曹氏宗族,彻底掌握曹氏权柄。可以说司马懿是一个另类,野心勃勃却被任命为托孤大臣,他的才华让人不得不用,但这样的托孤大臣确实让人头疼。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是长孙皇后的亲哥哥,唐高宗李治的舅舅。李世民临死前,将他定为托孤大臣。唐高宗即位后,长孙无忌成为太尉,位列三公九卿。

他在任期间负责主持修订法典,为唐代法治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永徽四年,负责主持审理房玄龄之子房遗爱谋反一案。

永徽六年,唐高宗废王皇后,想要立武则天为皇后,长孙无忌认为王皇后无罪,不应该被废,这就触及了武则天的利益,李治登基不久,根基未稳,他急于获得真正的权力,但长孙无忌是自己的亲舅舅,是先帝留下来的托孤重臣,自己实在是不好动他。

同时他也是关陇集团的代表,是自己实现亲政的绊脚石,于是只能网罗罪证,诬陷他谋反,将他流放,一辈子忠心于李唐的长孙无忌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是这个下场,他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长孙无忌的死标志着李世民托孤大臣团的集体消亡,李治的时代真正到来了。

赵匡胤

显德六年,后周世宗柴荣发动最后一次北伐,途中突然一病不起,只能卧病回京,他将赵匡胤任命为殿前都点检,负责皇宫治安,不久,柴荣病重,任命赵匡胤为托孤大臣,辅佐幼主。

柴荣和赵匡胤是君臣,更是战友,是兄弟,柴荣自以为很了解赵匡胤,在他的心中,赵匡胤是一个忠厚人,是托孤的最佳人选,没想到自己却被他忠厚的外表欺骗了。

柴荣七岁的小儿子柴宗训即位,赵匡胤升为太尉。一年后,契丹和北汉南下,宰相范质派赵匡胤北上御敌,赵匡胤率军离开都城,夜晚在陈桥驿驻扎,赵匡胤的亲信们在军中散布赵匡胤将取代后周的谣言,鼓动了兵变的情绪。

这时候,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趁机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龙袍披在赵匡胤身上,赵匡胤只能装作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接受了。随即率军回开封。

守城大将石守信得知赵匡胤兵变成功,立刻开城门。赵匡胤一进城就斩杀了负隅顽抗的韩通,迅速拿下都城。范质闻讯,懊悔不已,只能命人写好禅位诏书,宣布周帝退位。

至此,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宋朝。不知道当时任命赵匡胤为托孤大臣的柴荣,在九泉之下会不会后悔。

结语

托孤大臣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登顶光芒万丈,一坠落是万丈深渊。忠心的托孤大臣少见又难得,有私心的托孤大臣才占大多数,这也体现了人在权力面前的不同抉择,有人坚守初心,有人利欲熏心,不管怎么样,是非功名如过眼云烟,湮没在了历史的洪流中。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

澎湃新闻 2023-05-29 清廉故事(三十五)周公吐哺

光明网 2020-10-16 司马懿是一代人杰还是大白脸

0 阅读:101